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水汽凝華結晶的時候,如果主晶軸比其他三個輔軸發育緩慢,並且較短,那麼,雪的形狀就成為六角形雪片,要是主晶軸發育很快,延伸較長,那麼,雪的形狀就成為六棱柱狀。大氣層裏的溫度,對雪花的形狀起著很大的作用。溫度高,容易產生六角形雪片,溫度低,則往往容易產生柱狀雪晶。根據許多科學家的觀測研究,大氣層溫度在-25℃以下時,雪的形狀多數是主晶軸發育的六棱柱狀;溫度在-25℃~-15℃時,雪的晶體大多是六角形雪片;溫度在-15℃~0℃時,天空裏降落的則多數是美麗的六角星形的雪花。冰冷的雪為什麼具有保溫的作用呢?

這是因為空氣是不良導體的緣故。任何一個物體,它本身都能通過熱量,這種能夠通過熱量的性能,稱作物體的導熱性。在自然界常見的幾種物質中,空氣的導熱性最差。所以物體裏容納的空氣越多,它的導熱性就越差。由於積雪裏所能容納的空氣量變化幅度較大,因此,積雪的導熱係數變化幅度也較大。一般剛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溫效應最好,到春天融雪後期,積雪為水所浸漬,這時它的導熱係數就更接近於水了,積雪的保溫作用便趨於消失。霜的形成

霜的形成與所附著的物體的屬性有關。當物體表麵的溫度很低,而物體表麵附近的空氣溫度卻比較高,那麼在空氣和物體表麵之間有一個溫度差。如果物體表麵與空氣之間的溫度差主要是由物體表麵輻射冷卻造成的,則在較暖的空氣和較冷的物體表麵相接觸時空氣就會冷卻,達到水汽過飽和的時候多餘的水汽就會析出。如果溫度在0°C以下,則多餘的水汽就在物體表麵上凝結為冰晶,這就是霜。霜總是在有利於物體表麵輻射冷卻的天氣條件下形成。由於雲對地麵物體夜間的輻射冷卻有妨礙作用,所以天空有雲時不利於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現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麵輻射冷卻強烈的時候。此外,風對於霜的形成也有影響。有微風的時候,空氣緩慢地流過冷物體表麵,不斷地供應著水汽,有利於霜的形成。但是,風大的時候,由於空氣流動得很快,接觸冷物體表麵的時間太短,同時風大的時候,上下層的空氣容易互相混合,不利於溫度降低,從而也會妨礙霜的形成。大致說來,當風速達到3級或3級以上時,霜就不容易形成了。因此,霜一股形成在寒冷季節裏晴朗、微風或無風的夜晚。霜和霜凍的區別

霜和霜凍是秋冬季節的天氣現象。

霜是由於貼近地麵的空氣受地麵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即氣層中地物表麵溫度或地麵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所含水汽的過飽和部分在地麵一些傳熱性能不好的物體上凝華成的白色冰晶。其結構鬆散。一般在冷季夜間到清晨的一段時間內形成。形成時多為靜風。霜在洞穴裏、冰川的裂縫口和雪麵上有時也會出現。

霜凍多在春秋轉換季節,白天氣溫高於攝氏零度,夜間氣溫短時間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溫危害現象。既農業氣象學中是指土壤表麵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氣溫降至零度以下而造成作物受害的現象。出現霜凍時,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凍被稱為“黑霜”或“殺霜”。晴朗無風的夜晚,因輻射冷卻形成的霜凍稱為“輻射霜凍”。冷空氣入侵形成的霜凍稱為“平流霜凍”。兩種過程綜合作用下形成的霜凍稱為“平流輻射霜凍”。無論何種霜凍出現,都會給作物帶來或多或少的傷害。霧與霾的區別

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朋友,一定常會聽到、看到這樣的字眼:“某地有霧或霾”。那麼什麼是霧,什麼又是霾?

“霧”是由大量的細小水滴或冰晶懸浮在近地氣層中,使空氣混濁、能見度變壞的水汽凝結現象。“霾”現象,是城市大氣中大量細小的汙染物顆粒在一定的天氣形勢下無法擴散,堆積在城市近地麵的空氣中所形成的,表現出來就是空氣質量差,能見度嚴重下降,天空顯得灰蒙蒙的。

一個是水,一個是塵。一般來講,霧和霾的區別主要在於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達到90%以上的叫霧,水分含量低於800%的叫霾。80%~90%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就能見度來區分: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就是霧;水平能見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稱為輕霧;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且是灰塵顆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另外,霾和霧還有一些肉眼看得見的“不一樣”:霧的厚度隻有幾十米至200米,霾則有1千米~3千米;霧的顏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是黃色、橙灰色;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裏,但是霾則與周圍環境邊界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