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植物的酸甜苦辣

甜甜的蜜桔、酸酸的葡萄、苦苦的黃連、辣辣的尖椒,我們之所以能感受到這麼多的味道,一方麵是由於我們舌麵上有味蕾感受器,另一個原因是由於植物本身就有酸甜苦辣的獨特味道。為什麼蔬菜、水果能有各自的味道呢?這是由於它們本身所含的化學物質的作用。

首先說說酸。就說能酸掉牙的酸葡萄吧,它含有一種叫酒石酸的物質,還有酸蘋果所含的是蘋果酸,酸桔中所含的是檸檬酸等等。與之相對應的人的酸覺味蕾分布於舌前麵兩側,所以那酸溜溜的感覺總是從舌邊上發出來。

有甜味的植物是因為體內含有糖分。比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豐乳糖和蔗糖等。這裏邊甜味最大的則非果糖莫屬,而且果糖更利於被人體消化吸收;其次是蔗糖,難怪以蔗糖為主的甘蔗、甜菜吃起來甜得要命。感受甜味的甜覺味蕾分布在人的舌尖上,如果想知道某種水果甜不甜,用舌尖舔舔就清楚了。

許多苦澀的植物是因為它們含有生物堿的緣故,像以苦聞名的黃連,它就含有很多的黃連堿;黃瓜、苦瓜味苦是它們含有酸糖體的緣故。而苦覺味蕾多分布於人的舌根處,當吃過苦的食物後,那苦澀的滋味就在人的喉嚨裏經久不散了。

植物的辣味,原因複雜。辣椒的辣是因其含有辣椒素;煙草的辣,是因其含有煙堿;生蘿卜的辣,是其中含有一種芥子油;生薑的辣是薑辣素作用的結果;而大蒜則含一種有特殊氣味的大蒜辣素。人們對辣的感覺是各味蕾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吃辣的食物就能滿口生辣。

植物的酸甜苦辣,真的讓人的舌頭回味無窮。植物的“感情”

人有感情,許多動物也有感情,那植物有沒有感情呢?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對這個問題過去還從來沒有人去想過,直到20多年前發生了一個偶然事件,科學家們才對植物的感情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1966年2月的一天上午,有位名叫巴克斯特的美國情報專家,正在給庭院花草澆水時,腦子裏突然出現了一個古怪的念頭,也許是經常與間諜、情報打交道的原因,他竟異想天開地把測謊儀器的電極,綁到一株天南星科植物的葉片上,想測試一下,水從根部到葉子上升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結果他驚奇地發現,當水從根部徐徐上升時,測謊儀上顯示出的曲線圖形,居然與人在激動時測到的曲線圖形很相似。難道植物也有情緒?如果有,它又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呢?這個推測太大膽了,但它也有可能成為科學上的待解之謎。於是,巴克斯特決心通過進一步研究來尋找答案。

巴克斯特做的第一步,就是改裝了一台記錄測量儀,並將它與植物相連。接著,他想用火去燒這株植物的葉子。就在他剛剛劃著火柴的一瞬間,記錄儀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手持火柴的巴克斯特還沒有靠近植物,記錄儀上的指針便產生了劇烈擺動,甚至超出了記錄紙的邊緣。毫無疑問,這表明植物已出現了恐懼心理。後來他又重複多次劃著火柴,但都沒有真正去燒灼植物。結果十分有趣,植物仿佛有所感覺,這僅僅是個威脅而已,對自己不會有傷害。於是,用同樣的方法再也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懼了,記錄儀上反映出的曲線也變得越來越平直。

後來,巴克斯特又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把幾隻活海蝦丟入沸騰的開水中,這時,安放在房間的植物馬上陷入到極度的刺激之中。試驗多次,每次都得到同樣的反應。

巴克斯特是個非常謹慎細心的人,為了排除實驗中可能存在的人為幹擾,他用一種新設計的儀器,自動地把海蝦投入沸水。同時,他在3間房子裏各安放一株植物,讓它們與儀器的電極相連,然後鎖上門,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到第二天,他去看實驗結果,發現每當海蝦被投入沸水6秒~7秒鍾後,植物的活動曲線便急劇上升。根據這些,巴克斯特指出,海蝦的死亡引起植物的劇烈曲線反應,決不是偶然現象,幾乎可以肯定,植物和動物之間能夠交往,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也能發生交往。

巴克斯特的發現引起了植物學界的巨大震動,但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有的懷疑,有的反對,其中有位堅定的反對者是美國科學家麥克,他根本不相信植物會有感情。為了尋找反駁和批評的可靠證據,麥克也做了很多實驗。可有趣的是,他在得到實驗結果後,態度一下子來了個大轉變,由懷疑變成了支持,這是因為他在實驗中發現,當植物被撕下一片葉子後,會產生明顯的反應,而且植物還會對他幹“壞事”和做“好事”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於是麥克大膽提出,植物具備心理活動,也就是說,植物會思考,也會體察人的各種感情。他甚至認為,可以按照植物的“性格”對植物進行分類,就像心理學家按性格對人進行分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