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亞曆山大
亞曆山大(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馬其頓軍事統帥、國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自幼受到嚴格的宮廷教育,思想敏銳,才智出眾。他酷愛兵法,很小就跟隨父親四處征戰。公元前336年,其父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他年僅20歲便繼承王位。繼位後,他以嚴厲手段平定宮廷內亂,從事軍事改革,發展了古希臘的方陣戰術,創建了既能乘馬又能徒步作戰的“龍騎兵”;對外,他繼續其父的擴張行動,大規模地對亞洲、北非進行侵略性遠征,史稱“亞曆山大東征”。以馬其頓軍隊為核心,他於公元前334年率領著龐大的海陸軍發動東征,對實力強大的波斯軍隊實行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先後取得伊蘇斯戰役、高加米拉戰役的勝利,攻占了埃及、巴比倫、波斯、米底等國的大片土地,創建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公元前330年,他又馬不停蹄地沿著裏海南岸繼續東進中亞,途經安息、大夏和粟特,直到印度河上遊的旁遮普地區才班師。公元前324年春,這位征戰多年的大軍統帥終於回到巴比倫。但這時他的病情已相當嚴重,於次年6月病死。他死後,他用武力建立起來的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很快分裂瓦解。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亞曆山大繼位,時年20歲。因腓力二世猝死,宮廷騷亂,北方部落起義,希臘反馬其頓派領袖乘機重新組織反馬其頓同盟,意欲將年輕的亞曆山大政權扼殺在搖籃中。馬其頓王國內憂外患,形勢十分嚴峻。亞曆山大果斷地采取行動,迅速予以還擊。在希臘同盟還未組織起來時,他已兵臨希臘,猶如從天而降。他效仿腓力二世當年的做法,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大會,名正言順地成為馬其頓、希臘聯軍的最高統帥。
對希臘的製服,是亞曆山大所采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措施,也是他東征能夠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公元前334年春,他以馬其頓、希臘聯軍最高統帥的身份,巧妙地利用希臘人的力量,組織起強大的東征軍,以波斯人曾蹂躪過希臘聖地,參與謀殺腓力二世為借口,向波斯帝國宣戰,大規模的對亞洲、北非的侵略性遠征由此拉開戰幕。
亞曆山大率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進入亞洲,在馬爾馬拉海南岸的格拉尼科斯河附近與波斯軍隊首次交鋒。波斯大軍在河流的右岸高地上嚴陣以待,以逸待勞,占地利之勢,而馬其頓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亞曆山大為鼓舞士氣,親自率領一支驍勇善戰的騎兵,強行渡河,迅猛進攻。波斯軍隊死傷累累,很快敗北。亞曆山大首戰告捷,打開了向小亞細亞進軍的道路。此後,在小亞細亞他沒有遇到大規模的抵抗。
公元前333年秋,亞曆山大在敘利亞的伊蘇斯附近與波斯軍隊發生了第一次激戰。亞曆山大以重裝方陣和重裝騎兵迅猛異常地向波斯中軍發起進攻。雙方激戰正酣,大流士三世首先動搖,棄陣而逃。波斯大軍隨即崩潰。
公元前332年春,亞曆山大繼續向南推進。許多腓尼基城市不戰自降。對被征服地區,亞曆山大采用恩威並施、寬猛相濟的政策。攻下腓尼基各地不久,他就率軍進入埃及。他利用波斯統治下人民的不滿情緒,以解放者自居,同時,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他特別注意拉攏埃及的祭祀階級,因為他深知,埃及的阿蒙祭祀集團在埃及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經濟實力雄厚,在民眾中影響較大。因而慷慨饋贈,甚至在沙漠中艱難跋涉,飽受煎熬,親自去西瓦綠洲祭祀阿蒙神廟。因而,亞曆山大得到了埃及祭祀集團的支持,被宣布為阿蒙神之子,從而成為埃及法老的合法繼承人。
公元前331年春,亞曆山大由埃及出發,經巴勒斯坦、敘利亞,侵入美索不達米亞。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美拉村外與波斯軍隊進行了一場具有曆史意義的、決定命運的大戰。
高加美拉一役,亞曆山大消滅了波斯的有生力量。之後,亞曆山大幾乎未遇抵抗占領了波斯行都巴比倫、波斯首都蘇撒和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進行了驚人的擄掠和洗劫。不久,亞曆山大追蹤大流士到帕提亞和巴克特裏亞,大流士三世已被殺。亞曆山大追擒大流士三世的當地總督比索斯,以其背叛君主罪處以死刑。波斯的阿黑門尼德王朝遂亡,亞曆山大取代了波斯帝國的統治。
其後,亞曆山大進軍中亞,雖遭中亞人民抵抗,但仍占領了中亞的一些地方。公元前327年,亞曆山大又進軍印度,利用印度諸國的矛盾,占領了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國家。他還企圖征服恒河流域,但因士兵厭戰和畏怯印度摩羯陀國的強大,被迫退兵,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倫城。曆時10年的東征就此結束。經過大規模的軍事征服,亞曆山大建立起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它的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首都巴比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