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斯特的發現引起了植物學界的巨大反響。但有很多人認為這難以令人理解,甚至認為這研究有點荒誕可笑。其中有個堅定的反對者麥克博士,他為了尋找反駁和批評的可靠證據也做了很多實驗。有趣的是他在得到實驗結果後,態度一下子來了個大轉變,由懷疑變成了支持。這是因為他在實驗中發現,當植物被撕下一片葉子或受傷時,會產生明顯的反應。
於是,麥克大膽地提出,植物具備心理活動,也就是說,植物會思考,也會體察人的各種感情。他甚至認為,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對植物進行分類,就像心理學家對人進行的分類一樣。
植物的喜怒哀樂
人們對植物情感的研究興趣更趨濃厚了。科學家們開始探索“喜怒哀樂”對植物究竟有多少影響。
有一位科學家每天早晨都為一種叫加納茅菇的植物演奏25分鍾音樂,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葉部的原生質流動的情況。結果發現在奏樂的時候原生質運動得快,音樂一停止即恢複原狀。他對含羞草也進行了同樣的實驗。聽到音樂的含羞草,在同樣條件下比沒有聽到音樂的含羞草高1.5倍,而且葉和刺長得滿滿的。
其他科學家們在實驗過程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植物喜歡聽古典音樂,而對爵士音樂卻不太喜歡。美國科學家史密斯,對著大豆播放“藍色狂想曲”音樂,20天後,每天聽音樂的大豆苗重量,要比未聽音樂的大豆高出1/4。
看來,植物的確有活躍的精神生活,輕鬆的音樂能使植物感到快樂,促使它們茁壯成長。相反,喧鬧的噪音會引起植物的煩惱,生長速度減慢,有些精神脆弱的植物在嚴重的噪音襲擊下,甚至會枯萎死去。
前蘇聯科學家維克多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先用催眠術控製一個人的感情,並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後用一個腦電儀,把人的手與植物葉子連接起來。當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維克多開始說話,說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讓接受試驗的人感到高興或悲傷。
這時,有趣的現象出現了,植物和人不僅在腦電儀上產生了類似的圖象反應,更使人驚奇的是當試驗者高興時,植物便豎起葉子,舞動花瓣;當維克多在描述冬天寒冷,使試驗者渾身發抖時植物的葉片也會瑟瑟發抖;如果試驗者感情變化為悲傷,植物也出現相應的變化,渾身的葉片會沮喪地垂下了頭。
盡管有以上眾多的實驗依據,但關於植物有沒有情感的探討和研究,迄今還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們的肯定。不過在今天不管是有人支持還是有人反對、懷疑,這項研究已發展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植物心理學。在這門嶄新的學科中,有無數值得深入了解的未知之謎等待著人們去探索、揭曉。
閱讀點擊
●為了能更徹底地了解植物如何表達感情的奧秘,不久前,英國科學家和日本科學家特意製造出一種植物活性翻譯機。這種儀器非常奇妙,隻要連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夠直接聽到植物的聲音。
●研究人員根據對大量錄音記錄的分析發現,植物似乎有豐富的感覺,而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例如,有些植物的聲音會隨著房間中光線明暗的變化而變化,當它們在黑暗中突然受到強光照射時,能發出類似驚訝的聲音。植物的神經係統之謎
生性敏感的植物
自然界有些植物很敏感,在遇到外界觸碰刺激時,會像動物一樣做出十分快速的反應。比如含羞草在受到觸摸後,能在一秒鍾或幾秒鍾時間之內將葉片收攏。
澳大利亞的花柱草,雄蕊像一根手指伸在花的外邊,當昆蟲碰到它時,它能在0.01秒的時間內突然轉動180度以上,使光顧的昆蟲全身都沾滿了花粉,成為它的義務傳粉員。
捕蠅草的葉子平時是張著的,看上去與其它植物的葉子並無二致,可一旦昆蟲飛臨,它會在不到一秒鍾的時間之內像兩隻手掌一樣合攏,捉住昆蟲美餐一頓。眾所周知,動物的種種動作都是由神經支配的,那麼植物呢?難道植物也有神經嗎?
植物的神經係統
早在19世紀,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就在研究食肉植物時發現,捕蠅草的捉蟲動作並不是遇到昆蟲就會發生,實際上,在它的葉片上,隻有6根毛有傳遞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說昆蟲隻有觸及到這6根“觸發毛”中的一根或幾根時,葉片才會突然關閉。
植物信號以這樣快的速度從葉毛傳到捕蠅草葉子內部的運動細胞,達爾文因此推測植物也許具備與動物相似的神經係統,因為隻有動物神經中的脈衝才能達到這樣的速度。
20世紀60年代後,這個問題再一次成為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課題。堅持植物有神經的是倫敦大學著名生理學教授桑德遜和加拿大卡林登大學學者雅克布森。他們在對捕蠅草的觀察研究中,分別測到了這種植物葉片上的電脈衝和不規則電信號,因此便推斷植物是有神經的。沙特阿拉伯生物學教授通過研究也認為植物有化學神經係統,因為在它們受傷害時會做出防禦反應。
科學家們的爭論
但是也有許多學者不同意這一觀點,德國植物學家馮·薩克斯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植物體內電信號的傳遞速度太緩慢,一般為每秒0.02米,與高等動物的神經電信號傳遞速度每秒數米根本無法相比,而且從解剖學角度看,植物體內根本不存在任何神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