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解析珍稀物種4(1 / 3)

第三章解析珍稀物種4

米勒灰葉猴

這種動物一度生活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以及馬來半島。2005年,科學家曾進行一次野外考察,但並沒有發現這種珍稀靈長類動物的任何痕跡,經過隨後幾年的火災、農業耕種和采礦,科學家一度認定米勒灰葉猴已經滅絕。

2011年6月,一組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叢林深處架設攝像機,希望捕捉到豹子和猩猩的影像。在觀看拍攝的錄像時,他們除了發現豹子和猩猩的身影外還發現了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珍稀動物——米勒灰葉猴。

象牙喙啄木鳥

象牙喙啄木鳥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鳥,高約0.5米,翼展約0.84米,眼睛呈黃色,羽毛為有白色圖案的亮黑色,翅膀收起來時,白斑看來像人的腳跟。

1944年,研究人員在美國的一片樹林裏觀察象牙喙啄木鳥。此後60年的時間裏,象牙喙啄木鳥消失了,被列入滅絕物種名單。

2005年4月,一位觀鳥者劃著小船在美國阿肯色州一片沼澤地裏發現了一隻象牙喙啄木鳥。此後,30名鳥類學家進入這片沼澤地觀察,發現了多隻象牙喙啄木鳥,並拍攝下錄像。

目前,這片地區成為了象牙喙啄木鳥保護區。象牙喙啄木鳥因為長著一隻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是全世界體形最大的啄木鳥之一。

阿拉幹森林龜

1908年,緬甸和美國研究人員在緬甸一些森林裏發現一種奇特的阿拉幹森林龜。當地人稱之為“犀牛糞龜”,因為這種龜主要以犀牛的糞便為食。

然而,1960年左右,緬甸境內的野生犀牛全部滅絕,以犀牛糞便為食的阿拉幹森林龜也很快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隨後出現在滅絕動物的名單上。

2009年,研究人員在緬甸一個大象保護區內偶然發現了兩隻野生的阿拉幹森林龜。目前,這種烏龜已經改變了飲食習慣,主要以大象等食草性哺乳動物的糞便為食。

包括阿拉幹森林龜在內的很多亞洲龜都是頗受人們喜歡的美食,但在人類餐桌豐盛的同時,它們也無可奈何地走向滅絕之路。

閱讀點擊

2012年1月,《當代生物學》雜誌公布了新發現的DNA證據,證明一度認為已滅絕超過150年的巨型陸龜亞種仍生存在加拉帕哥斯群島的伊莎貝拉島。研究人員並沒有實際觀察到這種陸龜,根據他們的研究,這種龜可能由海盜船或者捕鯨船帶到這裏的。千奇百怪的動物器官

動物的眼睛

鬆鼠白天活動自如,夜間卻看不見東西。貓頭鷹白天常常睜一眼閉一眼,對眼前的一切熟視無睹,在夜間暗弱的光線下卻飛行自如,能看到離地麵幾米的老鼠。

鯊魚是近視眼,它用嗅覺靈敏的鼻子,對獵物進行氣味追蹤,從而搜捕獵物,可見它是用鼻子來代替眼睛的。

蛇的舌頭經常探出口外,探測空氣中的氣味,並能很快辨別出散發這種氣味的動物,這說明,它是用舌頭來代替眼睛的。

夜間活動的壁虎,眼睛十分敏銳,在微光下能看到蟲子在活動。貓眼早晚像棗核,中午眯成線,夜裏像滿月,這是光線照射的關係。

兔子的眼睛長在頭部兩側,可以看到前、後、空中的敵害。蜥蜴類動物捕物時一隻眼睛可上可下,能左能右,時前時後,探測著捕捉獵物的最佳途徑,另一隻眼睛則盯住目標不放。

因為水中沒有灰塵,所以魚沒有眼皮,也難判斷它是醒著還是睡著。鯪魚的眼皮是透明的,蓋住眼睛,仍能看清水中的一切。海豹在海底,瞳孔放大,回到陸上,瞳孔收縮,眼力很好。

蜘蛛有8隻眼睛,同時活動,才能看得清東西和判斷距離。蒼蠅的複眼是4000個小眼組成的,頭頸轉動,四麵看得清楚。蜻蜓的眼睛由28000個小眼組成的複眼,小眼彙集成完整的形象。

鷹的眼睛立體感較強,在幾百米高空能看到地麵上的獵物。青蛙的眼睛,對靜體的物體視而不見,對運動著的昆蟲,看得清清楚楚。蟹的眼睛能伸能縮,弄斷一隻,又能長出新的來。

動物的舌頭

舌頭,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個味覺器官,但對動物來說,它還有許多其他的特殊功能。

蛇在地上遊動時,總是昂起頭,把分叉的舌頭從嘴裏不停地伸出縮進,這是用舌頭在探察周圍的情況。因為蛇的舌頭能接受空氣中的化學分子,並能正確判斷近旁是什麼物體。

青蛙的舌頭,其舌根長在口邊的下頜上,舌尖分叉伸向喉部;舌頭上還分泌黏液;當小蟲從它的頭部飛過時,青蛙即刻把舌頭翻出來,把小蟲粘住吞食掉,顯然,這是青蛙捕食的絕招。

老虎等食肉動物的舌頭上長有許多肉刺,當它吞食獵物時,其舌頭能把獵物骨頭上的碎肉一絲不留地舐幹淨。

蝸牛的舌頭上生著無數細小的牙齒,多的竟達10000餘隻。蝸牛為害植物幼苗時,隻要把舌頭在嫩葉上一刮,就把嫩葉刮進嘴裏,這樣常常把農作物的幼苗給害死了。

蜜蜂的舌頭生在口器管狀的吻中間。采集花粉時,它隻要將那長而纖細的舌頭,伸進花筒,一伸一縮,花粉就進入體內去了。

有時我們可以看到,狗、貓躺在太陽光下,用舌頭舔著身上的毛。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動物毛皮裏含有膽固醇和麥角醇,經過陽光裏紫外線的照射,會產生維生素d。原來,貓、狗用舌頭舐身上的毛,是在給自己補充維生素d。

動物的尾巴

形形色色的動物,都長著一條或長或短的尾巴。它在動物的生活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蜥蜴的尾巴是極好的“自衛武器”。當它被敵害咬住時,會自動斷落,使蜥蜴逃之夭夭,保全生命。

凶猛異常的非洲鱷的尾巴,是一個強有力的“捕食器”。平時,非洲鱷靜靜地躺在河邊,一動也不動,待獵物靠近它時,便一躍而起,甩動尾巴,把獵物掃入水中,然後美美地飽餐一頓。

魚的尾巴不僅是前進的動力,而且在魚遊弋時,能隨時改變魚體的方向。

啄木鳥的尾巴堅硬有力,能牢固地支撐著啄木鳥停留在垂直的樹幹上,任其啄蟲取食。還能幫助啄木鳥沿著直立的樹幹向上攀登時保持身體平衡。

南非卡拉哈裏沙漠地帶的地麵溫度超過50度,生活在那裏的非洲黃鼠,在烈日高溫下尋覓食物時,常常背對太陽,豎起大尾巴當陽傘來遮住身子,這種黃鼠依靠尾巴下的陰影,可使體溫平均下降6度。正是這樣,才使它適應沙漠地區炎熱的生活環境。

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食蟻獸的尾巴,遇到雨天或烈日照射時,豎起來可當傘用,晚上又可當毛毯鋪在地上來睡覺。

鳥的尾巴上叢生著長而寬的羽毛,展開時好像一把扇子,能靈活轉動。飛行時能改變航向,平衡身體,調整速度和控製升降。人們常稱它為“萬能的舵”。

牛和馬的尾巴,像一把刷子,晝夜不停在左右晃動,用以驅趕蚊、蠅。當與敵害爭鬥時,又把尾巴豎起,用以壯膽助威,恐嚇對方。

家犬的尾巴能表露喜、怒、哀、樂的情緒。看到主人時,豎起尾巴,不斷搖擺,以示高興和向主人獻殷勤;如挨打或見到陌生人時,便低下尾巴高聲狂吠,以示憤怒和“抗議”。

閱讀點擊

美國科學家長期研究大象,得出這樣的結論:大象所發出的短暫的興奮或恐懼的低鳴能感染同類。它們遇到危險時,即使相距很遠,也能互相告知。大象還是個相當“愛說閑話”的家夥,它們彼此之間靠“交談”交際,其聲音幾乎和人聲的可聽度一樣。世界上最神奇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