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70攝氏度不結冰的瓦塔湖(1 / 1)

零下70攝氏度不結冰的瓦塔湖

南極洲分布有眾多的淡水和鹹水湖池,其中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湖水含鹽度非常高,每升湖水含鹽量達270多克,即使是在零下70攝氏度,湖水也不結冰。

南極洲還有一種表麵結冰、湖底卻是高溫、高鹽的湖。比較有名的要數萬達湖和邦尼湖。這種湖泊,表麵上結著2米至3米厚的冰,冰層以下湖水非常清澈,浮遊生物也非常少。湖水的含鹽量隨著湖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湖水的溫度也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氣溫零下20sheshi度的環境中,湖底的水溫高達25攝氏度。

瓦塔湖位於南極洲的萊特冰穀裏,雖然湖麵常年冰封,寒氣逼人,可是湖泊深處卻是另一番景象。

瓦塔湖表麵冰層下的水溫是0攝氏度左右,隨著深度的增加,水溫逐漸增高。水深15米至40米處水溫為7.7攝氏度;40米以下的深處,溫度升得很快,距湖麵60米處,有一層含鹽很大的鹹水層,溫度達到27攝氏度,比表麵冰塊的溫度高47攝氏度。

極地考察隊員把瓦塔湖形象地稱為地下“暖水瓶”。在南極洲,像瓦塔湖這樣的湖泊有好幾個,他們都是理想的太陽能儲藏器。

在冰天雪地、氣候非常嚴寒的南極洲,為什麼會有這種湖泊深處的“熱水瓶”呢?最早,人們認為是由於附近的墨爾本火山和埃利伯斯火山噴發的結果。地質學家經過考察研究,終於揭開了這個“熱水瓶”的秘密。

原來,這個熱源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太陽。瓦塔湖湖麵的冰層雖然很厚,但湖水卻非常潔淨,很少有礦物質和微生物,保持了永不混濁的狀態。

南極洲極晝時,雖然太陽光始終是斜射的,但長時間照在湖麵上,把湖底的水曬成了溫水。湖水中的成分含鹽比較多,鹹水的比例比淡水的比例大得多,不會跟上層淡水對流融合,所以能夠較好的積蓄太陽光能。另外,淡水層就像一件保暖的“棉襖”,湖麵的冰層又像密閉的保暖庫,使這層鹹水得到保暖,從而形成了巨大的“熱水瓶”。

雖然瓦塔湖是個“熱水瓶”,但它周圍大部分都被冰層覆蓋。在這樣的環境下,隻有極少、極頑強的動物和植物才能生活在陸地上,當然也是在沒有冰雪的綠洲地帶。

小知識大視野

南極洲除了具有奇異湖泊,還是微小細菌的繁殖基地,這裏至少生長著350種以上的苔蘚,它們是世界上的抗寒能力最強的植物。不僅有藻類植物、蘑菇,甚至還有小蜈蚣之類的小動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