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汽車進加油站前要讓乘客
下車站在加油站外是為安全起見嗎?
小朋友,當你乘坐的汽車須要加油時,駕駛員叔叔一定會請你下車,讓你站在加油站外。你也許會問:我坐在車上,對汽車加油並沒什麼妨礙嘛。為什麼要如此“興師動眾”?
究其原因,主要是為乘客的安全著想,加油站裏充滿了汽油蒸氣,一遇明火就會爆炸。這必然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防止這種事故發生的措施有兩條:一是加油時,油槍處會產生靜電,容易產生火花放電,用一條鐵索使汽車接地,不讓汽車上有電荷積累,防止火花放電。二是讓汽車上的乘客離開汽車,以免萬一有人吸煙或玩火引起事故。即使乘客不吸煙,不玩火,萬一火花放電引起爆炸,也可使災難降到最低程度。
[我還想知道]
水下列車是以電磁為動力的列車,列車前進是靠單軌鐵路路基上的帶電線圈產生磁場,與列車車身的電磁鐵相互作用,從而驅動列車在水中快速行駛。
如果水下列車真的遇到意外情況,車上的電腦會立即引導列車自動膠軌浮出水麵,同時向中央控製中心發出求助信號,救援飛機會很快地出現在人們的身邊,將被辦乘客及時疏散到安全地帶。早期無人駕駛的汽車上由攝像機
和計算機代替了人眼和大腦嗎?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了無人駕駛的汽車。它用兩台電視攝像機作為“眼睛”,安裝在汽車大燈的上麵與下麵。它用一台電子計算機作為“大腦”,安裝在司機座位旁邊,由它完成圖像識別,認清道路和環境,並且進行路線規劃,計算出如何去控製驅動係統。還有自動控製係統,它的任務是完成司機的手腳駕車的動作,控製方向盤,進行刹車等。這種無人駕駛車輛行駛速度是每小時20千米。車能自動靠道路左邊行駛(國外有的國家規定汽車左側通行),如果遇有障礙物,能駕車向右繞過去,然後再回到左邊行駛。若是障礙物把道路堵塞了,它能自動停下來。
現在德國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正在試驗一種汽車自動駕駛係統。一輛“維塔”牌汽車已無人駕駛達1萬千米。但是,無人駕駛汽車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並克服不少技術難題,才能獲得實際應用。
[我還想知道]
1984年,美國馬丁馬麗·埃塔公司和。馬裏蘭大學等單位,開始研製自主式車輛。這種車輛可以說是現代軍用無人地麵車輛的鼻祖。
美國對自主式車輛的研究仍在進行,估計在2020年以後,自主式車輛就會走向實際應用的戰場。未來無人駕駛的汽車隊因
有自動防撞裝置而防撞嗎?為了節省燃料,為了讓高速公路上能通過更多的車輛,為了汽車安全行駛,而且能很快到達目的地,國外有人設想出一種用電腦控製的汽車,汽車結隊行駛,不用人駕駛。
自動防撞裝置,這些車上裝有當車輛接近運動或靜止目標時,防撞裝置就會發出警告,甚至自動停車或避讓。
高速行駛的汽車防碰撞是至關重要的。當汽車以近100千米每小時速度行駛時,若發現前方60米處有障礙物,在1秒鍾內必須緊急製動,否則就會有碰撞的危險。一般來說,普通車燈的能見度為60米,也就是說,安裝普通車燈的汽車,夜間行車速度如果超過100千米每小時,司機用肉眼觀察到障礙物,已經不能可靠地保證安全行車了。
[我還想知道]
英國拉夫波勒市人類科學與先進技術研究所主任戴維斯所在的研究小組,設想2020年小汽車由電腦駕駛,每10~12輛汽車組成一個車隊。有很多國家的政府和汽車廠家都支持這種設想。
美國研究在這種自動化公路上行駛汽車的方法已有8年多的時間了,耗資20億美元。現在美國各大運輸公司正在積極開發這種技術,它大有發展前途。跨世紀的水陸兩用汽車由於
采用了200多項高新技術而得名嗎?跨世紀的水陸兩用汽車是由美國研製的,它在公路上的行駛速度是每小時224公裏,在海麵上行駛的速度為每小時144公裏。這種水陸兩用汽車采用了200多項高新技術,其中有86項是最新科技發明,堪稱“跨世紀”的兩用交通工具。
這輛車上所有的零部件,全由電腦控製,隻要其中任何一個零部件出現了問題,不管駕駛員是否意識到,電腦都會“拒絕”啟動,並在顯示屏上顯示出了問題的部件,工作人員維修起來非常方便。
這輛水陸兩用汽車還裝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係統,汽車駛入海洋後,駕駛人員隻要將乘客要去的地點輸入到電腦裏,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汽車的航行及操作都由衛星導航係統發出指令,車內電腦自動控製駕駛。途中若遇到障礙(其他船隻或暗礁)時,車上安裝的紅外線監測、聲納以及超聲波探測儀就會立即報警,衛星導航係統會指揮汽車自動避開。
[我還想知道]
跨世紀的水陸兩用汽車的底部安裝有超感應傳感器,它就像汽車的眼睛一樣,可以探測到汽車是否須要換用車輪。
跨世紀水陸兩用汽車在海上航行時,不用螺旋槳,而是采用400馬力的噴射引擎推進,航行的速度大大超過一般的快艇。而且,在行駛時,車內不會積水,因為一旦有海浪湧入車內,傳感器便會立即向電腦發出信息,電腦會指令抽水設備將車內的水迅速抽出。草坪公路因種有綠草而減少了
交通事故和空氣汙染嗎?在美麗、清潔的新加坡修建了一種名叫“草坪公路”的生態化公路,這是一種經過人們特殊設計的公路。公路的路麵也用混凝土鋪成,但在路麵上有許許多多分布均勻、疏密適中的小圓洞,這些小圓洞直通路麵下的土層。新加坡的氣候濕潤,陽光和水分都很充足。在小圓洞中播種的草籽,很快就從小圓洞中長出了綠草,綠草使公路路麵一片翠綠,並成為草坪公路。
草長出來以後並不需要人來修剪,因為草長得比路麵高時,高出的部分便會被車輪碾折,但是草不會被碾死。草坪公路可以大大減少太陽光在路麵的反射,一方麵能緩解司機開車時的疲勞,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麵,可以有效地防治汽車廢氣對空氣的汙染,極大地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現在草坪公路已經成為新加坡城市的一景了。
[我還想知道]
英國製成一條可以移動的公路,它是用鋁合金板連接而成的,裝在專用平板卡車上。這條公路可以伸縮,能通過60號的載重汽車。
芬蘭在建築公路時采用能發光的水泥劃分車道、鋪設人行橫道線和製作各種車道標誌。每到夜晚,發光混凝土便會將白天儲藏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形成閃閃發光的公路。既方便了車輛的夜間行駛,又有利於交通安全。鋪柏油馬路的瀝青上撒一層石子
意在互相取長補短嗎? 築路工人在修路的時候,總是把熱瀝青澆灑在碎石基層上,接著撒上一層石子,再用壓路機滾壓幾遍;又澆一次瀝青,撒一層石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瀝青的特征。瀝青,是一種優良的粘結材料。它在常溫時,是固體和半固體的可塑性物質,表麵有黑亮的光澤。當溫度高到攝氏一百五十度左右時,瀝青就像液體一樣流動。這時把它裝進機器裏,就能均勻的澆灑在碎石上麵。等瀝青涼了,這層瀝肝薄膜就牢 “抓”住了每塊碎石。假如繼續往上澆瀝青,那麼瀝青膜會越積越厚,最後冷成一個純瀝青層,由於黑色瀝青的吸熱力強,在暖和的天氣裏,瀝青馬路的表麵溫度會高出氣溫十幾度,這樣路麵就會發軟;被車輛一壓,馬路就變得凹凸不平了。為了補救瀝青的這個缺點,人們就讓石子和瀝青合作,互相取長補短。這樣,在鋪瀝青馬路時,每澆一次瀝青,就撒一層石子,然後用壓路機一壓使它們貼緊;讓每一塊石子都粘有瀝青膜,讓瀝青膜之間拉起手來,形成一層堅實、嚴密、不透水的“被子”。這種瀝青“被子”往往要蓋兩層、三層,有的甚至要蓋四層,鋪完以後就算是有千萬個車輪在馬路上輾過,它也不大會走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