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卡夫卡 尾聲(2 / 2)

在這樣一篇可謂準確有力的悼詞發表後,除了整理出版卡夫卡的作品,馬克斯布洛德還能做些什麼呢?1925年,《審判》出版,隨後《城堡》和《美國》也相繼在1926年和1927年出版。1930年,埃德溫米爾和威拉米爾夫婦將《城堡》翻譯為英文。在介紹中,埃德溫米爾寫道:"據我所知,卡夫卡弗朗茲這個名字對英國讀者來說幾乎是完全陌生的"。《城堡》早期的英文讀者的確寥寥無幾,阿道司赫胥黎(1894-1963,英國作家、哲人)是其中的一個,當時他正在法國南部準備著手寫作那部著名的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如果你想讀一本好書,那就讀卡夫卡的《城堡》吧,翻譯者是埃德溫米爾",1931年1月他這樣寫道:"這本書使其他德國小說家,甚至包括托馬斯曼在內,都顯得不堪一擊。對我來說,它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卡夫卡的其他作品也很快就被翻譯為其他主要的歐洲語言,但大多數捷克人對這些作品反應冷淡,1938年後納粹占領了捷克,卡夫卡的書被當作"頹廢"作品封禁。納粹倒台後,在捷克共產黨統治時期,他的作品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盡管人們對布洛德所做的編輯整理以及米爾的翻譯(一些學究氣的批評者抨擊米爾夫婦沒有受過係統的德語教育,全靠自學完成了翻譯)褒貶不一,卡夫卡的聲譽卻越來越高了。可以說卡夫卡的作品是憑借翻譯聲名遠播,然後又重新輸入德國的。在今天的德國,卡夫卡已經得到了公正的評價,被看作是現代德語文學中的大師;在世界各國持不同語言的讀者那裏,他的作品也被看成是一份特殊而寶貴的遺產。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變形記》大概是最早被翻譯為其他語言的,1925年6月,即卡夫卡死後剛剛一年,西班牙語的《變形記》就出版了。三年後,這部作品被翻譯成法語,隨著他的三部長篇小說在布拉格出版,他的作品被陸續翻譯為各種語言。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卡夫卡聲名日盛,不過一提起卡夫卡,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代表了現代人的焦慮(20世紀中期尤其如此),而不是他的藝術成就。部分原因可能在於馬克斯布洛德極力把卡夫卡塑造成一個虔誠的思想家。通過出版卡夫卡的遺作,寫作卡夫卡傳,布洛德對卡夫卡聲望的確立起到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卡夫卡作品的主要英文譯者,米爾夫婦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布洛德的影響。很多傑出的作家,比如阿爾貝特加繆、W.H.奧登都曾對卡夫卡進行過熱情的讚頌,但他們對他的理解往往附加了自己的先入之見。在法國尤其如此,卡夫卡在存在主義者和荒誕派那裏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德國,直到戰後,德國評論家才開始嚴肅對待卡夫卡,然而他們經常把他的話當作哲學觀點加以理解,很少進行美學分析。精神分析學者對卡夫卡作品中顯而易見的性象征很感興趣,於是他又適時地成為了這一20世紀批評理論中的顯學的分析主題。而對於今天的千百萬普通讀者來說,他始終是一個複雜的、謎一般的、高度個人化的作家。

米倫娜說卡夫卡的作品是"殘酷的",然後真正殘酷的是在卡夫卡死後,他未曾經曆的那個年代。他的三個妹妹全部死於納粹集中營。他最喜歡的妹妹奧特拉,不願意靠她的亞利安人丈夫躲過一劫(實際上,為了避免連累他,她和他離了婚),毅然向納粹當局表明自己的猶太人身份。奧特拉被押送到布拉格的特萊西恩施塔特集中營,1943年10月5日,她自願陪同1260名兒童接受"特殊流放"。他們的終點是奧斯維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