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2 / 3)

要樹立“結果心態”

心態創造行動,行動創造結果。如果我們要一個滿意的“明確結果”,那麼我們首先要樹立一種能夠激發行動的“結果心態”。“結果心態: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薑汝祥在《請給我結果))一書中解釋道:“既然鎖定了目標,鎖定了結果,那麼我們對於結果,就不是要,而是一定要。在結果麵前,你需要一個‘一定要實現’的決心!”

日產尼桑汽車的CEO卡洛斯戈恩上任之前,全球車市一片蕭條,日產尼桑更是陷入困境,步履蹣跚。而戈恩卻在麵對日產公司的所有股東和員工以及眾多新聞媒體的就職演說中,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承諾:“截至2004年,要做到全球銷量增加100萬台,運營利潤率達到8%,汽車事業淨債務為O。”然後他又補充道:“我要實現這三個目標,如果有任何一點沒有做到,我就出局!在這三個目標前,我沒有說一個‘假如’:假如有了支持、假如經濟環境良好、假如日元彙率降低……這表明我已經決定,並已經承擔責任,這是我的承諾!”

戈恩以破釜沉舟之勢立下承諾,並以斬釘截鐵的果敢付諸執行,戈恩和日產尼桑的最後成功也就是意料之內的事了。在“結果導向”的思想貫徹下,“執行力”將被作更現實主義的理解。“決心第一,成敗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結果第一,理由第二。”這是保障執行的關鍵。

一位壽險銷售人員連續四年被評為全西安市壽險銷售係統的優秀人員。他剛入道時,第一次參加三千人的壽險人員年度表彰大會,他徑直衝上頒獎台,拿起話筒向現場所有銷售人員鄭重發誓:明年的這個時候銷售冠軍一定是我!

一年後,銷售冠軍不是他,但他居然又出現在頒獎台上了,隻不過這次他是上台領取年度總業績第三名的獎項,要知道作為新人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事後問他去年為什麼會 衝上台說那番話的時候,他這樣回答:“這是我的目標與夢想,我是這樣想的:既然我敢在幾千人的大會上承諾自己的目標,那我就有勇氣、有決心去兌現自己的目標。所以在業務活動中,我常常激勵自己,一定要拿下冠軍的頭銜。有了這樣的目標,我雖沒有拿到冠軍,但第三名已經離目標很近了,明年的目標便是冠軍!”

成功者對任何的結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達到。這就是“結果心態”的最好說明!

結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韓國三星集團的總裁李健熙曾說過:對於結果不是“想”而是“一定要”。所以如果我們想成功,結果不是“想”而是“一定要”,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達到,別人的成功之處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要有一個正確的結果心態,需要三個要素:

一、行動思維,也就是要有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和結果而實際行動的表現;

二、團結合作,如果要實現組織的目標和結果,僅靠組織中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團結組織中的其他人,通力協作,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三、永不放棄,擁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勇敢、堅持不懈地遊向成功的彼岸,不得到結果決不罷休。

要想有一個滿意的“工作結果”,就必須樹立一種能夠激發行動的“結果心態”。具備“結果心態”的人一切用結果說話,任何時候都以追求結果為本;而不具備“結果心態”的人結果意識淡薄,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結果心態是員工卓越與平庸的分水嶺。

有一位老和尚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隻見洪水從山上傾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弟子們無功而返,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有一個小和尚坦然相對。老和尚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小和尚就成了老和尚的衣缽傳人。

一名富有執行力的員工,在結果心態的驅動下,會竭盡全力,利用各種方法取得結果,在獲取結果的過程中,他們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相反,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終日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不思進取,能糊弄就糊弄,沒有爭取一流的動力,任懈怠的想法肆意蔓延,行動力也日漸消退,進入一種消極而被動的狀態,最終導致職業生涯的失敗。

隻要執行就要有結果,行動中不能給自己借口,一個差的結果也比沒有結果強!O.1永遠大於0。不要盲目地追求完美,先要行動,用行動來修正結果,讓結果盡量完美。不要猶豫,立即行動,速度製勝!行動就會有收獲,行動就會有結果,快速的行動,更能保證得到想要的結果。

結果是一個標杆,是一個方向,是一種價值的體現,是不斷走向卓越的新起點。要想成為一名受歡迎的員工,就要馬上行動起來,用結果印證能力,用結果演繹精彩!

積極態度是好結果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