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探索的人類
對自然奧妙的好奇一直是科學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雖然植物幹旱反應與適應這個問題在人類孜孜不倦的努力探索下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關於形形色色的避旱植物和耐旱植物適應幹旱的分子機理、環境影響與遺傳控製,以及能否加以利用來改良農作物的抗旱性,仍然是很多科學工作者正在努力攻關的難題。
讓我們大膽地設想一下吧,也許將來的農作物在“赤日炎炎似火燒”的時候也可安然度過,而不會“野田禾苗半枯焦”。也許將來的莊稼可以種到沙漠,將沙漠變成綠洲。也許將來的植物能夠像還魂草一樣可以晾幹保存,隨時複蘇再生長。科技的進步已將很多先民無法想象的事情變成了現實,誰又能說我們今天的這些夢想不會有朝一日實現呢?
閱讀點擊
●我國塔克拉瑪幹沙漠中也屹立著千年不倒的英雄樹胡楊。它能忍受荒漠中幹旱,對鹽堿有極強的忍耐力。胡楊的根可以紮到地下10米深處吸收水分,其細胞還有特殊的功能,不受堿水的傷害。
●神奇的是當胡楊樹齡開始老化時,它會逐漸自行斷脫樹頂的枝杈和樹幹,最後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葉茂,直至老死枯幹,仍舊站立不倒。所以,當地人讚譽胡楊是“長著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的英雄樹。世界上真的存在吃人樹嗎
吃人樹傳聞
有關吃人植物的最早消息來源於19世紀後半葉的一些探險家們,其中有一位名叫卡爾·李奇的德國人在探險歸來後說:“我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上,親眼見到一種能夠吃人的樹木,當地居民把它奉為神樹,曾經有一位土著婦女因為違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驅趕著爬上神樹,結果樹上8片帶有硬刺的葉子把她緊緊包裹起來,幾天後,樹葉重新打開時隻剩下一堆白骨。”
於是,世界上存在吃人植物的駭人傳聞便四下傳開了。打這以後,又有人報道在亞洲和南美洲的原始森林中發現了類似的吃人植物吃人樹考察
這些報道使植物學家們感到困惑不已。為此,在1971年有一批南美洲科學家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專程赴馬達加斯加島考察。他們在傳聞有吃人樹的地區進行了廣泛搜索,結果並沒有發現這種可怕的植物,倒是在那兒見到了許多能吃昆蟲的豬籠草和一些蜇毛能刺痛人的蕁麻類植物。這次考察的結果使學者們更懷疑吃人植物存在的真實性。
科學家的研究
1979年,英國一位畢生研究食肉植物的權威家艾得裏安·斯萊克,在他剛剛出版的專著《食肉植物》中說,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發現有關吃人植物的正式記載和報道,就連著名的植物學巨著、德國人恩格勒主編的《植物自然分科誌》以及世界性的《有花植物與蕨類植物辭典》中,也沒有任何關於吃人樹的描寫。
除此以外,英國著名生物學家華萊士在艾得裏安走遍南洋群島後撰寫的名著《馬來群島遊記》中,記述了許多罕見的南洋熱帶植物,也未曾提到過有吃人植物。所以,絕大多數植物學家傾向於認為,世界上並不存在這樣一類能夠吃人的植物。
吃人樹緣起
為什麼會出現吃人植物的說法呢?艾得裏安·斯萊克和其他一些學者認為,最大的可能是根據食肉植物捕捉昆蟲的特性,經過想象和誇張而產生的。當然也可能是根據某些未經核實的傳說而誤傳的。
根據現在的資料已經知道,地球上確確實實地存在著一類行為獨特的食肉植物,也稱為食蟲植物。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國,共有500多種,其中最著名的有瓶子草、豬籠草和捕捉水下昆蟲的狸藻等。
艾得裏安·斯萊克在他的專著《食肉植物》中指出,這些植物的葉子變得非常奇特,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殼,也有的葉子上長滿腺毛,能分泌出各種酶來消化蟲體,它們通常捕食蚊蠅類的小蟲子,但有時也能吃掉像蜻蜓一樣的大昆蟲。
這些食肉植物大多數生長在經常被雨水衝洗和缺少礦物質的地帶。由於這些地區的土壤呈酸性,缺乏氮素養料,因此植物的根部吸收作用不大,以致逐漸退化。為了獲得氮素營養,滿足生存的需要,它們經曆了漫長的演化過程,變成了一類能吃動物的植物。
但是,艾得裏安·斯萊克強調說,在迄今所知道的食肉植物中,還沒有發現哪一種是像某些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樣:“這種奇怪的樹,生有許多長長的枝條,有的拖到地上就像斷落的電線,行人如果不注意碰到它的枝條,枝條就會緊緊地纏來使人難以脫身,最後枝條上分泌出一種極粘的消化液,牢牢把人粘住勒死,直至將人體中的營養吸收完為止,枝條才重新展開。”
閱讀點擊
●馬達加斯加的吃人肉樹: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的地方,有一種會吃人的樹。它的形象一棵巨型大的菠蘿,高約3米,樹幹呈圓筒形狀,枝條如蛇樣,因此當地人也稱它為“蛇樹”。這種樹極為敏感,當鳥兒落在它的枝條上,很快就會被它的枝條纏住,一會兒鳥就不見了。
●美國植物學家裏斯爾曾在1937年親身感受到蛇樹的威力:他無意中一隻手碰到樹枝時,手很快被纏住了。結果費了很大氣力才爭脫出來。但手背上的皮膚被拉掉了一大塊肉。未來能源的寶庫石油植物
再生能源石油植物
隨著能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加,有限的常規化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日趨緊缺,然而,正當人們對能源的前景感到暗淡和憂慮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新的再生能源,即石油植物。
所謂石油植物,指那些可以直接生產工業用燃料油,或經發酵加工可生產燃料油的植物的總稱。例如,現已發現的大量可直接生產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綠玉樹、三角戟、續隨子等。這些石油植物能生產低分子量氫化合物,加工後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據專家研究,有些樹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將碳氫化合物儲存在體內,形成類似石油的烷烴類物質。如巴西的苦配巴樹,樹液隻要稍作加工,便可當做柴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