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從《聖經》講起

《聖經》中有一段神喻的文字是這樣描寫的:“河裏的水都變成了血,河裏的魚兒都死了,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再也不能喝這河裏的水了。”這是在幾千年前的《聖經》中所描述的現象,其實在當時並沒有發生河水變紅的事實。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到了20世紀中葉之後,在世界的不少海域相繼發生了海水變紅的現象,魚兒也大量死亡,水真的變成腥臭之水,海水變紅真的被《聖經》中的神喻言中,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又一悲哀,是人類遇到的又一個難題。

相信大多數少年朋友沒見過紅色的海水,但是如果真的看到海水變紅的景象時,你沒準還會為它的絢麗而喝彩,為這大海中的奇異景觀而讚歎不已呢!藍色的海洋和藍色的天空交相輝映,可謂是海天一色。而那變成紅色的海洋同晨起的朝霞、夕陽的餘輝相接時,也是海天一色。殊不知,這紅色的海水雖然豔麗無比,卻猶如化裝成美女的毒蛇。紅色的海水是有毒的海水,是因為環境嚴重汙染後出現的特異現象和非常景觀,這種現象在環境科學的詞典裏被稱之為“赤潮”。赤潮一旦出現,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給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赤潮的形成

赤潮是大海母親的一種人為病態,是海體流淌的“濃血”。那麼,赤潮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要從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說起。

俗話說:農作物營養三件寶,氮、磷、鉀肥不可少。可見,有機物對農業作物是必不可少的營養。但是,對於水域來講,如果過多的營養物質進入水體,造成水中生物過速繁殖,卻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農業施用大量氮肥,真正被植物吸收的不過一半,其餘部分有些就隨流水進入江河湖海。

農牧業的牲畜糞便以及作物秸稈等也會供給水體有機營養。

食品、印染、造紙工業的有機廢水,含有脂肪、蛋白質、纖維素,因而也含有不少氮、磷、鉀。

生活汙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如洗滌劑中就含磷,飲食廢物中也含有大量有機物。

陸地上的大量有機廢物,經過人為作用進入江河湖海。水體營養一“富”,加上溫度、光照等其他條件合適,某些水生生物,如浮遊生物就過速繁殖,瘋狂生長,覆蓋海麵。這些過量的浮遊生物一般呈現鐵鏽般的紅色,它們布滿了海水,赤潮就形成了。

能形成赤潮的生物約有180多種,我國海域便有60多種,絕大多數是肉眼所不能見到的形態簡單、體色各異、隨波逐流的浮遊生物。赤潮的顏色,是由形成生物的種類所決定的。除了紅色,還有黃、綠、褐、乳白、靛青等。

異常生長的赤潮生物占據了大量水域,它們瘋狂繁殖、發育、生長,及至死亡時分解成無機鹽和有機物時,都要消耗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然而,水中的溶解氧是極其有限的,當溶解氧消耗到一定程度,貝類、蝦類、魚類就要死亡。

有些赤潮生物(如裸鉤蟲)能分泌出一種使運動神經中毒的毒素,使水生生物麻痹、癱瘓而死。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粘性物質附著在魚、蝦、貝的鰓瓣上,有的直接堵住海洋生物的呼吸係統,將它們悶死。

赤潮因有腥臭味被漁民俗稱“臭水”。它不僅給捕撈業、海水養殖業和旅遊業帶來沉重的打擊,而且會使海上作業人員以及生活在港灣沿海的人們不同程度地感染上呼吸道、胃腸道和神經性疾病。

為此,環境專家呼籲,在發展沿海地區經濟、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必須注意海洋保護,慎防赤潮發生。

在海洋中有一種生物,它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也就是說我們既不能稱它為動物,也不能稱它為植物,動物學界給它的正式稱謂叫“腰鞭毛蟲”,而植物學界則給它命名為“甲藻”。為了方便,我們在此先稱它為“腰鞭毛蟲”吧。這種東西具有強大的、難以想像的繁殖能力。隻要給它一個適宜繁殖的條件,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它在經過25次分裂之後,一隻這種海洋生物就會變成3300隻它的同類生物,而且這種被快速繁殖的生物同樣也會分裂變化,在一滴海水中可滋生6000多隻這種奇異的海洋生物。腰鞭毛蟲呈紅色、粉色或者棕色,所以,一旦這種海水微體生物在某一海域大量繁殖,這裏的海水就會變成紅色,即發生赤潮。腰鞭毛蟲能夠釋放出一種毒素,因此在此海域內的大量其他海洋生物,如魚蝦貝類會因中毒而成片死亡,人們如果誤食赤潮中的魚類、貝類也會中毒。

腰鞭毛蟲的大量繁殖需要一個條件,即海水的“富營養化”。在大氣中有一種主要成分是氮氣,它約占大氣總量的79%。氮氣遊離於大氣中間,又通過多種途徑來到地球表麵的生物世界中,開始了氮氣的“旅行”。氮氣在地球上旅行的路線是這樣的:地球上的綠色植物吸收氮,在植物的體內氮就轉化成了植物氨基酸。動物也要吃飯,它們的食物大多是植物,動物在食用植物的同時,也非常自然地把植物體內的植物氨基酸一塊吃了進去,吃了植物氨基酸的動物體內又產生了動物氨基酸。隨著植物的死亡,動物的排泄或者死亡,植物和動物體內的含氮有機物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土壤,經過在土壤內的分解,這種含氮有機物一部分轉化成可以被植物吸收成為植物養分的硝酸鹽,一部分又轉化成了氮氣,重新回到大氣層,用以補充大氣中氮氣的消耗,使氮氣始終保持量的穩定性。這樣,氮從大氣中來到地球上做了一圈旅行之後,一部分又返回了大氣層,到此,它的一個旅行周期就順利完成了。這種周而複始的循環是自然界中物質運動的規律,在正常情況下,這是一種天地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十分和諧的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氮的循環是地球上的生物所必需的。但是,由於人類在自身的活動過程中,采取了許多不恰當的行動,結果導致了氮循環路線的混亂,使氮氣也“迷失”了方向,去了它本不應該過多去的地方。

半個多世紀以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人們對土地的索取常常表現為不擇手段,在許多地方對土地采取了掠奪式的開發利用。大量開墾土地,原始森林被砍伐,草原植被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這些行為導致的不良後果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大地上的水土流失情況日益嚴重。有資料顯示,水土流失按現有速度發展下去,黃土高坡上那已不太厚的黃土在30年內就會被全部衝光。水土流失不斷加劇,原來存在於土壤中的氮也隨著水土流失一道“搭車”去了江河湖泊之中,“千條江河歸大海”,於是氮也就不費吹灰之力去了海洋。本來是作為土地的營養物質的氮卻白白地流失走了,土地變得越來越貧瘠。為了保持土地的肥沃,人們隻得越來越多地給土地追加含氮量高的化肥,比如農民最常使用的“尿素”等,以補充和保持土壤中氮的含量。水土在繼續地流失,氮也在不知不覺中去了大海,人們仍在加大化肥的施用量。這也是一種循環,但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海洋生物對氮的需求量本來很小,正常的氮補充就足夠了。由於過量的氮進入海洋(湖泊),土地貧瘠了,海洋卻過於“肥沃”了。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前麵提到的海洋富營養化。

在正常情況下,海水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是三氮(硝態氮、亞硝態氮、氨態氮)和活性磷酸鹽以及鉀鹽等,這些營養成分在海洋中的含量都比較低,這也是海洋生物所需要的正常含量。在這種狀態下,海洋中的微體生物腰鞭毛蟲根本無法大量繁殖,海水也不會變紅而出現赤潮。但是,海水中的營養成分發生變化,海水富營養化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腰鞭毛蟲這種海洋微體生物對高營養的東西特別“偏好”,海水中的營養成分越高,它就“吃”得越起勁,繁殖得就越快、越多,赤潮也就在所難免了,赤潮出現的海域內的其他海洋生物也就在劫難逃了。

當然,海水富營養化不僅僅是水土流失造成的,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我們生活中和工業生產中排放的汙水,別看它又黑又髒又臭,其中卻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不僅有氮,也有磷和鉀,可謂氮、磷、鉀一應俱全。像我們大量使用的洗衣粉,絕大多數都有磷的成分。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供的數字,我國每年排放的汙水大約有370億噸,其中大約有80%未經任何處理便被直接排放。不斷加劇的水土流失,如此巨大的汙水排放,可以想像會有許多氮、磷之類的營養成分進入到湖泊和海洋之中。赤潮出現之後,無法計數的海洋微體生物爭相浮在水麵上,密不透氣,從而阻礙了大氣中的氧向水中傳送,水中的溶解氧降低,魚蝦貝類因為缺氧而窒息死亡。湖泊中沒有可惡的腰鞭毛蟲,就不會出現赤潮,但湖泊富營養化的後果也非常嚴童,湖底雜草叢生,水麵浮萍遍布,水產資源和旅遊資源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完全喪失。殺人不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