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密的森林裏,樹木花草天天被風吹拂著,枝條隨風搖曳,在生長比較稠密的情況下,枝條經常相互碰撞、摩擦,有時會發現有兩株靠得很近的樹木或花草的枝條,竟然合二為一了,並且它們能繼續生長下去。
人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合二為一的兩株植物,不僅僅表皮連在一起,而且兩根枝條的形成層也連在一起。因為形成層組織裏有分裂能力很強的細胞,這些細胞在風和日麗的適當環境條件下,能迅速分裂繁殖,細胞間就能相互連接融合起來,並繼續分化成輸導組織。當兩棵植株的輸導組織相互連接時,它們就合二為一了。這時候即使把兩株植物中的一株在連接處下方剪斷,那麼,已接上去的這一段能繼續依靠另一株從根吸收來的養料生長發育,同時也能把葉子光合作用製造的養料輸送給另一株的莖和根,成為相互依存的狀態。
除了天然的靠接法外,隨著人們的實踐,又發展了多種嫁接方法,如切接法、劈接法、舌接法、皮接法、芽接法、根接法等等。
嫁接能不能成活,關鍵在於砧木和接穗間有沒有親和力。一般血緣關係愈近,親和力愈強,愈易成活。如同種間、同品種間進行嫁接,較易成活。另外,還需注意嫁接時的季節,如落葉樹要進行枝接,在春季枝條發芽前最適當。常綠樹在發芽後的生長旺盛期最適當。因為這時候細胞分裂頻繁,隻要接穗和砧木兩者的形成層相互對準,接口光滑,接觸緊密,接口處包紮好,防止雨水侵入,加強養護,嫁接成活率就較高。
嫁接有許多優點,例如,在果樹生產上為了保持優良品種,提早結果,提高抗病蟲害能力,提高耐濕抗澇、抗寒等能力,大多采用嫁接繁殖。現在,嫁接法已成為繁殖果樹最普遍的一種方法了。其他如蔬菜、花卉及觀賞的花木,都可利用嫁接法來提高產量、保持優良品質和抵抗不良環境。為什麼說花是葉子變來的
這一問題十分有趣。18世紀德國詩人歌德曾提出“花由葉子變態而來”的說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至今,人們對這種說法雖有不同意見,但這種說法仍曆久不衰。我們知道,有花植物中的兩性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組成的。比較進化的花朵,上述各個部分與一般綠葉形態相差較大,難以想到花與葉有什麼相關之處,尤其顏色美麗的花朵與綠葉之間更是如此。但是,如果解剖一朵較原始的花,仔細觀察其形態,就會發現花的各部分與葉子似乎有一定的聯係。
玉蘭,屬於木蘭科木蘭屬的一個種。木蘭科在有花植物中是較為原始的科。玉蘭的花為兩性花,比較大,外麵有9片花被,三輪排列,每片都呈白色,大小形狀差不多。雄蕊群由多數分離雄蕊組成,花藥長,花絲短;雌蕊群由多心皮(分離的)組成,每個雌蕊像一個小型瓶子,看不出有花柱,柱頭略偏一側,不是圓頭狀。人們認為,玉蘭花心中的花托好似一條小木棒,外麵9片花被就像葉形一樣,也有脈,但還沒有分化成花萼與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分離排列成為螺旋狀。玉蘭花的構造,與樹木上的一個帶葉的短枝極為相似:花的各部分像短枝上葉的變態形狀,花托好像短枝。加上玉蘭花是原始植物,因此,人們聯想玉蘭花是由葉變態而來的。
後來,植物學家又從許多有原始特征的植物中去找證據。他們發現分布於南太平洋斐濟的德堅勒木更為有趣,它的雄蕊和雌蕊表現得更像葉形,雄蕊是扁平的,像葉子,上麵有脈,花藥生在扁平體中間,看不清有花絲、花藥那種明顯的分化。於是推想,德堅勒木的雄蕊接近葉形。而德堅勒木的心皮也像一片葉子,雌蕊看不出有什麼花柱,子房像個小瓶,特別是柱頭,不像一般植物那樣生在子房頂端呈圓頭形的,而是在側麵延伸成一條形柱頭。也就是說,柱頭在心皮兩邊接合處從上向下延伸,極像一片葉子對折過來,在接合處形成長柱頭,以接受花粉。有時對折的地方結合並不緊密,就像一片葉子對折過來靠攏一樣。因為這種柱頭不是頭狀,而是麵積極大的一個麵,所以叫柱頭麵。這些特征說明,德堅勒木的雄蕊和雌蕊極為原始,花與葉的聯係似乎更明確了。
德堅勒木屬於木蘭科植物。在木蘭科裏,還有許多植物的雄蕊也有花絲較寬、花藥較長、藥隔伸出花藥的現象,這都說明花是由葉子變態而來的。
當然,從現代植物學角度看,上述認識還隻是一種假說。如果能找到原始的有花植物的花的完整化石,那麼對解決這個問題就大有幫助了。為什麼沒有純白色的花
我們知道,花的五顏六色是由於花瓣內含有色素的緣故。花的色素有許多種,主要由類胡蘿卜素、類黃酮和花青素組成。類胡蘿卜素是含有紅色、橙色及黃色色素的類群;類黃酮可現出淡黃至深黃的各種顏色;花青素則可呈現橙色、粉紅色、紅色、紫色和藍色等。
白色花的花瓣中有沒有白色的色素呢?科學家通過試驗並未從白色花瓣中找到白色素。從白色花瓣中提取出來的是一種淡黃色的或近乎無色的類黃酮物質。將這種物質溶於水,也沒有得到白色的液體,而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因此,我們看到的白色花不是類黃酮物質造成的。那麼造成白色花的原因何在?
摘一朵花,把花瓣橫切,從切麵上可看見花瓣的上表層有一層排列比較緊密的細胞,好像葉片表層的柵欄組織一樣,花瓣含的色素就在這層細胞裏。這層細胞叫色素層。色素層下麵的細胞排列比較疏鬆,而且細胞之間有小空隙。光線射到花瓣表麵,穿過色素層,進入下麵疏鬆的細胞層反射出來時,又通過了色素層,然後進入我們的眼簾,這樣,人們就能看到花的各種顏色了。但是在白色花瓣的色素層細胞中,隻有淡黃色或近乎無顏色的色素,它反射出來的淡黃色,對我們眼睛來說幾乎分辨不出來,隻感到是白色。有趣的是,在花瓣的下層疏鬆細胞間隙中,有許多由空氣組成的微小氣泡,這些氣泡是無色透明的,陽光射到它們“身上”再反射出來時,我們就感到是白色的了。因此,從本質上來說,純白色的花是沒有的。含羞草為什麼一經觸動就把葉子合攏
許多人認為,植物是直立不動,沒有知覺的。
但是,當你用手輕輕地碰一下含羞草的葉子,它就像害了羞一樣,把葉子合攏來,垂下去。
含羞草竟然會動!你觸得輕,它動得慢,折疊的範圍也小。如果你觸得重,它動作非常迅速,不到10秒鍾,所有的葉子全折疊起來。
為什麼含羞草會動呢?這全靠它葉子的“膨壓作用”。在含羞草葉柄的基部,有著一個“水鼓鼓”的薄壁細胞組織——葉枕,裏頭充滿水分。當你用手一觸含羞草,葉子震動了,葉枕下部細胞裏的水分,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於是,葉枕下部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癟下去,上部像打足氣的皮球似的鼓起來,葉柄也就下垂、合攏了。在含羞草的葉子受到刺激做合攏運動的同時,產生一種生物電,將刺激信息很快擴散到其他葉子,其他葉子就跟著依次合攏起來。不久,當這次刺激消失後,葉枕下又逐漸充滿水分,葉子就重新張開恢複原狀。
含羞草的這種生理特性,是它對自然條件的一種適應,對它的生長很有利:在南方,時常會碰到猛烈的風雨,如果含羞草不在剛碰到第一滴雨點、第一陣疾風時就把葉子收起來,那麼,狂風暴雨就會摧殘含羞草的嬌嫩葉片。
會動的植物不隻是含羞草。大自然裏,你還可以遇到許許多多這樣奇妙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