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汙染
所謂白色汙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汙染環境的一種非常形象的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各類生活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固體廢物。
由於人們亂丟亂扔,難於降解處理,從而造成城市環境的嚴重汙染。白色汙染的來源主要是塑料製品、橡膠、塗料、纖維、黏合劑等。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石油化工的飛速發展,塑料產量也迅速提高,塑料品種也極為豐富。雖然塑料世界色彩斑斕,但大多數塑料的顏色還是白色。
目前,工業化的塑料有300多種,常用的60多種,具有各種不同的物理、化學、機械和電氣性能。熱塑性樹脂或熱固性樹脂可以加工成熱塑性塑料或熱固性塑料。
塑料可以分為兩類熱固性和熱可塑性。熱固性塑料無法重新塑造使用,而可塑性塑料可以重複生產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給人類造成汙染的塑料主要是熱固性塑料。
由於塑料的生產成本比較低,大量的商品包裝袋、各種容器及薄膜都不再反複使用,用後就拋棄。還有一些大型機器零件,最後也會隨著產品的老化、損壞而報廢。這樣,塑料就成為典型的、使用壽命短的物品,廢棄物遍布城鄉形成公害。
近20多年來,從全球來看,塑料的人均消費量日益提高。僅以北京市為例,這座城市每年扔掉的塑料袋約為23億個,約1.87萬噸、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約0.132萬噸,郊區的廢薄膜達67.5萬平方米,約0.3萬噸,可見白色汙染物的數量是多麼驚人。
在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聚集區,廢塑料同樣也是隨處可見:
城鎮郊區的路邊,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塑料袋;農田裏散落的大量廢舊農膜碎片;學校的教室、辦公室、商店等角落,遺棄許多塑料器物;鐵道、公路沿線兩側,都是廢塑料飯盒;城市的垃圾桶內、河道水麵,甚至樹上、架空線上隨處可見各種塑料袋、罐、盒。這些都會給人體、動物、農業、水產以及景觀、生活帶來危害。
當然,人們在發明塑料時,可能事先並沒有想到塑料會給人類帶來如此大的災難。用過的塑料包裝被廢棄後,如果不經過人為的處理,往往要經過漫長的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能夠被完全分解。這就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必然會遭到汙染和破壞。
小知識大視野
科學家們已經成功研製出了各種新型的可分解的“可降解塑料”。其中,我國科研人員研製的“草纖維薄膜”,在被埋入地下土壤8個月後就可以自行分解成作物所需要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