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解析珍稀物種1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多樣,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由於一些物種自身的原因或者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有些野生動植物遭到滅絕的危險境地。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它們,熟悉它們,還要懂得如何保護它們。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樹
古代人有病不求醫
在非洲盧旺達的原始森林裏,有一種常綠灌木,它的樹葉裏含有一種類似阿司匹林化學成分的汁液,具有退燒和其他一些療效。當地土著居民在感冒發燒時,隻要從這種樹上摘下幾片葉子,放在口裏咀嚼,即可退燒。
古代印第安人則把柳樹稱為“神奇之樹”,每當他們頭痛發熱時,就用搗爛的柳樹皮敷在前額上,便可解除病痛之苦。
在一些印第安人的部落中,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可它為什麼具有這種效果呢?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學者們對此困惑不解。
天然的阿司匹林藥物
非洲盧旺達當地居民把這種樹叫做“阿斯匹林樹”,在它的樹葉和枝條中,含有一種類似解熱鎮痛藥物阿司匹林的化學成分,能夠治療重感冒、退燒和防治風濕性疾病。
用這種樹葉代替阿司匹林治病,既簡便有效,又可節省開支。據化學家和藥物學家鑒定,這種樹中的天然阿司匹林,沒有副作用和過敏性反應,比人工合成的阿司匹林還好。由於盧旺達有這種奇特的樹,所以阿司匹林藥片在那裏幾乎沒有銷路。
植物與阿司匹林的關係
1975年,美國植物生理學家克萊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搗爛的柳樹皮液汁中含有水楊酸,水楊酸是製造阿司匹林藥片的主要原料,從而揭開了一個有趣之謎。原來,這是柳樹中的天然阿司匹林的功勞,因為它具有解熱鎮痛作用。
那麼,柳樹分泌出阿司匹林對自身有什麼意義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阿司匹林是柳樹的天然“防護劑”,試驗證明,它可防治一些病毒對柳樹的侵害。
也有的科學家認為,阿司匹林是一種生長激素,可以刺激柳樹在春天搶先抽芽吐綠,使柳樹在扡插時易於成活,因而會出現“無意插柳柳成蔭”的奇妙現象。
這種生長激素對其他植物同樣也起作用,比如在插花瓶裏的水中放入一片阿司匹林藥片,便可延長瓶中鮮花的開放時間。
將阿司匹林稱為植物的天然防護劑也好,生長激素也好,化學武器也罷,這些研究成果都還不能回答全部問題。植物與阿司匹林的關係之謎,尚未完全揭開,還有待於科學家們繼續研究和探索。
閱讀點擊
阿司匹林樹在盧旺達很多,當地居民如果感冒較重,就每天多嚼幾次樹葉,連續嚼上幾天,感冒就可治愈。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熱鎮痛作用,還能抑製血小板聚集,故俗稱它為“萬靈藥”。揭開黃喉噪鶥之謎
發現黃喉噪鶥的經過
1923年,黃喉噪鶥在我國的江西省婺源被發現,但僅有的那一隻標本被發現者帶到了美國。在此以後70年裏,婺源沒有了黃喉噪鶥的消息。
1956年,中蘇聯合科考隊在雲南省思茅也發現了黃喉噪鶥,3隻標本有兩隻遠走俄羅斯,一隻留在我國。人們再去思茅尋找黃喉噪鶥時,卻一無所獲。
以人們對鳥類的認識,像黃喉噪鶥這樣不做長距離遷徙的鳥,數量稀少又分布在相距遙遠、互不連接的幾個區域,應是經過了漫長的地質、氣候變遷,被逐漸分割並演化為不同的亞種,可以判斷它是孑遺物種並瀕臨滅絕。
其實,黃喉噪鶥可能從來沒有離開過婺源,隻是鳥類學家難得老去那麼偏遠的地方,也難免不與它擦肩而過。而婺源老鄉看到黃喉噪鶥,頂多發聲“多漂亮”的感歎,不會關心它是否正折磨著鳥學界。
1992年,有個綽號“小板鴨”的婺源青年,無意中打下一隻黃喉噪鶥,送給了一位老師做成標本。標本輾轉送人送得不知去向,所幸留下了照片。
1992年底,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收到一份發自德國的信件,稱在從中國進口的畫眉鳥中,發現混有黃喉噪鶥,同時轉來的還有一幅黃喉噪鶥俏立枝頭的彩色照片。這一發現,說明1992年婺源境內還有野生黃喉噪鶥存在。
黃喉噪鶥重現人間
1996年12月,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局有關人員組成一個調查組,深入婺源山區進行野外考察,幾年過去了,始終沒有發現黃喉噪鶥蹤跡。但調查組的考察工作一直沒有停止。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5月24日,奇跡出現了,調查組成員在自然保護小區進行野外考察時,意外發現一群體態輕盈俏麗、鳴聲奇特悅耳的黃喉噪鶥,調查組一行欣喜若狂,拿起相機一連拍了好幾卷膠卷。
獲取黃喉噪鶥的信息
為掌握黃喉噪鶥的生活繁殖習性,調查組一行起早摸黑,隱蔽在灌叢中,輪流蹲點觀察,餓了吃幹糧,渴了飲山泉。
經過3年仔細觀察,他們發現:黃喉噪鶥選擇的棲息地多為常綠闊葉林地帶,鳥巢一般築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上,而且搭得較高,最低離地麵5米以上,一對一個巢,每對一年隻孵一次。10多天孵出,一般2隻至4隻,兩周後小黃喉噪鶥就能自行覓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