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考古學家斷言石球是石器時代的人類創造的或是作為防禦和狩獵的設施和工具,或是為某種宗教祭祀品。
但大多數科學對此提出異議,認為是大自然的天成之物。關於火山附近的石球,有不少科學家認為,可能與大熔岩的熱力作用有關。但以上諸說的解釋仍不足以服眾。公元前的電池
1936年6月盛夏,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外,修建鐵路鋪設路基時,突然發現地麵上露出一塊巨大的石板,板上刻有許多波斯文字。眾人圍攏上前,觀看著,驚訝,困惑,不知這到底是什麼。幾個好事者持鍬向前,向下挖去,很快,一個巨大的石板砌成的古代石棺出現在人們眼前。施工暫時停止了。伊拉克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們立即趕來,修建鐵路的工地上頓時出現了考古熱。
兩個多月過去了,巨大的石棺終於打開了,發現了大量公元前248年至公元前226年古波斯時代的文物。但是,其中最使考古學家驚訝的,不是由613顆珍珠組成的撚珠和大量金銀器,而是一些銅棒、鐵棒和陶器。
“這些小型銅管、鐵棒和陶器為何和金銀器等貴重物品一起隨葬?它們有什麼作用?”當時擔任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的德國考古學家瓦利哈拉姆·卡維尼格圍著出土文物轉來轉去,百思不解。於是,他立即組織力量,對這些銅管、鐵棒和陶器進行研究和鑒定。不久,他描述說:
“我們發現了一個異常奇特的文物,它是一個陶瓶,高15厘米,型似花瓶,呈乳白偏黃色,上端為口狀,瓶裏裝滿了瀝青。瀝青中埋有一根銅管,直徑26厘米,高9厘米。銅管內有一層瀝青,包著一根鐵棒。鐵棒上端高出銅管1厘米,高出的部分雖布滿鐵鏽,但個別地方卻有一層灰色偏黃的物質,看上去好像是一層鉛。鐵棒下端則塞有3厘米高的瀝青,使鐵棒同銅管相隔離。”
人們傾聽著他的敘述,十分驚訝,但誰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是用來做什麼。
不久,經過進一步鑒定,卡維尼格宣布一個驚人的消息:“這些出土的銅管、鐵棒和陶器是古代化學電池。隻要向陶瓶內倒入一些酸或堿性水,便可發出電來。”這就是說,在公元前248至公元前226年之間,居住在這裏的波斯人就開始使用電池了。
卡維尼格的消息震動了考古界。世界各地考古學家紛紛趕來,要仔細地研究這個古代化學電池。但是,卡維尼格和古代化學電池卻突然不見了。考古學家們四處尋找,但卻毫無結果。
原來,卡維尼格帶著這些古代電池悄悄地返回德國了,以便證實他的另一個驚人的發現。幾個月後,卡維尼格出現在柏林,公布了一個更令人驚訝的消息。他說:“根據出土文物中有可裝配10個電池的材料來分析,這些電池當時是被串聯使用的,串聯這些電池的目的則是通過電解法將金塗在雕像或裝飾品上。”
卡維尼格這兩個發現立即引起世界考古界大嘩。但是,他的論斷卻長時間未獲考古界的承認。為什麼呢?
正如此後訪問巴格達的英國科學博物館秘書長——化學和自然科學家瓦裏特爾·溫冬所說:“盡管他的論斷頗有道理,但自然科學家很難相信,化學電池在伏特和伽伐尼發明電池之前1500年就誕生了。這個考古發現如果能在科學上確立,那麼,便將成為科學史上一個最大的事件!”
麵對非議,卡維尼格並不灰心,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他感慨地說:“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夠反駁我的論斷,但科學界卻無視這種事實,可以往觀點的堅持和對古代曆史的蔑視,是科學界未接受2000年前兩河流域(指伊拉克幼發拉底河同底格裏斯河之間地區)居民就使用了電這一事實。”
困難之際,一位德國學者艾林·艾傑巴利希特幫助了卡維尼格。他製作了一些銅管、鐵棒和陶瓶,仿製“巴格達電池”。取來新鮮的葡萄汁,倒入電池中,立即,奇跡出現了:聯接著電池的電壓表顯示出半伏電壓。電池發電性能確定後,艾傑巴利希特又作電解鍍金試驗。經過反複試驗,他終於證實,古代人正是用這種方法鍍金的。
除艾傑巴利希特外,美國科學家們也模仿巴格達電池進行了一係列試驗。他們用複製品也成功地獲得了半伏特電,而且電池持續工作了18天。試驗中使用了葡萄酒、銅硫磺、鹽硫酸等古代居民擁有的溶液作電池溶液。此後,這些科學家們宣布,巴格達附近發現的銅管、鐵棒和陶器隻能被認為是用於製作化學電池。
這不僅表明古代波斯人已知道怎樣使用電,而且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使用電可能是古代冶煉技術的一個重要手段,用以煉鐵和其它金屬,製作兵器。古代的現代化機械裝置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