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銀河係的秘密
在茫茫的宇宙中,那飄緲的銀河引起多少人的遐想,誰都想看看它披著神秘麵紗的真麵目,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個謎。
17世紀時,伽利略首先用望遠鏡發現了銀河。他發現,這是一個恒星密集的區域。後來,英國人賴特提出了銀河係的構想,並具體描繪出了銀河係的形狀。他假定,銀河係是個透鏡,連同太陽係在內的眾星位於其中。在中國境內,人們觀測到的銀河是從天蠍座起,經人馬座特別明亮的部分,到達盾牌座而止。
18世紀時,英國著名天文學家赫歇爾父子對賴特的猜想進行了驗證。他們發現,銀河係中心處恒星特別多,離中心越遠越少。他們的觀測表明,銀河係的確是一個恒星體係,並且其範圍是有限的,太陽靠近銀河係中心。測量結果表明,銀河係非常龐大,可容納3億顆恒星,其直徑為8000光年,厚1500光年。
20世紀初,荷蘭天文學家卡普亭對銀河係的觀測和赫歇爾的觀測結果基本相似。1906年,他測出銀河係直徑為23000光年,厚6000光年。但1920年他對銀河係測出的新數據變化很大,銀河係直徑為55000光年,厚11000光年。
以赫歇爾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提出,太陽是銀河係的中心。1915年,美國天文學家卡普利研究了許多球狀星團的變星,發現太陽僅僅是銀河係內的一顆普通恒星,而不在銀河係的中心,它距中心約5萬光年並朝向人馬座,銀河係的範圍大約有30萬光年。
20世紀80年代,銀河係又有了新的數據,即質量相當於2000億個太陽的質量,直徑為8萬光年,厚2000光年,太陽距銀河係中心距離為2.5光年。
關於銀河係的觀測一直在進行著。有科學家指出銀河係是鑲嵌在碩大無比的異常低密度的星係冕——銀冕之中。天文學家從理論上論證了它的存在。由於銀河係吸引仙女座星係以每秒300公裏的速度向我們奔來,這就要求銀河係質量至少不低於10000億個太陽質量,進而說明,銀河係至少應存在一個至少延伸到80000光年以外的星係冕。但這個假說目前仍有許多科學家不相信。
銀河係究竟有多大,它是由什麼構成的,它那無數的秘密到今天,仍然是一個解不開的謎。恒星的起源之謎
恒星是宇宙星係中的細胞,所以它的起源、演變及結局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
1955年,前蘇聯著名天文學家阿姆巴楚米揚提出一種“超密說”。他認為,恒星是由一種神秘的“星前物質”爆炸而形成的。這種星前物質體積非常小,密度非常大,但它的性質是不清楚的。由於超密理論的物理機製不清楚,因此多數科學家都不接受這種觀點。
另一種解釋恒星起源的學說是“彌漫說”。這一派科學家認為恒星由低密度的星際物質構成。這種學說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康德——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
星際物質是一些非常稀薄的氣體和細小的塵埃物質,它們在宇宙中各處構成了龐大的像雲一樣的集團,這些特質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它們的溫度在零下一二百度。
人們一般把星雲分為兩種,一種是被附近恒星照亮的星雲,另一種是較暗的星雲。星雲的形狀有網狀、麵包圈狀等,著名的獵戶座星雲則像一匹披散著鬃毛的黑色馬頭,所以也稱“馬頭星雲”。
恒星是由星雲構成的,但真正構成恒星的物質是非常大的,如構成太陽這樣的恒星就需要一個方圓900億公裏的星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