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助手接過後,立即開始了工作。他一會兒拿標尺測量,一會兒計算,叉運用一些複雜的數學公式,可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忙得滿頭大汗,還是沒有測量出來。就在助手叉搬出以前學過的幾何知識,準備再一次計算燈泡的容積時,愛迪生進來了。他看到助手麵前的一疊稿紙和工具書,立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於是,愛迪生拿起燈泡,朝裏麵倒滿水,遞給助手說:“你去把燈泡裏的水倒入量杯,就會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助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所有的工作不都是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複雜,也許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最高效的!

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卻能給職場人士一些重要啟示:

第一,凡事應該探究“有沒有更簡單的解決之道”。

在著手從事一項工作時,要先動腦,想想這件事情能不能用更簡單的方法去做,而不是急急忙忙去動手,以致白白忙碌了半天,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思維方法總是與複雜聯係在一起的。他們凡事總往複雜的地方想,而且認為解決問題的方式越複雜就越好,以致鑽進“牛角尖”裏。事實上,學會把問題簡單化,才是一種大智慧。

某大學的一個研究室裏,研究人員需要弄清一台機器的內部結構。這台機器裏有一個由100根彎管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內部結構,就必須弄清其中每一根彎管各自的入口與出口,但是當時沒有任何相關的圖紙資料可以查閱,這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和麻煩的事。大家想盡辦法,甚至動用某些儀器探測機器的結構,但效果都不理想。後來,一位在學校工作的老花匠,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法,很快就將問題解決了。

老花匠所用的工具,隻是兩支粉筆和一隻香煙。他的具體做法是:點燃香煙,吸上一口,然後對著一根管子往裏噴。噴的時候,用粉筆在這根管子的入口處寫上“1”。這時,讓另一個人站在管子的另一頭,見煙從哪一根管子冒出來,便立即也用粉筆寫上“1”。照此方法,不到兩個小時便把1()0根彎管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清了。

第二,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一部分人錯誤地認為,想得越多就越深刻,寫得越多就越能顯示出自己的才華,做得越多就越有收獲。他們卻不知道,隻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否則,再多,不合適,又有什麼意義呢

美國獨立之前,人們推舉富蘭克林和傑弗遜起草《獨立宣言》,由傑弗遜執筆。傑弗遜文才過人,最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的東西品頭論足。

傑弗遜將文件交給委員會審查時,在會議室中等了好久都沒回音,於是非常急躁。這時富蘭克林給他講了個故事:一個決定開帽子店的青年設計了一塊招牌,寫著“約翰帽店,製作和現金出售各種禮帽”,然後請朋友提意見。

第一個朋友說,“帽店”與“出售各種禮帽”意思重複,可以刪去;第二位和第三位說,“製作”和“現金”可以省去;第四位則建議將約翰之外的字都劃掉。

青年聽取了第四位朋友的建議,隻留下“約翰”兩個字,並在字下畫了頂新穎的禮帽。帽店開張後,大家都誇招牌新穎。

聽了這個故事,傑弗遜很快就平靜下來了。後來公布的《獨立宣言》,的確是字字珠璣,成為享譽世界的傳世之作。

可見,“多”不一定就是好。很多時候,“多”是累贅,“多”是畫蛇添足,“多”隻會使你更忙,更沒有章法。因此,凡事“合適”即可,不要盲目求多、貪多,否則,事情就有可能搞成一團亂麻,理不出頭緒。

在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學會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樣在更好地解決問題的同時,又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工作中運用創新思維

創新對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無疑具有重大的作用,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對個人而言,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隻有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工作中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不思進取不想創新,遲早會被企業、團體所淘汰。

在工作中,許多員工抱著堅守崗位的態度,一切因循守舊,缺少創新精神,認為創新是老板的事,與己無關,自己隻要把份內的工作做妥就行,舍此無他。

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要知道,誰也不比誰強,誰也不比誰差,你所擁有的,別人同樣也擁有,如何能夠突圍而出,高人一籌?你務必突出自身的創造力。

縱觀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員工,他們大都是那些富有創新意識的人。

兩個歐洲的推銷員去非洲推銷皮鞋。由於天氣火熱,非洲人向來都赤著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此景後立刻撚起來,並即刻打道回府。而另一個推銷員卻驚喜萬分:“這些人沒有鞋穿,一定大有市場!”於是他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結果發大財而歸。

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麵對赤腳的非洲人,由於觀念之差,一個人因循守舊,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信心滿懷,敢於創新,大獲全勝,這就是創新與守舊的天壤之別。

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隻在於找到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就是創新。

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就答應了。窮人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些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當然,你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在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重複自己,模仿別人,墨守成規,就沒有持久的生命鮮活力,許多新的致富機會便會悄悄從身邊溜走。因此,隻有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素質,增強創新能力,才會使你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成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自覺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工作中不斷創新,把工作落實到位。

首先,要正確理解什麼是創新。創新的原意有三層含義,一是更新;二是創造新的東西;三是改變。

其次,對於創新,要有正確的看法,不要把創新看得過於神秘高不可攀,創新的實質在於深入發掘、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巨大潛能,並以此獲取實際的收益。其實工作中的創新有時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比如針對工作中的不便,勤於思考結合實際稍微做些改變,就可能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這就是創新。

工作中的主動性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基礎,隻有主動才會發現工作中的問題;隻有主動才會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隻有主動才會更多思考今後的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自身的主動性。

同時,在工作中創新,還要破除思想中阻礙創新的定式思維、慣性思維、線性思維等思維方式。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要時時留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多問問自己應該如何改進,遇到不好解決的問題,要換一種方法來思考。另外,有了創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實施運用。創新不一定要大刀闊斧,而是貴在堅持;創新既有打破傳統的改革,也有突破現狀的改良。與創新成果相比,在工作中的創新思維更重要。

工作中,自覺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主動優化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斷完善工作流程,逐步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有助於將工作落實到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對職場成功作用巨大。

強化結果意識,優化工作方式

對企業來說,生存靠的正是結果。那些一直立於不敗之地的知名企業,正是結果滿足了需求,進一步促進結果,這樣的良性循環才使企業越來越強大。所以,身在企業中的你,也要以結果為導向。

如果你不想一直做一名普通的員工,那麼你就要努力思考怎樣才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而不僅僅是完成自己的任務。重要的不是你是否圓滿完成了任務,重要的是你的行為成功地創造出結果。

同樣,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迫使企業必須要創造出良好業績,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一個企業的員工如果不具備“結果意識”是不受歡迎的。作為員工有了“結果意識”,為了更好地勝任工作就會不斷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工作中有一種現象,叫“完成任務”,把事情完成就可以了,至於結果有沒有價值、事情有沒有做正確好像任務執行者不需要去思考。如果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定義也許就不是這樣要求了。就像一個簡單的例子,小王的任務是挖井,所以他隻負責刨土,能不能挖到水好像不用他思考;如果換一種要求,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小王的任務是挖井,結果是要挖到水,所以在刨土的過程他就要研究這井有沒有水,還需要怎樣挖,這樣就是創造性地工作了,顯然工作的價值就不一樣了。

在工作中員工必須要具備負責任的態度,強化結果意識。要敢於直麵問題,善於化解矛盾,一切以公司利益為重,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積累待人接物的經驗,全麵優化工作方式。

企業的發展需要高的績效、要有好的結果,隻有強化每個員工的結果意識,優化工作方式,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百事可樂企業文化的定位,也體現了優化工作方式的重要性,他們認真研究市場和消費群體,同時把廣告作為打開市場的重點,在廣告中力求創新,最後贏得了勝利。

1983年,百事可樂公司聘請羅傑恩裏克擔任總裁,他一上任就把目光盯在了廣告上。對軟飲料而言,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產品味覺很難分清孰優孰劣,因此,焦點便在塑造商品的性格的廣告上。

百事可樂通過廣告語傳達“百事可樂,新一代的選擇”。在與可口可樂的競爭中,百事可樂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首先是準確定位:從年輕人身上發現市場,把自己定位為新生代的可樂;並且選擇合適的品牌代言人,邀請新生代喜歡的超級巨星作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把品牌人格化形象,通過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情節開始了文化的改造。

圍繞這一主題,百事可樂的合作夥伴為百事創作了許多極富想象力的電視廣告,如“鯊魚”、“太空船”等等,這些廣告,針對二戰後高峰期出生的美國青年,倡導“新鮮刺激獨樹一幟”,獨特的消費品鮮明地和老一代劃清界限的叛逆心理,提出“新一代”的消費品位及生活方式。結果使百事可樂的銷售量扶搖直上。

1994年,百事可樂投入500萬美元聘請了流行樂壇巨星麥克爾傑克遜拍攝廣告片——此舉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大手筆的廣告運動。把最流行的音樂文化貫穿到企業和產品之中,也開始了百事可樂的音樂之旅。

從此以後,百事可樂進入了銷售的快車道,音樂體育雙劍合璧,同時這一攻勢集中而明確,都圍繞著“新的一代”而展開,從而使文化傳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二戰結束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市場銷售額之比是34∶1,到了1985年,這一比例已變為115∶1。

正是在工作中,敢於優化、勇於創新才使得羅傑恩裏克總裁最終帶領百事可樂取得了市場,贏得了成功。

具備結果意識的員工,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懂得優化工作方式的企業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因此,在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中,作為企業就更應該懂得強化結果意識,優化工作方式,確保企業長遠發展。

好團隊打造好結果

21世紀是一個合作的世紀,合作已成為人類生存的手段。因為為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科學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人們不可能再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每個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我們要明白,隻有好團隊才能取得好結果。

前世界首富保羅蓋蒂說:“我寧可用一百個人的每人百分之一的努力來獲得成功,也不要用我一個人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獲得成功。”

各種有共同利益的人們通過不同的合作方式組建不同的團隊,人們都希望能夠從團隊中汲取堅實的力量,並且在需要的時候得到團隊其他成員的有力配合。但作為團隊的一員,員工一定要時刻銘記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個人隻是團隊的一員,即使再受重視,再有才華,也不能以自我為中心。

有一個剛畢業的女生參加麥肯錫公司的招聘。她的履曆和表現都很突出,一路過關斬將,一直衝到最後一關。最後一關的題目是小組麵試,這個女生伶牙俐齒、搶著發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氣勢下,這個小組的其他成員幾乎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她認為自己在麵試的時候表現很搶眼,被錄取是十拿九穩的。然而.她落選了。麥肯錫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認為,這個女生盡管擁有很強的個人能力,但是很明顯,她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招這樣的人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害無益。

隨著企業規模的日益龐大,企業內部的分工也越來越細,任何人,不管他有多麼優秀,僅僅靠個體的力量來左右整個企業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世界上各大優秀企業,包括世界500強這樣的頂級企業,都在強調員工要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要有責任感。

秦朝末年,項羽和劉邦爭霸天下,項羽在推翻秦王朝的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其勢力遠遠超過了劉邦。

論單打獨鬥,項羽有以一當十之勇,在最初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隻要他親自帶兵出戰,每次都會贏。可是隨著項羽的不斷得勝,本來就不懂得與別人合作的他變得越來越剛愎自用,不肯聽信任何人的忠言。與此同時,劉邦的勢力卻越來越大。最終,項羽被劉邦圍困,自刎於烏江岸邊。到死他都沒有弄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敗給劉邦。項羽在死前還向天呐喊:“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論本領,劉邦比不上什麼事都能運籌帷幄的張良,也比不上懂得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的蕭何,更比不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那麼劉邦憑什麼戰勝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