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兵導彈防禦係統
衛兵導彈防禦係統是美國從50年代初開始研製奈基-宙斯反導彈武器係統,1963年經改進演變為奈基-X係統,1967年美國政府決定在奈基-X係統基礎上發展哨兵係統,1969年又對哨兵係統稍加改進,改名為衛兵係統。
衛兵係統係美國唯一部署過的反導係統,1969年8月起動工建造北達科大福克斯反導基地,1975年10月工程完工,基地配備1部遠程搜索雷達,1部導彈場地雷達和4個遙控發射場,遙控發射場包括地下控製室和導彈圓筒形垂直發射井(井徑27米,深93米)內,共部署70枚斯普林特導彈和30枚斯帕坦導彈。1967年美國撤銷了衛兵係統,當年2月關閉基地。部署時間僅6個月。
衛兵反彈道導彈係統的截擊導彈由斯普林特導彈和斯帕坦導彈構成:
其一,斯普林特導彈。美國研製的第一代高速低空近程反彈道導彈的導彈武器係統,簡稱低空反彈道導彈。1963年開始研製,至1970年參加攔截試驗,研製經費約8億美元。主要用於攔截洲際導彈或中遠程導彈的再入彈頭。導彈貯於發射井內,氣體彈射發射。改進型為斯普林特Ⅱ型,主要增大機動能力和抗核能力,提高可靠性,但該型導彈未執行原計劃於80年代初服役的部署。
斯普林特”導彈對付目標為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的核彈頭;作戰半徑最大48千米,最小32千米;作戰高度最大30千米,最小為15千米;殺傷概率為75%;製導方式為無線電指令製導;發射方式為地下井垂直發射;彈長82米,彈徑137米,核戰鬥部采用高能中子為殺傷機理的核彈頭,1000噸TNT,殺傷半徑400米,動力裝置為二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命中能夠精度24~27米。
其二,斯帕坦導彈。美國現役高空反彈道導彈武器係統,或稱高空反彈道導彈。係奈基-宙斯導彈的改進型,用作美國衛兵反彈道導彈係統內高空攔截導彈,用於大氣層外攔截洲際或遠程彈道導彈。
“斯帕坦”是美國Nike_Zaus導彈的改進型,是美國“衛兵”反彈道導彈係統的高空攔截導彈,可在大氣層外攔截再入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核彈頭。
“斯帕坦”導彈是具有翼式三級固體導彈,采用無線電指令製導。導彈采用核戰鬥部,當戰鬥部在高空爆炸時,有70%-80%的能量在十分之一微秒內,以看不見的X射線釋放出來,使來襲彈頭燒毀。
主要缺點:不能對付分導式多彈頭和攔截機動飛行的彈頭;速度不夠高;機動能力差;不能有效地攔截帶誘餌的目標。
對付目標為洲際彈道導彈末端的核彈頭;作戰半徑最大640~960千米,最小185千米;作戰高度最大320千米,最小為160千米;殺傷概率為50%;製導方式為無線電指令製導;發射方式為底下井垂直發射;反應時間約30秒;彈長166米,彈徑11米,平均速度22千米/小時;核戰鬥部,當量200萬噸TNT,殺傷半徑大於8千米,動力裝置為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