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1
水生植物在水裏為什麼不會腐爛
無論哪一種植物都是需要水的,若離開了水,就會有死亡的危險。不過,不同的植物,卻各有不同的生活習性,有的需水多一些,有的需水少一些。
連續幾天大雨後,地裏到處積滿了水,如果不及時排除掉,像棉花、大豆、玉米等許多農作物就會被淹死,時間再長一些的話,整株植物就會腐爛。而荷花就不同了,它身體的大半段是長期泡在水裏的;金魚藻、浮萍等水生植物,全身泡在水裏,但它們卻安然無事。為什麼水生植物長期泡在水中不會爛,而棉花、大豆等農作物泡在水裏的時間稍一長就會爛呢?
一般植物的根,是用來吸收土壤中水分和養料的。但必須要有足夠的空氣,根才能正常地發育,如果根長時間泡在水裏,得不到足夠的空氣,根就停止生長,甚至會悶死;根一死,整株植物也就活不成了。
然而水生植物的根和一般植物的根不同,由於長期受環境的影響,使它們都具有一種適應於水中生活的特殊本領,就是能吸收水裏的氧氣,並且在氧氣較少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呼吸。
它們怎樣吸收溶解在水裏的少量氧氣呢?
一般說來,水生植物的根部皮層裏,具有較大的細胞間隙,上下連通,形成一個空氣的傳導係統,更重要的是它們的根表皮是一層半透性的薄膜,可以使溶解在水裏的少量氧氣透過它而擴散到根裏去。在進行滲透作用時,由於薄膜兩邊的濃度不同,產生了一種滲透壓,而水生植物的根表皮的滲透力特別強,所以氧氣能夠滲透到根裏去,使根吸收到一點氧氣,再通過較大的細胞間隙,供根充分地呼吸。
有些水生植物,為了適應水中生活的環境,在身體上還有另外一些特殊的構造。例如蓮藕,它深深地埋在泥濘的池塘底,空氣不易流通,自然呼吸也就會感到困難了,但是我們不必替它擔心,藕裏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孔,這種孔與葉柄的孔是相通的,同時在葉內有許多間隙,與葉的氣孔相通。因此,深埋在汙泥中的藕,能自由地通過葉麵呼吸新鮮空氣而正常地生活。又如菱角,它的根也是生在水底汙泥裏,但它的葉柄膨大,形成了很大的氣囊,能貯藏大量的空氣,供根呼吸。另外,還有槐葉萍等水生植物,它們葉的下麵有許多下垂的根,其實,這並不是什麼真正的根,而是葉的變態,承擔根的作用罷了。
除此以外,水生植物的莖表皮與根一樣,具有吸收的功能,表麵防止水分散失的角皮層不發達或完全缺少。皮層細胞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食物。
由於水生植物有著種種適應水中生活的構造,既能正常地呼吸,又有“糧食”吃,所以能夠長期生活在水中,不會腐爛。無花果真的沒有花嗎
從無花果的名字看,無花果好像是沒有花的。事實究竟怎樣呢?
典型的花,由花托、花被(就是花萼和花冠)、雌蕊、雄蕊四部分構成。這四部分完全具備的叫完全花,如桃花;這四部分不完全具備的叫不完全花,如桑樹花。
一般植物,是花托把花被和雌蕊、雄蕊“抬”得高高的,因此鮮豔奪目,蜂來蝶往,招引人們欣賞。無花果的花卻靜悄悄地“隱居”在新枝葉腋間,它的雌花、雄花“躲藏”在囊狀肥大的總花托裏麵。總花托頂端深凹進去,形成一間寬大的“房子”。由於總花托把雌花、雄花從頭到腳包裹起來了,人們看不見,因此,認為無花果是沒有花、不開花的。
說起來你或許不相信,無花果還會一年開兩次花、結兩次果哩!當大地回春、草木欣欣向榮的時候,它就蓬蓬勃勃地抽枝發葉,葉腋間開出花來;在秋高氣爽、雨水充足的時候,它的枝條又“大踏步”地向上延伸,葉腋間又開出花來。第一次開花結的果子,在當年秋天長大熟透;第二次結的果子,因為天氣漸漸冷下去,來不及成長,要等到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才能長大熟透。可見,無花果可以在一年之內春秋兩季開花的。
無花果的老家在亞洲西部。現在,我國長江以南各省都有栽種,新疆南部栽培尤其多,在北方通常被作為盆栽觀賞植物。新鮮的無花果果實肉質柔軟、味甜,是良好的水果;還可以製成果幹、果醬和蜜餞;在中醫學上,幹果還可入藥,能開胃止瀉,治咽喉痛。香蕉果實裏有沒有種子
我們日常吃蘋果、橘子、西瓜等水果時,總是看到有一粒粒種子,可是吃香蕉時,卻看不到有種子,因此,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它生來就是沒有種子的。這樣的想法,對香蕉來說,多少有點冤枉。
在植物界裏,有花植物開花結籽,那是自然規律。香蕉是有花植物的一種,因此,它也不例外。那麼,為什麼我們常吃的香蕉都沒有種子呢?這是因為,我們現在吃的香蕉是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和培育後改良過來的。原來野生的香蕉也有一粒粒很硬的種子,吃的時候很不方便,後來在人工栽培、選擇下,野蕉逐漸朝人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時間久了,它們就改變了結硬種子的本性,逐漸地形成了三倍體,而三倍體植物是沒有種子的。
嚴格說來,平時吃的香蕉裏也並不是沒有種子,我們吃香蕉時,果肉裏麵可以看到一排排褐色的小點,這就是種子。隻是它沒有得到充分發育而退化成這個樣子罷了。
三倍體的香蕉沒有種子,怎樣繁殖呢?一般用地下的根蘖幼芽來繁殖,這就用不到種子了。甜橙和柑橘有什麼不同
每到秋冬,來自各地的水果彙集市場,真是豐富極啦!南方的橘子、香蕉、柚子,北方的蘋果、梨、柿子……它們各具特色,香甜可口,逗人駐足挑選。就拿橘子來說,看了也夠叫人眼花繚亂:什麼黃岩早橘、南豐蜜橘、四川錦橙、廣東新會橙,還有蕉柑、雪柑、蘆柑等等。為什麼都是橘子,卻有的稱橘,有的稱橙,還有的稱柑?它們究竟如何區分呢?
原來,橘子的這些美名並非人們任意賜予的,它們都是依據植物的親緣遠近,由植物學家和果樹學家加以科學的命名。柑橘這一屬姊妹很多,除了上麵談到的以外,檸檬、柚子也都屬於這一屬,不過它們比柑橘容易區別。
其實,我們在吃橘子時,如果稍加留心,橘、柑、橙也並非不可區別。
橘子中有的皮很寬很鬆,極易剝去,有的皮較光,囊瓣包得也很緊,不好剝離。不易剝皮的橘子就是橙。橙又分酸甜兩類,酸的稱酸橙,不能吃,多作砧木用;甜的稱甜橙,風味優良,是橘中的上品,如臍橙、新會橙、錦橙等都屬這一類。橙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種子較大,種子裏麵的胚為白色。若從果樹的形態比較,甜橙的葉片比柑橘大,而且葉的基部還有翼葉,而橘、柑一般沒有這個特征。
皮寬好剝的橘子又稱寬皮橘。我國廣泛栽培。它們果皮較薄,囊瓣也大,可以一瓣瓣掰開,而甜橙囊瓣分離困難。柑、橘的種子種皮去除後,可以看到綠色的胚。
比較容易混淆的是柑和橘。因為它們同屬寬皮柑橘類,彼此間特征大同小異。它們的果皮雖都易剝離,但柑稍難,而橘極易。果皮的海綿層柑也比橘厚。溫州蜜柑、蕉柑等都是柑,而早橘、福橘、南豐蜜橘都是橘。
不過,由於各地群眾習慣上稱呼不同,有時在名稱上也常有混淆之處。例如,溫州蜜柑有些地方稱它為無核橘;四川的錦橙,因它的果形長圓,在當地也有稱鵝蛋柑。這樣,橘子名稱的混亂更導致了人們概念上的模糊。為什麼杏樹開花多結果少
杏樹是薔薇科的一種落葉果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曆史。由於杏樹早春便開花,遠遠望去,如雲似海,令人賞心悅目,因此民間流傳著很多讚美杏的詩句,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杏樹的芽分花芽和葉芽兩種,無混合芽,有時多芽並生而成為複芽的也很普遍。一般複芽內有2~3個花芽,在適宜的條件下也能形成4~5個花芽。杏樹的花芽一般開一朵花,但由於結果枝的複芽數多,因此開花量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