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部分
伏羅希洛夫
克列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在他的回憶錄《生活的故事》的前言中寫道:“我不信上帝,但我感激自己的命運。因為降臨我頭上的那條道路,正是我有幸走過來的道路。再也沒有比工人和革命士兵的事業更崇高的了。”因此,蘇聯人稱他是“軍隊的統帥”和“人民的兒子”。
伏羅希洛夫在其一生的軍事活動中,曾榮獲8枚列寧勳章,6枚紅旗勳章,以及蘇沃洛夫一級勳章和許多蘇聯獎章。1935年11月20日,蘇聯首次授予五名蘇軍將領元帥軍銜。伏羅希洛夫是這五名元帥之一。1920年,他獲得革命榮譽武器——帶鍍金刀柄的、刻有紅旗勳章的軍刀,1968年,又獲得鍍有金色蘇聯國徽的革命榮譽武器。
1881年2月4日(公曆1月23日),伏羅希洛夫出生在一個鐵路工人家庭裏。父親葉費列姆·安德列耶維奇,當過兵、打過仗,後來做鐵路巡道工,母親瑪麗姬·瓦西裏耶夫娜是個農家女子,比丈夫小13歲,常以打短工的繁重勞動來補貼貧寒的家庭生活。
伏羅希洛夫童年時期生活貧困。直到13歲,他才進入一所鄉村學校讀了兩年冬季補習班。1895年從這所學校畢業後,他還渴望繼續讀書,但在當時這隻是一個夢想。
1896年,他進入尤裏耶夫卡冶金公司的一家工廠,當上了鉗工學徒。1903年到盧甘斯克的加爾特曼機車製造廠做工。在加爾特曼機車製造廠,他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這個共產主義組織是與列寧分不開的,從此,伏羅希洛夫就把自己的命運同列寧領導的黨永遠聯係在一起了。
1905年1月9日,彼得堡14萬受盡剝削和壓迫的工人及其家屬舉行示威,遭到沙皇軍隊鎮壓,死傷工人3000多名。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俄國革命的開端。盧甘斯克地區的工人和農民都積極參加了這次革命。2月16日,伏羅希洛夫參與領導了盧甘斯克機車製造廠工人罷工,並發表了演講。罷工以工人的勝利而結束。
此後,伏羅希洛夫秘密地在工人中開展革命活動。曾多次被捕,遭到監禁和流放。在霍爾莫戈雷被監禁的時候,他結識了女政治流放犯葉卡捷琳娜·達維多芙娜·戈爾勃曼。兩人彼此相愛。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伏羅希洛夫正在察裏津(後改為斯大林格勒,現為伏爾加格勒)的一座大炮工廠做工。他在工人中進行反戰宣傳。在1917年二月革命的日子裏,他來到彼得格勒。發動了伊茲麥洛夫禁衛團起義。起義進行得極為順利,最後士兵們選舉伏羅希洛夫為彼得堡工人代表和布爾什維克黨團委員會委員。十月革命前夜,他按照列寧的指示,加強了礦區工人的工作,在工人中建立了赤衛隊。積極參加十月革命。11月被任命為彼得格勒市人民委員。
1918年3月6日,基輔陷落於德奧軍隊之手,哈爾科夫和彼得格勒都處於危險之中。伏羅希洛夫組織和領導了第一支盧幹斯克社會主義遊擊隊,開始對德奧軍隊作戰。伏羅希洛夫自己把這件事看作是做軍事工作的開端。3月下旬,他率領遊擊隊從盧幹斯克出發,向科諾托普前進。在科諾托普,遊擊隊與德奧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率領的遊擊隊在哈爾科夫工人遊擊隊的配合下,擊退了德國第27預備兵團的多次進攻。但終因力量懸殊,哈爾科夫於4月8日被德軍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