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分
20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家顧心懌研製出了“勝利一號”坐底式鑽井船,解決了2~5米深海域的鑽井勘探問題,但在2米以內的淺灘使用就會陷進泥潭。“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顧心懌在苦苦思索著這個問題。
1982年,顧心懌又到實地考察。他們乘坐的小艇擱淺在水深14米的地方,一等就是3天。這時,一位船員接到家裏的電報,要他馬上回去,他隻得涉水上岸。
顧心懌看著船員一步一步走上了岸堤,他突然產生了一種想法:“小艇在擱淺的情況下,人能一步一步走向堤岸,那麼能不能造一艘會走路的鑽井船呢?”
顧心懌幾經推敲,認真設計起來,他的設計圖得到了設計院的大力支持。後來,他又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協助,1983年終於完成了設計方案。經過6年的反複改進,終於建成了重量近5 000噸的“勝利二號”步行式鑽井平台,它可以穩步地走向大海。
用雞毛消除浮油
巨型油輪發生海難的消息,時有所聞。油輪所載數十萬噸的原油,向外泄漏,往往會汙染幾千平方千米的海麵,汙染水體,殺滅海洋生物……但是,要清除這些汙染,十分艱難。
1983年,美國科學家克羅蒂看到許多海鳥死於溢油汙染,漂浮在海邊,十分痛心。他仔細觀察,發現許多死鳥的羽毛上沾滿了浮油。他靈機一動:“既然鳥的羽毛上能沾滿許多浮油,那麼可不可以用羽毛吸附浮油呢?沒有大量的羽毛,可用雞毛來代替呀!”
於是,克羅蒂做起實驗來。他在密西西比河的一個溢油區拋出了100多個雞毛袋做試驗,海麵上的油汙幾乎立即被吸附在雞毛上。15分鍾後,把這些雞毛袋拉上岸,清水奇跡般地從雞毛袋中流出,油汙吸附在雞毛上,每袋約吸附4千克油汙。就此,克羅蒂發明了用雞毛來清除浮油的方法。
發明“單索抓鬥”
1981年,中國發明家、人稱“抓鬥大王”的包起帆研製出了“雙索門機抓鬥”,並獲得國家發明獎。但這個抓鬥還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1983年10月,他參加了中國工會第十次代表大會,組委會發給代表的圓珠筆,結構巧妙,伸縮靈活。包起帆觸景生情,立即聯想起他的抓鬥。他馬上拆開圓珠筆,進行研究,但就是弄不明白它的秘密。
散會後,他馬不停蹄地去找那家生產圓珠筆的工廠請教圓珠筆的學問,但因是技術秘密,人家沒有告訴他。第二次,他又被拒絕了。
第三次,人家被他的發明精神所感動,終於把圓珠筆伸縮的結構原理詳細告訴了他。
“采用這種結構原理,可以將雙索抓鬥改為單索抓鬥。”包起帆如獲至寶,立即投入到研製工作中去。經過反複試驗,他終於發明了性能更好的“單索抓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