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自己的女兒解圍,陳天恩把隔壁家廖家的二小姐廖翠鳳介紹給了林語堂的父母。正巧,廖翠鳳的二哥也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經過陳天恩牽線,廖翠鳳的二哥便邀請林語堂到廖家做客。林語堂在自傳中寫道:“我與後來成為我妻子的那位小姐的哥哥相交甚善。我應邀到他們家去吃飯。在吃飯之時,我知道有一雙眼睛在某處向我張望。後來我妻子告訴我,當時她是在數我吃幾碗飯。另外我知道的,我路途中穿的那髒襯衣是拿到她家去洗的。卻從來沒人把我向她介紹過。”那時候,廖翠鳳正在上海聖瑪麗書院讀書,聽二哥說林語堂學業優秀,曾經在上海聖約翰大學三次上台去領三種獎章。廖翠鳳是一個很有眼光、很有主見的姑娘。她一下子就看中了林語堂。
廖家也是富豪。廖翠鳳的父親廖悅發是錢莊老板,他家所住的鼓浪嶼漳州路44號,是鼓浪嶼豪華別墅之一。那是一幢U形的英式別墅,中間是二樓樓房,前有拱券回廊,後有花園、魚池。後來林語堂在陽明山上所建私邸,倒是有點像廖家當年的鼓浪嶼別墅。
廖翠鳳的父親廖悅發很隨和。廖翠鳳的母親跟陳天恩一樣,覺得出身於窮牧師之家的林語堂跟她家門不對、戶不當。她對廖翠鳳說:“從吃白飯的人家,嫁到吃糙米的人家,你受得了嗎?”不料廖翠鳳回答說,家裏窮沒有關係,人好最重要。
林語堂呢?他在自傳中寫道:“我姐姐在學校認得她,曾經告訴我她將來必然是個極賢德的妻子,我深表同意。”“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舊式的,是由父母認真挑選的。這種婚姻的特點,是愛情由結婚才開始,是以婚姻為基礎而發展的。我們年齡越大,越知道珍惜值得珍惜的東西。由男女之差異而互相補足,所生的快樂幸福,隻有任憑自然了。在年輕時同共艱苦患難,會一直留在心中,一生不忘。她多次犧牲自己,做斷然之決定,都是為了我們那個家的利益。”
就這樣,廖翠鳳和林語堂在1915年訂婚。
1916年林語堂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在清華大學英文係當了三年英文教員。他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半額公費獎學金,準備前往美國留學。
這時,林語堂與廖翠鳳訂婚已經4年,便決定在出國前舉行婚禮。
1919年8月9日,24歲的林語堂與23歲的廖翠鳳結婚。新房就設在廖家別墅前廳右側的廂房裏。林語堂回憶說:“我的婚禮是在民國八年,蜜月是到哈佛去旅行。婚禮是在一個英國的聖公會舉行的。我要到新娘家去‘迎親’,依照風俗應當如此。新娘家端上龍眼茶來,原是作為象征之用,但是我全都吃了下去。”
結婚之後,林語堂和廖翠鳳到了上海,征得廖翠鳳的同意,把結婚證書燒掉了。林語堂說:“結婚證書隻有離婚才用得上。”林語堂信守自己的諾言,從此一輩子隻與廖翠鳳廝守。
婚後不久,林語堂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廖翠鳳一起前往美國。從此廖翠鳳成為林語堂終身伴侶。廖翠鳳與林語堂一起輾轉法國、德國。在林語堂求學期間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廖翠鳳變賣首飾,支持他繼續學業。
林語堂拿到博士學位之後,與廖翠鳳一起回國。
1927年至1936年,林語堂夫婦住在上海。他們剛到上海,先是在善鍾路租了一套西式公寓。後來隨著《開明英文讀本》、《開明英文文法》的出版,拿到6,000銀圓的版稅,使林語堂一下子“闊”了起來,在愚園路購置了花園洋房。林公館內雇有廚師、保姆、女仆、書童,廖翠鳳成了“貴夫人”,而且有了3個可愛的女兒。
有一天,林公館響起電話鈴聲,廖翠鳳接電話,從耳機裏傳出的竟然是陳錦端的聲音。廖翠鳳跟陳錦端當年在鼓浪嶼是鄰居,很熟悉。廖翠鳳知道陳錦端要找的是林語堂,在跟陳錦端寒喧幾句之後,把電話耳機交給了林語堂,自己走開了。
原來,當年陳錦端與林語堂的戀情遭到陳錦端的父親否定之後,陳錦端的心靈深深受傷,她拒絕了父親此後為她介紹的富家子弟,獨自前往美國,在密歇根州的霍柏大學攻讀西洋美術,然後回國,在教會辦的上海中西女塾當美術教師,恰巧與林語堂在同一座城市。林語堂名聲在外,大名不時見諸報端,陳錦端動了思念之情,給林公館打了電話。
自從接了陳錦端的電話之後,廖翠鳳發覺林語堂坐立不安,就把皮鞋擦好,放在他的麵前,大度地鼓勵林語堂去陳錦端家看望。
林語堂走了。
出乎意料,林語堂竟然很快就回來了。廖翠鳳問他是怎麼回事,林語堂說,他沒有去陳錦端家。林語堂提起了跟廖翠鳳結婚之後把結婚證書燒掉,他早就一心一意愛著廖翠鳳,別無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