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李成桂

李成桂,出身新羅貴族。父李子春為地方豪族,任雙城總管府千戶。1356年,高麗攻其地,李子春投降,任東北麵兵馬使。1362年,李成桂襲父職,在圖們江、鴨綠江方麵參與抵禦女真族和蒙古殘餘勢力入侵的軍事行動。不久調京任職,後到南方抵禦倭寇。1371年,任知門下府事。1392年廢原國王,即位登基,改國號為朝鮮。

朝鮮位於亞洲大陸東部,東麵是日本海,西麵是黃海,南麵與日本隔海相望,北麵是中國東北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朝鮮半島多山,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河流多向西、向南流。半島上有豐富的礦產、森林、水利資源。

朝鮮的居民是從北麵大陸移來的。公元前11世紀中期,中國的周武王伐紂後,商朝的貴族箕子不肯降周,便率領一批商的移民來到朝鮮。周武王後來把箕子封為朝鮮侯。箕子於是回國接受封號。待他回到朝鮮後,便以自己的封號為名建立了政權,首都在王儉城(今平壤)。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箕氏朝鮮”。

公元前195年,西漢一個叫衛滿的燕人亡命到朝鮮。他依靠內地來此避難的數萬移民的力量推翻了箕氏朝鮮,自立為朝鮮王,史稱“衛氏朝鮮”。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遣使招撫衛氏朝鮮,但衛氏朝鮮不僅沒有奉詔,反而出兵攻打遼東。於是漢武帝派大軍一舉滅掉了衛氏朝鮮。第二年,漢王朝在這一地區設置了樂浪、臨屯、真番、玄菟四郡,全稱為“漢四郡”。朝鮮人不服,反抗鬥爭不斷。漢朝政府隻得在20年後將這些設置撤消。朝鮮半島處於散亂無主狀態。

公元37年,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王公朱蒙統一附近諸部落,建立起高句麗國。公元前後,半島南部的馬韓部落建立起百濟國。公元3世紀時,半島慶州一帶建立起新羅國。從而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麵,史稱“三國時代”。

三國為了擴張並吞,不斷發生戰爭。公元4—5世紀時,高句麗最強,百濟、新羅不斷受到攻擊。百濟害怕打擊,都城一再南遷,領土也日益縮小。到公元6世紀時,高句麗因為內亂和受到中國隋朝的打擊,日益衰落,新羅逐漸成為三國中的強國。

公元7世紀時,新羅與中國唐朝聯盟,於公元660年消滅百濟,公元668年消滅高句麗。唐朝在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直接統轄高句麗和百濟舊地,並在百濟扶立傀儡政權。

新羅不滿唐朝的獨霸,支持唐朝轄區的朝鮮人反抗,並直接出兵襲擾,迫使唐朝步步後退。公元767年,唐朝都護府遷移到遼東,新羅占據了百濟、高句麗的屬地。公元735年,唐朝與新羅達成邊界協議,以大同江為界,以南地區歸朝鮮統轄。新羅統一了整個半島。

後來由於內亂,新羅中央政權已無力控製整個半島,統治範圍僅限於半島東南一隅。在原屬於百濟和高句麗的地區,又興起兩個政權,即後百濟和後高句麗。這樣,朝鮮半島形成了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三足鼎立的局麵,史稱後三國。

公元918年,後高麗大將王建奪位,建立高麗政權,並很快吞並新羅和後百濟,使朝鮮半島再次統一。

13世紀初,蒙古在中國北方興起,他們先聯合高麗消滅了契丹,隨後又出兵攻占高麗,將其變成蒙古的一個行省。高麗國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