我們乘船在河中、湖中或是大海裏時,感覺刮過來的風要比我們在陸地上的要大。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主要是因為陸地上由於地麵粗糙,地形起伏不平,有樹木及建築物的阻礙,對空氣流動的摩擦力大,使空氣流動受阻,因而風速就要小一些。而河麵、湖麵或者是海麵,相比較陸地而言,障礙比較少,空氣在流動的過程中所受的阻力小,因而,風就要大一些。此外,有的河穀地帶正對著風口,空氣一流入河穀,受到約束,流動也會變快。降水強度的區分

降水量就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麵上的液態和固態降水,沒有經過蒸發、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麵上積聚的深度,單位是毫米(mm)。

在氣象學上用降水量來區分降水的強度:

小雨:雨點清晰可見,沒漂浮現象,12小時內降水量小於5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小於10mm的降雨過程。

中雨: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濺,窪地積水較快,屋頂有沙沙雨聲,12小時內降水量5~15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10~25mm的降雨過程。

大雨:雨降如傾盆,模糊成片,窪地積水極快,屋頂有嘩嘩雨聲,12小時內降水量15~30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25~50mm的降雨過程。

暴雨:凡24小時內降水量超過50mm的降雨過程統稱為暴雨。

根據暴雨的強度可分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種。暴雨:12小時內降水量30~70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50~100mm的降雨過程;大暴雨:12小時內降水量70~140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過程;特大暴雨:12小時內降水量大於140mm或24小時內降水量大於250mm的降雨過程。“梅雨”的形成

梅雨是我國江南地區所特有的氣候現象。每年,晴雨多變的春天剛過,天空又會雲層密布,降水頻繁,陰雨連綿,多日不停。由於此時正值梅子成熟,所以稱為“梅雨”。梅雨天氣雖然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所特有的,但它的出現卻不是一科孤立現象,是和大範圍的雨帶南北位移息息相關的,梅雨天氣就是因為雨帶停滯在這一地段所致。那麼這條雨帶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每年從春季開始,暖濕空氣勢力逐漸加強,從海上進入大陸以後,就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由於從海洋上源源而來的暖濕空氣含有大量水汽,形成了一條長條形的雨帶。如果冷空氣勢力比較強,雨帶則向南移動;如果暖空氣比較強,雨帶則向北移動。但初夏時期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冷暖空氣旗鼓相當,這兩股不同的勢力就在這個地區對峙,互相爭雄,展開一場較為持久的“拉鋸戰”,因而就形成了一條穩定的降雨帶,造成了這種綿綿的陰雨天氣,橫貫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蛙雨”

1960年3月,在法國南部土倫市下了一場“蛙雨”,天上落下許多青蛙。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地中海沿岸發生了一場龍卷風,龍卷風就像一個巨大的漏鬥伸向地麵,把成千上萬隻青蛙帶到空中。這些青蛙隨著龍卷風一起移動,當風力減小時,紛紛落下,形成了奇怪的“蛙雨”。雨水不能喝

這是因為雨水中存在著很多的有害物質。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後凝結成水滴,漸漸發展成厚厚的雲層,當不斷上升的空氣托不住雲層時,水滴就會降落到地麵上,這就是雨水。水滴在降落時經過大氣層,會攜帶很多有害氣體和粉塵,這是因為工廠大煙囪和汽車尾氣等每天都向大氣層中排放很多有害的氣體,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化合物等有害的氣體就混合在大氣中。還有,刮大風時,地麵上許多的浮土被大風帶進大氣中,也使大氣被嚴重的汙染了。雨水就像個清潔工,每下一場雨,就把大氣層中許多有害的髒東西清除掉,所以雨後的空氣非常新鮮,天空特別藍。但是這些雨水也因混合了許多有害氣體和粉塵,所以不能喝。人工降雨對人體有害嗎?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讓積雨雲中的水滴體積變大掉落下來,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將含有碘化銀的炮彈打入有大量積雨雲的4000~5000米高空,碘化銀在高空擴散,成為雲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圍迅速凝聚達到一定體積後降落。碘化銀由炮彈輸送到高空,就會擴散為肉眼都難以分辨的小顆粒。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銀隻是滄海一粟,太多了不僅不會增雨反而會把積雨雲“嚇跑”,所以,在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人們絕不會感覺到碘化銀的存在。

此外,炮彈彈片在高空爆炸後會化成不足30克,甚至隻有兩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麵,其所落區域都是在此之前實驗和測算好了的無人區,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人工降雨已有一段曆史,技術較為成熟,所以人們對人工降雨不必心存疑慮。為什麼雨後的夜空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我們常常發現,雨後的夜空能看到更多的星星,這是為什麼呢?空氣中的塵埃是雨滴的凝結核,塵埃越多,天空的能見度就越低。下雨時,在雨滴落的過程中,也會將空氣中的塵埃帶下。所以,一場雨後,空氣中的塵埃物就會大為減少,這時空氣的透明度就會大大增強,於是我們看星星的時候會覺得更清楚,數目也就更多。但此時空氣並沒有變稀薄,而隻是空氣中的塵埃物減少了。“春雨貴如油”

在我國華北地區,春旱較為嚴重,春雨隻占全年降水量的10~15%,有的地方甚至少於10%。由於春季位於秋、冬兩個少雨季節之後,再加上春季氣溫回升快,風天多、蒸發強烈,所以往往易形成連續幹旱。同時,這時正是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要較多的水分,玉米、棉花等播種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分,因而春旱顯得很突出。此時,若能有雨水降臨,自然就顯得特別寶貴,故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但在東北和南方,這種說法就不太適用。這是因為,第一,南方春天下雨的機會較多。第二,東北地區雖然春雨也少,其降水量的2/3集中在6~8月,但東北冬季漫長,地麵積雪厚,山地積雪厚達40~50厘米,平原一般厚達20厘米。並且其冬季氣溫低,蒸發量小,積雪像水庫一樣,把冬季降水的大部分積存下來。這樣,第二年春季積雪消融,正值春播開始,雪水便成為穩定的水源,故東北也無春旱現象。雨後為什麼常常會出現彩虹?

彩虹是由於陽光射到空氣中的水滴裏,發生反射與折射造成的。我們知道,當太陽光通過三棱鏡的時候,前進的方向就會發生偏折,而且把原來的白色光線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各種顏色的光帶。

在下雨時,或者在雨後,空氣中充滿著無數小小的能偏折日光的水滴。當陽光經過水滴時,不僅改變了前進的方向,同時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如果角度適宜,就成了我們所看到的虹。空氣裏水滴的大小,決定了虹的色彩鮮豔程度。空氣中的水滴越大,虹越鮮豔。水滴越小,如像霧滴那樣大時,虹色越淡,形成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