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控製使用合成色素

服裝需要色彩,食物也需要色彩裝點打扮。合成色素以著色力強、色澤鮮豔、成本低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

合成色素是將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化工原料,用化學方法合成的食物染料。目前世界各國允許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約有60多種,但根據毒性試驗,有些合成色素對人體有顯著的毒性或致癌作用。人體少量地攝人合成色素,不會立即引起反應,但是它們能附著於胃腸壁,在體內富集,幹擾多種活性酶的功能,從而使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的代謝和激素合成受到影響,誘發胃腸疾病。因而合成色素被嚴格控製生產和使用,有的則被禁止使用。為了保護人民健康,我國隻允許使用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和靛藍等4種合成色素,並嚴格規定了用量和使用範圍。在肉類、魚類、乳製品、嬰兒食品及果脯、糕點、調味品等食品中,不得使用合成色素,消耗量大的冷飲、汽水等也不宜使用合成色素。

不少學者倡導使用天然色素。天然色素直接來源於動植物,大部分較安全,有些還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或藥理作用。我國使用天然色素對食品著色,有悠久曆史,像葉綠素、薑黃、辣椒紅、胡蘿卜素、紫草茸等是深受歡迎的天然色素。黑色食品

近年來,國際市場上“黑色食品”消費成為一種時尚。所謂黑色食品,主要指天然色素是黑色或紫紅色的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香菇、發菜等。其特別為營養比較豐富、全麵,結構合理,集天然的色、香、味和保健功能於一體。檢測表明,食物隨著天然色素由淺變深,其營養成分愈多,含量愈豐富,結構愈合理。以豆類為例,白豆含蛋白質約22%,黃豆為36%,青豆為37%,黑豆則高達49%。又如黑米,它含有白米所缺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其蛋白質、植物脂肪也比白米高05~1倍,B族維生素、礦物質比白米高1~3倍。

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色食品,是當今世界的新潮食品,它集色、香、味、保健於一體,在生物工程、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綜合利用上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重視。綠、藍、白農業

以水土為主的農業生產稱為“綠色農業”。綠色革命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發展農業、增加糧食產量所提出的口號,目前是培育優質高產的作物良種,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糧食產量,改善人類由於糧食不足而造成的饑荒,同時也改善日益遭到破壞的環境。人口的劇增,使綠色農業的負荷已到了臨界線,因而“藍色農業”、“白色農業”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

藍色農業是指開發海洋水域的農業生產。豐富的海洋資源被譽為“21世紀人類的第二糧倉”。如果把海藻加工為食物,年產量可相當於當今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5倍以上。

“白色農業”也稱為“微生物農業”或“生物細胞農業”。所謂“白色”,主要是因為其生產過程沒有環境汙染,並要求在潔淨的環境中生產。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農民就已懂得種豆可以肥田,土地休閑可以恢複地力,作物輪作可以減少病蟲害,並掌握了積肥、造肥、製酒、製醋、製醬等工藝技術,這都與微生物直接有關。隨著科技的發展,微生物的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例如僅利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就能生產出2500~3000萬噸的單細胞蛋白,可供20億人吃1年;又如我國農作物秸杆每年有5億噸,隻要用20%的秸杆發酵變為飼料,就可獲得相當於400億千克的飼料糧,等於全國飼料用糧的一半。由此可見,“藍、白農業”大有可為。環境汙染物的“解毒劑”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茶的解毒功能日益受到重視,被冠以“解毒淋洗劑”、“抗癌飲料”、“防輻射飲料”等美稱。

重金屬汙染對人體構成了嚴重威脅。震驚世界的10大公害事件中,有多起是由重金屬汙染引起的。特別是鎘、鉛、汞等環境汙染物,廣泛汙染環境和食物,長期少量攝人會引起蓄積中毒。綠茶裏的兒茶素和紅茶裏的茶黃素,能與這些重金屬離子結合成不溶性的沉澱物,不被腸道吸收而排出體外。茶葉的利尿作用也有利於毒物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