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前蘇聯科學家維克多又做了一個更有趣的實驗:他先用催眠術控製一個人的感情,並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後用一個腦電儀,把人的手與植物葉子連接起來。當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維克多開始說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讓接受試驗的人感到高興或悲傷。結果,有趣的現象發生了:植物和人不僅在腦電儀上產生類似的圖像反應,更使人驚奇的是,當處於催眠狀態的人高興時,植物便豎起葉子,舞動花瓣;當維克多在描述冬天寒冷,使試驗者渾身發抖時,植物的葉片也會瑟瑟發抖;如果試驗者的感情表現為悲傷,植物也出現相應的變化,渾身的葉片沮喪地低頭垂下。

一連串神奇的新發現,使科學家們越來越著迷。假如植物確實有豐富的感情,那麼它們也應該像人類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感情的影響。我們知道,精神生活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對於有些病人,精神的安慰,詼諧的笑語,往往能起到比藥物更有效的作用。科學家由此得到啟發,想試一試精神生活對植物究竟有多大影響。

1973年5月,加拿大生物學博士瓦因勃格,每天對萵苣做10分鍾的超聲波處理,結果獲得了意想不到的高產量。與此同時,美國科學家史密斯,對大豆播放“藍色狂想曲”音樂,20天後,每天聽音樂的大豆苗的重量,要比不聽音樂的高出四分之一。這些實驗證明,植物的確有活躍的“精神生活”,輕鬆的音樂能使植物感到快樂,促使它們茁壯成長;相反,喧鬧的噪音會引起植物的煩惱,使生長速度減慢。有些“精神脆弱”的植物,在嚴重的噪音襲擊下,甚至會枯萎死去。

在研究植物感情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有趣問題,於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植物心理學,便由此誕生了。現在,在這門學科中,還有無數值得深入了解的未知領域,等待著科學家們去探索,去揭曉。人和植物的“心靈溝通”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離奇,人怎麼能同植物進行心靈溝通呢?可是近些年來,有些人在這方麵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美國有一位具有通靈本領的人,名字叫維維利·威利,她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她從公園裏摘回兩片虎耳草的葉子,祝願其中一片葉子繼續活著,對另一片葉子則根本不予理睬。一個月後,她不聞不問的那片葉子已萎縮變黃,開始枯幹;可她每天注意的那片葉子不但仍然活著,而且就像從公園裏剛摘下來的一樣。似乎有某種力量公然蔑視自然法則,使葉子保持健康狀態。

美國加利福尼亞洛斯加托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化學師馬塞爾·沃格爾按照威利的辦法,從樹上摘下三片榆樹葉,放到床邊一個玻璃碟裏。每天早飯前,他都要集中一分鍾思想,注視碟子中的兩片葉子,勸勉它們繼續活下去,對中間那片葉子不予理睬。一周後,中間的一片葉子已變黃枯萎,另兩片仍然青綠,樣子健康。使沃格爾感興趣的是,活著的兩片葉子的小莖,由於摘自樹上而留的傷痕似乎已經愈合。

這件事給沃格爾以很大的鼓舞,他想,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一片葉子超過它的生命時間保持綠色,那麼這種力量會不會影響到液晶呢?所以他用顯微鏡將液晶活動放大3000倍,並製下幻燈片。他在製作幻燈片時,用心靈尋找人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結果他發現有某種更高的靈感在指引著他,說明植物可以獲知人的意圖。但不同的植物,對人意識的反應也不同,就拿海芋屬的植物來說吧,有的反應較快,有的反應較慢,有的很清楚,有的則模糊不清。不僅整株植物是這樣,就其葉子來說,也各自具有特性和個性,電阻大的葉子特別難於合作,水分大的新鮮葉子最好。植物似乎有它的活動期和停滯期,隻能在某些天的某個時候才分別進行反應,其他時間則“不想動彈”或“脾氣不好”。

1971年春天,沃格爾開始了新的實驗,看能否獲得海芋屬植物進入與人溝通聯係的準確時刻。他把電流計聯在一株海芋植物上,然後他站在植物麵前,完全鬆弛下來,深呼吸,手指伸開幾乎觸到植物。同時,他開始向植物傾注一種像對待友人一樣的親密感情。他每次做這樣實驗時,圖表上的筆錄都發生一係列的向上波動,他還能不斷感到在他手心裏,某種能量從植物身上發出來。

過3~5分鍾之後,沃格爾再進一步表示這種感情,卻未引起植物的進一步行動,好像對他的熱情反應,它已放出全部能量。沃格爾認為,他和海芋植物之間的互相反應,似乎與他和愛人或摯友間的感情反應有同樣的規律,即相互反應的熱烈情緒引起一陣陣能量的釋放,直到最後耗盡,必須得到重新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