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全球變暖的因素(1 / 1)

導致全球變暖的因素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

100多年以來,全球的平均氣溫經曆了:冷→暖→冷→暖4次波動,總體來看,氣溫呈上升趨勢。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全球氣溫開始明顯上升。1975年以,地球表麵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0.9度,由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已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問題。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全球變暖呢?學術界一直公認的學說認為:由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來自美國空間研究所的詹姆斯·漢森博士提出新觀點,認為溫室氣體主要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粒粉塵等物質。

碳粒粉塵是一種固體顆粒狀物質,主要是由於燃燒煤和柴油等高碳量的燃料時碳利用率太低而造成的,它不僅浪費資源,更引起了環境的汙染。

眾多的碳粒聚集在對流層中導致了雲的堆積,而雲的堆積便是溫室效應的開始,因為40%至90%的地麵熱量來自由雲層所產生的大氣逆輻射,雲層越厚,熱量越是不能向外擴散,地球也就越裹越熱了。

漢森博士對於各種溫室氣體的含量變化都做了整理記錄,發現在1950年至1970年間,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長了近兩倍,而從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後期,二氧化碳含量則有所減少。用目前流行的理論很難解釋仍在惡化的全球變暖的現象。

事實上,碳粒粉塵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東西。隨著內燃機品質的不斷提高,甚至不使用內燃機的交通工具的問世,碳粒是可以減少的。漢森博士的學說如果成立,則會給地球帶來了降溫的新希望,但願地球早日退燒。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趨勢,1992年聯合國專門製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並於同年在巴西城市裏約熱內盧簽署生效。

依據這一公約,發達國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將他們釋放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下降至1990年時的水平。另外,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國家還同意將相關技術和信息轉讓給發展中國家。

這將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截止2004年5月,全球已有189個國家正式簽署了上述公約。

毫無疑問,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正在升溫。在20世紀,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大約攀升了0.6 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凍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10天左右。

小知識大視野

20世紀90年代是自19世紀中期氣象學家們開始溫度記錄工作以來最溫暖的10年,在曆年來有溫度記錄的曆史上,最熱的幾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