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3 / 3)

那是因為項羽靠的是匹夫之勇,他自信自己一個人可以抵擋住十個人或更多的人,但是他沒有想過,打仗是要靠將士們共同努力方可取勝的。而劉邦的勝利,正是因為他能將眾人的力量結合起來,他知道,隻有團結起來才能取得勝利。

今天的社會既是張揚個性、強調英雄的社會,同時也更是需要協同作戰、團結合作的社會。否則,將難逃失敗的厄運。

我們來看下麵這則落網之鳥的故事:

有一個獵人,在湖沼旁張網捕鳥。不久,很多鳥都飛入了網中,獵人非常高興,趕快收網準備把鳥抓出來,沒想到鳥的力氣很大,反而帶著網一起飛走了,獵人隻好跟在網後拚命追。

一個農夫看到了,對守獵人說:“算了吧,不管你跑得多快,也追不上會飛的鳥呀。”

但獵人堅定地說:“不,你根本不知道,如果網中隻有一隻鳥,我就真追不上它,但現在有很多鳥在網中,我一定能追到。”

果然,到了黃昏,所有的烏都想回自己的家,有的要回森林,有的要回湖邊,有的要回草原,它們各奔東西,於是就跟著網一起落地,被獵人活捉了。

落網之初,眾鳥為了活命,齊心協力,目標一致,得以逃脫,這是團隊的力量。但是到了傍晚,眾鳥各懷私念,合力為零,所以難逃厄運。

在一個團隊中,實現個人的“以一當十”並不難,真正難的是實現團隊的“以十當一”。因為“以一當十”隻要最大程度地發揮一個人的潛力就行了,而“以十當一”則需要最大程度地發揮10個人的潛力,並且使這些潛力朝著一個方向發展。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在建立初期處於市場追隨者的地位,這時候企業更多的是采取“以一當十”的策略,因為這個時候企業的規模有限,隻有如此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處於市場領先者地位的時候,企業就開始注重製度和文化的建設,這時候企業追求的是團隊的“以十當一”,通過績效考核等方式培養員工的凝聚力、協調力,使企業成為一個富有競爭力的整體。

先做重要而急迫的事

有先有後,循序漸進,是高效做事的基本前提。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隻會讓你疲於應付工作,從而使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工作之中,對於每一名員工來說,做事都需要有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隻有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做事效率才能提高上來,才有更多的精力同時間賽跑,取得人生更多的成就。

很多取得卓越成績的人,辦事效率都極高。這是因為他們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高效率地完成至關重要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主有次。如果工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在時間上就是一種浪費。因此,在主要工作上,在關鍵部位,我們要用全部精力,盡量做到最好;在次要問題上就不必非要追求完美。

劉麗是某私企經理秘書,幾年前剛進公司時,劉麗做事分不清主次,每次經理布置工作時,她都認真記錄,可到具體執行時便因種種原因“走樣”:不是丟三落四,就是缺東少西,為這事,經理沒少發脾氣。

有一次經理出差,臨走前讓劉麗起草一份重要的發言報告,以備他一周後回來開會用。劉麗當時認為時間很充裕,不妨慢慢準備。其後幾天,劉麗隻管忙著處理其他日常事務。轉眼到了第六天,劉麗突然意識到,經理第二天就要回來了,可報告還沒開始動筆,湊巧的是,劉麗這天的事情又特別多,上午要替經理參加朋友的開業慶典,下午又要接待已提前預約的客戶。

等一切處理妥當,已臨近下班,劉麗隻好回家準備連夜趕寫報告。吃過晚飯後,劉麗坐到電腦前開始寫報告時,卻突然發現,有些背景資料忘了帶回家,這可怎麼辦第二天,劉麗隻好一早就衝到辦公室狂趕報告,總算在經理上班前勉強把報告寫完了。

開完會後,經理把劉麗叫到辦公室,開門見山地質問她這一個星期的工作狀況,然後嚴肅地說:“你有一個星期的時間,為什麼交出這樣沒水平的報告,甚至還有一大堆錯字”劉麗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便老老實實地講述了報告的完成過程,等著被“炒魷魚”。不料,經理長歎一聲說:“你有熱情但不夠成熟,做事情完全分不清主次先後。”隨後,經理語重心長地告訴劉麗:“秘書的工作很瑣碎,但是一定要分清主次,再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了。”

經理的一席話,讓劉麗茅塞頓開。從那以後,她做事前先安排好順序,忙而不亂,最後受到了經理的表揚。

工作要講究章法,懂得突出重點,主次分明,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些事情緊急,就要先去處理,哪些事情不是太緊急,就可以往後放一下。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才能把工作做好。

劉輝是一名“海歸”,曾在美國一家知名公司做經理助理,工作相當出色,回國後被一家軟件公司聘請做總裁助理。在這裏,他充分運用了在國外養成的工作習慣,使得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同時,他也看到公司的員工在工作任務的規劃上存在著極大的弊病,那就是做事不分主次,不分輕重緩急。他常常看到很多員工下班之後依然在焦頭爛額地工作,而白天的時候這些人並沒有怎樣忙碌。對於這個現象,他覺得很是不解,他認為員工的工作任務其實並沒有那麼重,但他們為什麼總是喜歡在下班之後工作呢難道是白天的時間真的不夠嗎他決定在公司舉辦一堂“如何正確安排工作並更好地執行計劃”的講座,以教給這些可憐的“加班族”不再加班的訣竅。

劉輝在講座時開始就問:“我想問一問大家,你們覺得每天加班有必要嗎”大家都說:“當然有必要了,不然完不成任務呀!”

“真的嗎”劉輝接著說,“我有一個方法可以讓大家從此擺脫加班的枷鎖。我會在10分鍾後給你們一樣東西,這東西能把公司的業績提高50%。”之後,他遞給每人一張白紙,說:“請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大家很快在5分鍾內寫完了。

劉輝接著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又花了5分鍾。

劉輝說:“好了,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情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1項最重要的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2項、第3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隻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沒有耽誤最重要的事情。”

最後,劉輝說:“隻要每一天都這樣做,你們就可以擺脫加班的命運了。如果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不妨運用到工作中去,我想大家不會失望的。”

一周之後,劉輝又開了一次會,他想知道那堂講座是否起到了作用。結果,所有的人都表示,他們從此再也不用加班了,他們的工作輕鬆了很多,而且也快樂了很多。

一年之後,公司效益大幅度上升,總裁認為這裏麵有劉輝很大的功勞,因為他告訴了大家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方法,那就是如何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其實,任何工作,隻要找到了竅門,找對方法,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優秀的職業人會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每一個任務,懂得該把哪個任務放在第一時間完成,也懂得該把哪個任務放在最後完成。他們具有良好的判斷力,能夠審時度勢,安排好優先順序,先做最重要的事。

積極思考,優質完成任務

作為員工,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不僅難以贏得老板的賞識,對自己的發展也是一種阻礙。

如果你每天隻是按時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除此之外並沒有發揮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那麼,在老板眼裏,你隻是一台工作的機器。與此對應的是積極主動地完成工作,除了本職之外,優秀的員工總是能夠想老板所想,急老板所急,因而,在老板看來,他的貢獻肯定要遠遠大於前者。

越來越多的企業致力於企業文化建設,打造學習型組織的現代社會,一個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停滯不前的員工將會越來越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現代企業需要的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隻知道埋頭苦幹、機械工作的勞動力,而是勤於思考、勇於創新,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貢獻的知識型人才——這也是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有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於沒有什麼特殊技能,於是選擇了餐館服務員這個職業。在常人看來,這是一個不需要什麼技能的職業,隻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許多人已經從事這個職業多年了,但很少有人會認真投入到這個工作中,因為這看起來實在沒有什麼需要投入的。

這個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並且徹底將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時間以後,她不但能熟悉常來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們的口味,隻要客人光顧,她總是千方百計地使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去。不但贏得顧客的交口稱讚,也為飯店增加了收益——她總是能夠使顧客多點一兩道菜,並且在別的服務員隻照顧一桌客人的時候,她卻能夠獨自招待幾桌的客人。就在老板逐漸認識到其才能,準備提拔她做店內主管的時候,她卻婉言謝絕了這個任命。原來,一位投資餐飲業的顧客看中了她的才幹,準備投資與她合作,資金完全由對方投入,她負責管理和員工培訓,並且鄭重承諾:她將獲得新店25%的股份。 現在,她已經成為一家大型餐飲企業的老板。

一個餐館優秀的服務員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除本職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務和實現服務的突破。相比那些隻知道招呼客人的服務員而言,其完成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是不同的。這是因為,她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收集了大量顧客的信息,並且利用這些信息改善服務質量,使服務更加人性化、親情化和個性化。長此以往,為飯店創造了更大的價值——贏得顧客的忠誠,這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什麼東西的力量能夠超越思考,離開思考的行動隻是機械的行動,隻有思考能夠賦予行動更大的價值與意義。與消極被動相比,積極主動的最大特征便在於思考。這種思考是一個優秀員工的必備素質,也是企業獲得持續發展與長期競爭優勢的源泉。

一個青年在19歲那年,獨自帶著6個窩窩頭,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從小山村到離家80裏外的城裏去謀生。他好不容易在建築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打雜的活兒,一天的工錢是1.7元,這對他而言隻夠吃飯,但他還是想盡辦法每天省下1元錢接濟家人。盡管生活十分艱難,但他還是不斷地鼓勵自己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為此他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2個月後,他被提升為材料員,每天的工資加了l元錢。

靠比別人多付出,他基本站穩了腳跟。他認為:要在新單位站穩腳跟,就得更多地得到大家的認可,甚至成為單位不可缺少的人。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點呢?冥思苦想之後,他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工地的生活十分枯燥,能不能讓大家的業餘生活過得豐富一點呢想到這點,他拿出自己省下來的一點錢,買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認真閱讀後,講給大家聽。這一來,晚飯後的時間,總是大家最開心的時刻。每天,工地上都洋溢著工友們歡快的笑聲。

一天,老板來工地檢查工作,發現他有非常好的口才,於是決定將他提升為公關業務員。

一個小點子付諸實踐後就能有這樣的效果,他備受鼓舞。於是,在各種工作中,他都主動尋找方法。

對工地上的所有問題,他都抱著一種主人公的心態去處理。夜班工友有隨地小便的習慣,怎麼說都沒用,他想盡辦法讓大家文明上廁;一個工友性格暴躁,喝酒後與工頭要拚命,他想辦法平息矛盾,做到使雙方都滿意……

別看這些都是小事,領導可都看在眼裏。慢慢的,他成了領導的左膀右臂。

由於他經常主動找方法,終於等來了一個創業的良機。有一天,工地領導告訴他,公司本來承包了一個工程,但由於各種原因,難度太大,決定放棄。

作為一個凡事都愛想辦法的人,他力勸領導別放棄。領導看他充滿熱情,突然說了一句話:“這個項目我沒有把握做好。如果你看得準,可以由你牽頭來做,我可以為你提供幫助。”

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不是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創業的絕好機會嗎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項目,然後信心百倍地幹了起來。

這位年輕人從不懈進取與主動尋找方法中受益匪淺,自此更加努力地工作。他現在不僅擁有當地最大的建築隊,還是內蒙古最大的草業經營者之一,每年有l萬多戶農民給他的企業提供玉米、草等飼料。擁有了巨額財富的他,在貧困的故鄉建起了一個先進的金黴素生產廠,其生產量占全球的14%,很多父老鄉親跟著他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這位創造了奇跡的人便是內蒙古金河集團的董事長王東曉。

是啊,機遇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隻要我們在工作中善於運用我們的大腦,讓好點子如泉水般湧出,我們便能在事業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坐標。

要成功必須加倍努力,而且要比別人更努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隻有不平凡的過程,才會產生不平凡的結果。對員工來說,在設立一定的目標後,必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所有的計劃一定要按時完成。在超越自己本身以外,一定要更努力地超越你的競爭者。要超越競爭者,就必須要比競爭對手付出更多的辛勞和智慧,而這是以積極主動為前提的。

總之,積極思考是前提,努力則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不斷努力才能進步,不努力則會停滯或倒退。這與老板在不在沒有關係,老板不在對於優秀的員工而言,不是自己給自己放假或放鬆的借口,他們會通過更加積極主動地努力提高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既是對老板的承諾,也是職業道德的體現,尤其重要的是——時刻都應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