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過世之後,悲痛萬分的她回到了台灣。情緒稍微安定之後,她在1980年5月重返西班牙。1981年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台灣定居,在文化大學中文係任教。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她把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寫作上,以寫作為生,先後出版《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裏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親愛的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劄與私相簿》以及電影劇本《滾滾紅塵》。她成為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作家。
三毛的母親繆進蘭這樣談及當時三毛的生活:“每個月看完五十本書以上,剩下的時間有排不完的演講和訪問,幾乎每天都要到清晨七點半才能入睡,早上十一點多又要起床開始另一天的忙碌,她的日子很艱難。”
1991年1月2日,48歲的三毛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台灣榮民總醫院。3日,醫生隻花了10分鍾就完成手術——這是一個很小的手術。由於手術之後一切正常,父母也就不再陪床。
那天夜裏,她曾經給眭澔平打電話。由於眭澔平不在家,三毛在錄音電話中留下最後的聲音。眭澔平迄今仍保存這一珍貴錄音:“眭澔平,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人呢?眭澔平……你不在家……好!我是三毛……”
4日清晨,醫院清潔女工進入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打掃浴室的時候,看見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鉤上,懸掛著三毛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她身著白底紅花睡衣,現場沒有任何遺書。
據法醫推斷,三毛死亡的時間是淩晨2時。
據警方“驗屍申請書”中的結論是“自殺”。死因是“因病厭世”。
第二天,台灣所有的報紙都報道了三毛的死訊,大陸和香港的幾十家報紙也都報道了台灣女作家三毛的噩耗。
2006年,在三毛去世15年之後,香港張景然先生對三毛之死進行詳細查證,寫出《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張景然所說“三毛死於謀殺”並沒有指出誰是“謀殺者”,為何“謀殺”三毛,但是他對於三毛死於自殺的種種質疑,倒是有幾分道理。
張景然指出:三毛的母親(1991年1月4日上午8點前就趕到現場)與警方(1月4日上午10點15分才趕到現場)眼中出現的情況竟根本不同,怎麼能不令人生疑?
警方提供的情況是:當醫院的清潔女工發現三毛的屍體時,“三毛的身子半懸在馬桶上方,已氣絕身亡。一條咖啡色的絲襪,一頭套住三毛的脖頸、一頭綁掛在吊滴液瓶的鐵鉤上。”法醫到達現場時,“身穿白底紅花睡衣的三毛已被放在病床上”、“三毛身著白底紅花睡衣,脖頸上有深而明顯的絲襪吊痕,由頸前向上,直到兩耳旁。舌頭外伸,兩眼微張,血液已沉於四肢,呈現灰黑色。”
三毛母親繆女士提供的情況卻是:“三毛端坐在蓋著的馬桶上,雙手合抱成祈禱狀,頭微垂而麵容安詳。吊頸的長絲襪如同項鏈般鬆鬆地掛在脖子上,頸上既無勒痕,也沒有氣絕時的掙紮痕跡。”
同是現場目擊者,三毛母親與警方所說的情況,為什麼有那樣大的差異?
張景然指出,以下3點表明三毛不是自殺:“第一,浴室的點滴吊架離地隻有160厘米,垂吊後腳尖伸直,輕易可著地麵。第二,病房的門是虛掩著的,一推即可進,絲毫沒有自殺的蓄意準備。第三,絲襪沒有拉扯跡象,隻是鬆掛在脖子前。”
至於三毛死後,眾多媒體推測三毛自殺的原因,張景然也提出質疑。
其一,媒體說,三毛當時查出癌症,失去生活的信心。
張景然說,確實,三毛曾經懷疑過自己和母親患有同樣的病——子宮內膜癌。為此,她決定住院做進一步檢查。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榮民總醫院住院。第二天上午10時,醫生為三毛做了個小手術。根據手術判斷,三毛患的是一般婦科疾病,並非她自己所懷疑的癌症。三毛的主治醫生趙灌中在手術後明確告訴三毛:手術後加上服用藥物治療,內分泌會慢慢改善,月事也會正常,並囑咐她不用擔心。院方決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