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雲成為恒星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快收縮階段,這需要幾十萬年;第二階段是慢收縮階段,這需要上千萬年。星雲快收縮後半徑僅為原來的1%,而平均密度卻提高1億億倍,形成一個原始的“星胚”,這是一個雲團,中心為密集核。進入慢收縮階段後,星胚體溫不斷升高,到一定溫度後就要閃爍身形,步入幼年階段。此時它發光不穩定,仍被彌漫著的星雲物質包圍著,並向外界拋射物質。

近些年來,隨著射電技術不斷提高,人們對星雲的物質成分做了很多觀測,為恒星起源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包括快收縮階段的物理機製等問題,所以恒星起源問題至今尚無定論。神秘的電波來自何方

1924年8月22晚上7點至10點,美國海軍捕捉到了一種奇怪的電波。阿姆哈斯特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迪皮德·特德博士認為,這種電波有可能是“宇宙人發來的信號”。

這種奇怪的電波仍在不斷地出現。有人經過研究發現,發往空中的無線電波脈衝,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收到了兩個回波。其中一個是從大氣的電離層反射回來的。而另一個則不知是從哪裏反射回來的。人們估計另一個回波,可能是從電離層外、月球軌道之內反射回來的,英國一位天文學家估計,這個反射回波的物體可能是牧夫星座中的某個星球發射的宇宙飛行器。究竟是什麼東西,至今無人知曉。

1931年,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央斯基在研究無線電幹擾時,發現了來自銀河中心的無線電波。從那以後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使人們產生極大的興趣,於是,射電天文學這門新的學科應運而生。天文工作者用射電望遠鏡找到了幾萬個“無線電台”,已被確認的有超新星的殘骸、銀河中的星雲、一些有特殊外表的河外星雲、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等。但其餘大部分是什麼還不清楚。

1960年美國擬定了第一期奧茲瑪計劃,以便捕捉研究各種奇怪的電波。這個計劃由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負責實施。他們利用3架25.908米的射電望遠鏡,對波江座和鯨魚座兩顆相鄰的恒星作了3個月的監視,結果從波江座星係中接收到了異常的間歇脈衝信號。天文工作者應用地球上的數學規律繪成圖形,並按我們的思維方式對圖形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一顆行星,表麵似乎被液體覆蓋著,並且有類似於地球上魚類的生物生活在那裏;另一顆行星上似乎生活著像地球上人類那樣的哺乳動物,有雄雌之分,長有6個手指,並且還領著他們的後代。可是,這些推論並沒得到充分的證實。1972年到1976年,美國又開始執行第二期奧茲瑪計劃,利用世界上最大、最精密的射電望遠鏡,對地球附近的650顆類似太陽的恒星觀察了近4年時間,結果收到了10多顆恒星異常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是智慧生物發出的,還是天然無線電波的噪聲?至今還無法確定。

從1983年以來,美國開始執行一項大規模探索外星智慧生物的計劃。在普遍搜索太空的同時,重點搜索半徑在80光年範圍以內的773個星球,希望能從這裏解開神秘電波之謎。月球是外星人的基地嗎

宇宙飛船“月球軌道2號”在寧靜海(月球上的平原)上空49千米的高度拍攝到月麵上有方尖石,這一發現引起人們紛紛議論。美國科學專欄作家桑德森提出:“這些方尖石底座的寬度為15米,高為12到22米,甚至有可能達到40米。”法國亞曆山大·阿勃拉莫夫博士對這些方尖石和其分布作了詳細的研究,他通過計算方尖石的角度,斷定石頭的布局是一個“埃及的三角形”。他認為,這些東西在月球表麵的分布很像開羅附近吉薩金字塔的分布。在寧靜海的方尖石照片上,人們還發現了極其正規的長方形圖案。這不可能是方尖石本身就有的,而是人為地刻在上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