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慶觀女鬼言語間,似有難言之隱。女鬼曾言,附身殘碑不能遠離書院之地,但自己觀其不是地縛之鬼,也許是她附身的殘碑另有玄虛,以致她無法離開這塊廢墟。
不過此地不是詳問之所,張玄慶打算把女鬼帶回上清宮仔細查問,就必須要查看殘碑到底有何蹊蹺。從外觀上看,殘碑約占原碑的一半大小,碑文隻能勉強辨認出“宋紹興五年”字樣,張玄慶知道象山精舍正式更名為象山書院,正是在紹興五年,這一點龍虎山曾有記載。
仔細查看殘碑上的花紋,發現了一些後來刻上去的紋路,其中有一種火焰狀的圖形,刻有線條呈輻射狀,自火焰中心向周射出。這種特色的圖案明顯是摩尼教的標誌,摩尼教崇拜火焰,洪武年間被朝廷嚴加打擊,在大明幾乎銷聲匿跡了。雖然不知這個標記是何時刻上去的,但此事與摩尼教一定脫不了幹係。
張玄慶默運心法,掌心冒出絲絲雷光,將火焰圖形徹底抹去。這掌心雷能運用到收發如心的地步,正是三月閉關之功。
“你暫且附於這塊玉佩之上,隨我回山。”張玄慶從腰間取下一塊玉佩,女鬼依言化作一股青氣,鑽入玉佩之中。
龍虎山上清宮中,張玄慶正在盤問女鬼,女鬼自言生前本是象山書院山長湯漢之女湯芳,自宋末葬身火海後,大約在百年前,一名男子經過此地,發現了湯芳的蹤跡,於殘碑之上刻下圖形,從此之後湯芳就被束縛在書院之地。那名男子進入三峰山之後的下落,湯芳就無從得知了。
一個月之前,湯芳正無聊的在廢墟周圍閑逛,見到有兩名樵夫慌慌張張的從三峰山出來。湯芳身為鬼類,發現樵夫麵帶鬼氣,從兩人言語之中,聽出他們是在山中發現了一筆財寶,但財寶太多無法攜帶,打算回城準備車輛,將財物運出。
凡麵帶鬼氣者,若不能得到及時救治,數日之內必定喪命。張玄慶見到樵夫屍首,就是鬼氣歸心而死。
但究竟是樵夫貪財,被山中鬼魅所害,還是湯芳在說謊:實際上是樵夫經過山下廢墟時,她暗中加害。張玄慶如今還尚無把握,
除惡務盡,看來自己還得入三峰山一趟,看看山中情形到底如何。如果自己連龍虎山周邊妖魅都不能肅清的話,何談光大宗門。
貴溪縣境內三峰山,已三座山峰品峙而立得名。宋時曾有名士徐紹在此讀書,王安石入山拜謁徐紹,曾留住數日。自蒙元以來,山中隱士不存,偶爾有樵夫入山砍柴。
一日後,張玄慶沿著采樵小路,漸漸深入山中,一路行來沒有發現異狀。張玄慶決定直上中峰之巔,居高臨下,以望氣之術觀之,找出鬼魅所在。
午後,中峰頂處,玄慶遍觀全山,發現左峰處升騰之氣呈黑色,不同尋常,其處必有怪異。以陸地飛騰術,一柱香的工夫,就進入了左峰,隻見此峰怪石嶙峋,飛禽走獸稀少無比,最奇特的是山腰處,一塊方圓十丈之地寸草不生,其中有一個土穴,張玄慶正欲仔細查看,忽聞的一陣腥風自背後而來,忙抽身急進,一隻紅色的爪子撈了個空。待他轉身細看,一隻獨腳怪物正對自己虎視眈眈,原來是頭山魈。
道門內對山魈的記載頗多,它們多居於深山之中,常人難以見到。相傳若是山間有暴亡之人,其魂魄與山魈相合,會出現可怕的鬼魈,通體赤紅,以食人為生。眼前這隻恐怕就是傳說中的鬼魈,此物不比一般鬼魅沒有肉身,掌心雷恐怕對它效果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