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國學大師錢穆的“素書樓風波”(2)(2 / 2)

錢鍾書代父為錢穆寫序,成為中國文壇的“三錢”——錢基博、錢穆、錢鍾書的佳話。

錢穆後來在1983年由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的回憶錄《師友雜憶》中,稱錢鍾書小時候“已聰慧異常人矣”,又說:“及餘去清華大學任教,鍾書亦在清華為外文係學生,而兼通中外文學,博極群書,宋以後集部殆無不寓目。鍾書畢業清華後,留學英倫。歸,又一度與餘同在西南聯大任教。”

錢鍾書在1985年致函錢穆,全文如下:

賓四宗老大師道座:

契闊暌違,忽五十載。泰山仰止,魯殿巋存。遠播芳聲,時殷遐想。前歲獲睹大著憶舊一編,追記先君,不遺狂簡,故誼親情,感均存歿。明年蘇州市將舉行建城二千五百年紀念大會,此間人士僉以公雖本貫吾邑,而梓鄉與蘇接壤,處廉讓之間,又卜宅吳門,乃古方誌所謂“名賢僑寓”。且於公欽心有素,捧手無緣,盛會適逢,良機難得,竊思屆時奉屈賁臨,以增光寵,俾遂瞻對。區區之私,正複齊心同願。舊國舊鄉,望之暢然,而況於聞聞見見,莊生至言,當蒙忻許,渴盼惠來。公家別具專信邀請,敬修片楮,聊申勸駕之微忱。襯拳邊鼓,力薄而意則深也。即叩春安不備。

宗末鍾書上

楊絳同候

一九八五年二月三日

由於當時兩岸關係緊張,而且錢穆身體欠佳,未能成行。錢穆盼望子女能夠赴台。尤其是錢穆晚年有過幾次輕微中風,而且視力漸衰,行動不便,很希望子女能夠來台相聚。

終於在1987年11月2日,台灣當局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一年之後,台灣當局又開放大陸民眾赴台探親,雖說最初規定的條件相當嚴苛,從大陸直接赴台的手續相當繁瑣。當時錢穆的長女錢易正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學術訪問,從“第三地”前往台灣探親,獲得台灣當局批準。當長女錢易來到“素書樓”,錢穆感到莫大的寬慰和欣喜。

錢易於1956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衛生工程係,1957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1959年10月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81年至1983年錢易作為副教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訪問學者。1987年出版專著《水汙染及其防治》。1988年至1989年在荷蘭德爾夫特技術大學任訪問教授。從1992年起多年擔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還先後擔任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婦聯第七屆執委,全國婦聯第八屆副主席。曾先後在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學校講學,擔任國際科學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副主席。

素書樓風波驟起

民進黨把炮口對準了錢易。民進黨中常委陳水扁發難,稱錢易在入台時,“隱瞞”了曾經是共青團員的身份。緊接著,民進黨又進一步“揭發”,稱錢易是中共黨員,曾經在大陸的“叛亂組織”(那時候台灣把大陸的政協劃為“叛亂組織”)任職。於是有人要告錢穆“知匪不報”。1988年底,台灣“高檢署”把民進黨對錢穆的控告處以不起訴決定,但是錢易隻能馬上離開台灣。錢穆痛心地說:“這些人已經完全拋棄了中國文化傳統,不承認父女間的親情,更不能理解他的女兒為何會從那麼遠的地方來看望父親。”

“錢易風波”剛剛過去,“素書樓風波”接踵而至,民進黨繼續炮轟錢穆。1989年,當時擔任台北市議員的周伯倫,指稱時任“總統府資政”的錢穆“非法占用市產”。在民進黨黨內,流傳著所謂“一長二仁三伯倫”,即謝長廷、丘義仁與周伯倫,並稱為民進黨內“最聰明的三顆腦袋”。周伯倫這顆民進黨內“最聰明”的“腦袋”,在台北市議會中提出,錢穆所住的“素書樓”是公共財產。經他調查,“素書樓”是當年蔣經國委托陽明山管理局所建,產權當屬陽明山管理局,現在屬於台北市政府的“市產”。兩蔣的“威權時代”早已經過去,錢穆不能再依仗國民黨的權勢“非法霸占公共財產”,錢穆必須遷出“素書樓”。

這時已經成為“立法委員”的陳水扁馬上跟進,以書麵質詢方式強烈要求台北市府收回“素書樓”。

作為國民黨領袖的“總統”李登輝對“素書樓風波”裝聾作啞,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