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有另一種理論認為,大西國位於美國佛羅裏達洲亞馬遜河口之間,或是地中海的出口處。

據我國西藏的藏紀記載,公元前956年時,在今天巴哈馬群島、加勒比海以及墨西哥灣所處的地方,有一大片陸地可能沉入了大西洋。曆史沒有說明,當時的西藏人是如何知道發生在地球另一端地殼劇變的?但不管怎麼說,時間完全符合大西國的曆史,地點也完全吻合,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有趣。

海底城市到底是哪裏來的,它究竟是不是古代的大西洲呢?那它為什麼會沉入海底呢?至今沒人能夠回答。難道說,《藏經》之中所記載的曆史都是想像出來的嗎?通天塔真的有人修過嗎

通天塔一直以來都是神話中的事物,但是現在有人卻提出真的有人修過通天塔,那麼到底有沒有人修過通天塔呢?

傳說古時候,天下的人都是說同一種語言,後來古巴比倫人要修建一座能夠通天的高塔,以建立自己的聲譽。通天塔越建越高,後來驚動了天上的耶和華,他怕通天塔真的修成後,天上的秘密被人間所知曉,便施展法術,使人們的語言互不相通,結果由於修塔的人互相無法溝通,通天塔的工程就沒有進展下去。

這似乎是一個荒誕不經的傳說,但史學界許多人相信古書中的這段記載還是有一定依據的,關鍵是這座通天塔指的是哪座。有人認為,傳說中的通天塔就是古代兩河流域新巴比倫王國時代巴比倫城內的大寺塔。這座塔興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曆經了半個多世紀才建成。修建時,國王曾下令,一定要將塔頂提高,以與天公比高。這座高達90米的大塔,確實能給人以高聳入雲的感覺。更為有趣的是,考古發掘表明,大寺塔的建築材料是磚和生漆,而《聖經》所描述通天塔用的材料也是這。而且,當時巴比倫城內的居民種族很多,確實有語言不通的情況。可惜的是,大寺塔在公元前三世紀就被破壞了。

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說法,認為在大寺塔建成之前,巴比倫城內就曾有兩座神廟,一座叫薩哥埃爾,意為通向雲中,另一座叫米堤猶拉哥,意為上與天平,這兩座神廟才是關於通天塔傳說的來源。還有人認為,傳說中的通天塔是指位於巴比倫城東南的烏爾大寺塔,因為這座塔在巴比倫的寺塔中,修建時間最早,工程量最大。

通天塔是否真的存在過,至今沒有足夠的證據加以證明,而可以證明的關鍵東西,現在也都不複存在,現在隻能做一些猜測罷了。“美術館”之謎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麵積200萬平方公裏,氣候變化無常,交通極為不便,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片令人望而止步的神奇土地。然而,近年來,隨著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富於刺激的冒險旅遊異軍突起,非洲撒哈拉地區的一些國家,風行騎駱駝或徒步旅遊、使旅遊者從中體驗到那環境惡劣、人跡罕至而又氣象萬千的大漠風光。撒哈拉壁畫因此成為世界旅遊業中一個方興末艾的旅遊熱點。

撒哈拉壁畫位於阿爾及利亞境內撒哈拉沙漠中一個名叫塔西裏的荒涼高原上,故又名塔西裏壁畫。這裏原來有一座名叫塔西裏的山脈,綿延800公裏、平均海拔1000多米,最高峰2335米,歲月的洗禮使這座山脈變得宛若月球表麵一樣肅殺蕭瑟,寸草不生。人跡罕至。而在遙遠的古代,這裏曾有過豐富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牧場。塔西裏,在土著的土阿雷格人語言中意思是“有何流的台地”,然而很長時間以來,這裏早已是河流千涸,荒無人煙,空留下河流侵蝕而成的無數溪穀和一座座雜亂無章聳立著的鋸齒狀小山,以及巨大的蘑菇狀石柱,似乎在向世人無聲地傾訴這裏曾發生的一切,而繪畫則成為他們傾訴的惟一方式。

20世紀初,法國殖民軍的科爾提埃大尉和布雷南中尉等幾名軍官,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南部5公裏處一個尚未被征服的地區巡查時,偶然地發現了這些不為人知的壁畫,他們感到十分好奇,據布雷南追記:“1933年,我在率領一個駱駝小分隊偵察塔西裏高原時,接二連三地發現了好幾個‘美術館’,展品真不少!內容有獵人、車夫、大象、牛群以及宗教儀式和家庭生活的場麵。我被這些畫麵深深地打動了,於是就花了大量時間用速寫描下了這些藝術品。”

當布雷南將這些速寫畫拿給法國的考古學家和地理學家們觀看時,他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無疑將證明,撒哈拉大沙漠絕非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一直荒無人煙,那裏曾有過水源,有過牧場。有過人類的生息繁衍,否則那些壁畫又當做何解釋呢?

看過布雷海速寫畫的人當中,有著名的探險家亨利·洛特。他是個孤兒,14歲時獨自謀生,自幼失親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頑強拚搏的進取精神,後來他當上了空軍飛行員。19歲時,由於一次事故使他的一隻耳朵失聰,從此結束了飛行生涯。然而他對生活並未失去希望,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迷上了浩瀚無垠的大漠,此後他在沙漠中往返穿行,行走3萬多公裏,積累了豐富的沙漠工作經驗,他把考察沙漠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

他花了一年半時間考察了塔西裏地區,並和散居在這一帶附近的土阿雷格人交上了朋友,這個土著民族至今仍散居在這塊河流幹涸的土地上,男的蒙頭紗,女的卻不蒙,過著自由豪放的生活。在一些數萬年前被水衝刷而成的岩洞裏,他發現了眾多保存完好的壁畫,令他不勝驚奇和喜悅。這些壁畫記錄了史前時代許多有趣的事情:赤身的獵人在射箭,圓頭顱的武士在投擲長矛,平靜的牧入腰係圍裙、戴著埃及式的頭巾、手持號角在放牛,還有令人不可思議的獨木舟。洞壁上還繪有許多動物,有的早已從地球上消失,還有如犀牛、河馬、鴕鳥、長頸鹿等,也早已在當地不見蹤跡。

麵對這些史前人類創造的輝煌傑作,洛特激動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他決心將這些藝術品按原大和原色彩臨摹下來。但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於是他決心組織一支考察隊到塔西裏來完成這項任務。然而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連中學文憑都沒有,誰會響應他的號召呢?為此他進入巴黎大學半工半讀,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洛特脊椎受傷,臥床達10年之久,臨摹塔西裏藝術品的計劃隻好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