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宗心知弟子所言大多屬實,但其中也有不盡不實之處:首先,元正皓身作道家打扮,發生衝突之處又靠近武當山,那妖狐避之唯恐不及,怎麼敢與其動手。其次,如其所言“觀其神色不似常人,言語試探間,女子暴起發難”,這想必是弟子見色起意,言語輕佻惹怒了對方,妖性無常,這才導致了衝突的發生。
自三豐真人坐化後,丹法修行後繼無人,門風日漸散漫,門人弟子行事輕佻。李玄宗回想當初正一道張宇初定《道門十規》,雖是借朝廷之手推行天下,卻也不是為了行他正一道一家之言,其中規條確合道門修行宗旨,要求出家之人“應以清靜為本,離情割愛,舍妄歸真,究明心地,修養性天。”如今武當弟子能做到這一點的,屈指可數,李玄宗雖有心整頓門風,但自身威信不足。朝廷派人提督武當,度牒名錄都由其掌控,自己雖名為掌教,實在是有心無力。
“不過,妖狐現形之事,料想他也不敢妄言,否則隻需驗看他身上傷痕,再派人前去查驗遺骸,真相自然大白。前些時日,均州提督太監府曾傳言京城有“妖狐夜出”事,難道妖狐自京城而來?”李玄宗暗道。
靈材之事關宗門興衰以及自身結丹之望,李玄宗不敢懈怠。自二十年前三豐祖師坐化以來,在修行界武當威儀已不複當年,自己身為掌教,這些年來為了維護宗門兢兢業業,幸好武當還有朝廷看顧,俗世場麵尚能支撐,但這也非長久之計。
看來自己必須要入京一趟了。李玄宗身為武當掌教,不能隨意離山,如要遠行,還需向均州城的提督太監報備。
遙想當年三豐真人雲遊天下,麵對天子數度詔請,避而不見,是何等自在,而曆代大明天子對武當派仍是禮遇有加,天順三年詔封祖師為“通微顯化真人”。所謂“一顆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成金丹,不為真人,仍需受俗世規條約束。
兩日後,均州提督太監府,“真人仙駕均州,不知所為何事?”提督太監韋貴笑道,“貧道近聞京城有“妖狐夜出”,欲入京以清妖氛,為天子分憂。”李玄慶道,“此事雜家也有耳聞,萬歲前些時日已傳召正一道張真人入京,想必也是為了此事。不過真人為朝廷分憂之心可嘉,雜家也不好阻攔。這樣吧,待雜家替真人安排驛馬,明日就可上路。”
“正一道掌教已經入京?張玄慶雖然是天師嫡傳,但其父當年之事令龍虎山在修行界幾乎成了笑柄,如今他接掌正一道,想必是欲借此事重振龍虎山聲名,我進京查探靈材之事,應該不會與他衝突。”李玄宗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