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

月球是怎樣誕生的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著名詩章《春江花月夜》中有雲:“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其實,在世界古往今來許多民族的傳說中,月亮是詩文創作始終擺脫不開的主題之一。地球人這樣地熱愛月球,關心月球,於是就少不了會產生一種迫切的原望:與地球朝夕相伴的月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像百姓所說——太陽是陽、月亮是陰?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奔月、月亮中的玉兔和桂樹到底是真的嗎?

誠然,時代發展到當今社會,科學知識的普及已經使當代人對月球有了正確的認識。

天文望遠鏡的誕生,使人類第一次有幸目睹了月球的表相,看到了月球表麵上的山峰和田地,於是,便開始了對月球的科學研究。人造衛星上天,宇宙飛船的研製成功,打開了從地球通向月球的路,開始了人類天文研究的新紀元。

1969年7月16日,美國佛羅裏達半島上的肯尼迪宇航中心站人潮洶湧,歡聲雷動,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觀光人群正萬分激動地等待著劃時代時刻的到來——人類首次登月航行開始點火!7月20日下午4時17分,人類終於完成了這一劃時代的偉大創舉,千百年來人們登月的夢想變成了生動的現實。

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爬出艙門,一步一歇地走下來,因重力小,他用了3分鍾的時間才走完9個梯級。他向月球表麵邁出了曆史性的第一步,非常激動地向全世界宣告:“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大步。”

之後,人類又先後多次登上月球,並在月球上設置了科學站,進行各種考察試驗。隨著人們對月球認識的不斷深入,月球展示出了更多的謎團。

最令人不解的是月球的形成。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月球從誕生到現在已有45億年曆史,與地球同樣古老。這45億年的月球是怎樣形成的?目前,主要有5種假說被較多的人接受。首先是分裂說:月球原為地球的一部分,早期地球還處於熔融狀態,由於旋轉太快,在赤道附近鼓了起來,越鼓越大,有部分向外凸出,最後斷裂脫離,形成了月球。

其次是俘獲說:認為月球原是一個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在30至40億年前,因靠近地球,被地球引力俘獲,從此成了地球的一顆衛星。

還有孿生說:認為在太陽附近原有一大片分散著的星雲物質,後來以其中兩個較大的星團為中心,凝聚其它雲狀物質,便形成了地球和月球兩個星球,它們是“孿生兄弟”。

更有一種離奇的假說,認為月球本身是一艘巨大的外星文明所操縱的飛行器,它一直守候在我們地球人身邊,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隻是這種假說不能充分說明外星人為什麼要監視著我們且不與我們發生直接聯係,而我們地球人又有什麼值得外星人來監視或觀察的。

持後一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元前1萬多年地球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在許多低海拔、交通便利、土地肥美的地方形成了一定的文明,擁有了一批城市和大量人口。但是有一天,月亮突然闖入了地球人的生活,於是出現了全球性的大洪水,進而地球地軸發生了移位和隨之而來頻繁爆發的地殼及火山活動,史前人類文明由此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大災變過後的人類幸存者又回到了野蠻時代,從高山上下來的無文化的牧羊人麵對史前文明社會創造的東西一無所知,因此隻能從原始階段重新開始。

眾多假說,許多科學家認為最合理的一種是:月球在太陽係形成初期因行星相撞而產生。這種假說叫做“巨大撞擊論”,它提出曾有個火星一般大的行星撞向地球,當時兩個星球都處於熔融狀態,各有一個高密度的岩石核心,核心外包著一層較輕的岩石,一旦相撞,熔融的岩石就迸射而出,後來聚攏成為月球。月球形成時產生高熱,排除了水等容易汽化的物質。撞向地球的行星,其核心熔入了地球的核心。

起初,許多天文家拒絕接受此說,因為這種發生機率微乎其微。不過,今天的超級電腦非常先進,算出如果當時發生過這樣的事,月球會有些什麼成分,計算結果竟與事實相吻合。

假說畢竟隻是假說,雖然也能夠使人們了解一部分自然現象。但都缺少足夠的證據,我們相信月亮誕生終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人類能在火星上居住嗎

人類若想在火星上居住同樣不可避免地首先要有水的存在。但就在幾年前,美國航天局發布新聞說,火星上有水。由此這顆星球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

來自聖迭戈馬林太空科學係統的兩位科學家一下子成了風雲人物,他們是該研究機構的邁克士·馬林博士和肯尼斯·埃吉特博士。這兩位科學家一個月前通知國家航空航天局,說他們從火星地球勘探者號航天器發回的照片上,發現了火星表麵近期有水的證據。兩位科學家就此寫出了研究報告,在該年度7月份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

火星上曾有水的說法並不新鮮,但火星很可能現在就存在著水,這可是絕對的新觀點。科學家甚至推測,火星上現在可能就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