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杏樹開花很多,結果卻較少,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多,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從杏花的生理機能來看,很多杏樹品種普遍存在著雌蕊發育不全的退化現象,退化了的花往往不能授粉、受精,自然也就不能結果。據研究,產生退化的原因,一是由於營養條件不良,二是與品種特性也有一定關係,如苦核白杏,它的退化花就較多,而麥黃杏和倭瓜杏,它們的退化花就較少。
其次,杏樹雖說耐寒、耐旱,但需要較多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往往會出現枝葉瘋長,退化花增多的現象。據調查,在鬆樹遮光條件下生長的普通實生杏樹,退化花的數量可達436%,比日照良好的開闊地上的多29%左右。
再一點,杏樹屬核果類果樹,在核果類果樹中有很多品種需要異花授粉,白花授粉結實率不高。如果單獨一棵杏樹生長在院落當中,就會出現結實少的情況。有些空心的老樹為什麼還能活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年久的老樹,它的樹幹是空心的,可是枝葉仍舊那麼茂盛。
老樹空心並不是出於樹木的本意,主要是外因造成的。樹幹年年增粗,樹幹中間的木質由於越來越不容易得到氧氣和養料,可能漸漸死去,老樹的心材也就失掉了它的功能。這個死亡組織如果缺乏“木材色素”等防水防腐物質,一旦被細菌侵入,或從樹幹傷口處滲入雨水,就會逐漸腐爛,久而久之便造成樹幹空心。有些樹種特別容易空心,老年柳樹就是一例。
樹幹空心了,樹木為什麼還會活呢?這是因為樹幹空心對樹木並不是一種致命傷。樹木體內有兩條繁忙的運輸線,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靠它們秩序井然地向各個部門調運。木質部是一條由下往上的運輸線,它擔負著把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物質輸送到葉片去的任務;皮層中的韌皮部是一條由上往下的運輸線,它把葉片製造出來的產品——有機養分運往根部。這兩條運輸線都是多管道的運輸線,在一株樹上,這些管道多到難以計數,所以,隻要不是全線崩潰,運輸仍可照常。樹幹雖然空心,可是空心的隻是木質部中的心材部分,邊材還是好的,運輸並沒有全部中斷,因此,空心的老樹仍舊照常生長發育。山東有棵數百年生的老棗樹,空心的樹幹可容一個人避雨,棗樹還年年結果呢!
但是,假如你將空心老樹的樹皮全部(不是一部分)剝去,問題可就嚴重了:植株很快就會死亡。這是因為運輸養分的通道全部中斷,根部得不到營養而“餓死”。根一死,枝葉得不到水分便也同歸於盡。有一味常用中藥,叫做杜仲,藥用部位是樹皮和葉子,如果你一心想多采藥,把樹幹皮層全部剝下,結果是取了樹皮死了樹,做了殺雞取蛋的傻事。“樹怕剝皮”,俗話說得一點也不錯!為什麼從年輪上可以看出樹木的年齡
樹木都是比較長壽的。自然界中常有許多百年以上的大樹,甚至也有上千年的古樹,要知道它們的年齡,乍一看,好像是件難事。可是,當人們了解了樹木的生長特性以後,也就可以大體不差地說出一株樹木的年齡來。“數年輪”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年輪,顧名思義,就是樹木莖幹每年形成的圓圈圈。在樹木莖幹的韌皮部內側,有一圈細胞生長特別活躍,分裂也極快,能夠形成新的木材和韌皮組織,被稱為形成層,可以說,樹幹的增粗全靠它的力量。這些細胞的生長情況,在不同的生長季節中有明顯的差異。春天到夏天的天氣是最適於樹木生長的,因此,形成層的細胞分裂較快,生長迅速,所產生的細胞體積大,細胞壁薄,纖維較少,輸送水分的導管數目多,稱為春材或早材;到了秋天,由於形成層細胞的活動逐漸減弱,產生的細胞當然也不會很大,而且細胞壁厚,纖維較多,導管數目較少,叫做秋材或晚材。
選一段從大樹樹幹鋸下來的木頭觀察,你可以發現,原來樹幹是一圈圈構成的,而且每一圈的質地和顏色有所不同。通過上麵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斷定:質地疏鬆、顏色較淡的就是早材;質地緊密、顏色較深的就是晚材。早材和晚材合起來成為一圓環,這就是樹木一年所形成的木材,稱為年輪。照理,年輪一年隻有一圈,因此,根據樹木年輪的圈數,我們就很容易知道一株樹的年齡了。但是,也有一些植物如柑橘,年輪就不符合這種規律,我們叫它為“假年輪”,因為它們每一年能夠有節奏地生長三次,形成三輪。因此,不能把它當成三年來計算。
年輪,可以說是樹木年齡的可靠記錄。
可是話得說回來,年輪並不是了解樹木年齡的惟一法寶,因為不是所有樹木的年齡,都可以用數年輪的辦法來測知的,隻有溫帶地區的樹木,年輪才較顯著。熱帶地區的樹木,由於氣候季節性的變化不明顯,形成層所產生的細胞也就沒有什麼差異,年輪往往不明顯。因此,要想推算它的年齡當然也就比較困難了銀杏樹為什麼叫“活化石”
銀杏樹是我國特產的樹種,世界上已有一些國家從我國引種去栽培。在我國,雖然分布較廣,各地都有栽培,但數量並不算太多。
難道外國真的沒有銀杏樹嗎?不,外國也有過,不過現在全埋在地底下——成了化石啦!所以,我國的銀杏樹有“活化石”之稱。
在3億年以前,銀杏已在地球上誕生了。到17億年前,銀杏極為茂盛,浩瀚的銀杏林覆蓋了地球上大部分土地。但是,在14億年前,由於新生植物種類的滋生和繁衍,銀杏開始有所衰退。到了300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了多次大麵積冰川,從北極南下的冰川掩埋了許許多多的植物,以致銀杏在歐洲和北美洲全遭滅頂之災,成為埋在地下的化石。在亞洲大陸,銀杏也幾乎絕種。由於我國的山脈多為東西走向,起到了阻隔冰川的作用,華中和華東一帶隻受到冰川的局部侵襲,因此,銀杏在我國僥幸地生存下來了,成為我國特有的“活化石”。
銀杏樹分布廣但數量少,這有它本身的原因。銀杏有個俗名叫“公孫樹”,意思就是說,公公種下樹苗,孫輩才能吃到果子,形容銀杏是一種生長很慢的樹。
還有一個原因,銀杏是雌雄異株的:雄的銀杏樹,隻長雄性的花,雌的銀杏樹,隻長雌性的花,受精後才能結果。這樣,如果一個地方隻有雄樹,或者隻有雌樹,銀杏就無法受精,也就結不出果實來了。為什麼雨後春筍長得特別快
一夜春雨,竹園裏常常滿地都冒出竹筍,並且幾天之中就長成了竹子。所以我們形容某種事物蓬勃發展,就說好像“雨後春筍”一樣。
為什麼春季下雨後,竹筍長得特別快呢?
原來,竹子是一種屬於禾本科的常綠植物,它有長在地下的地下莖(俗稱竹鞭)。地下莖是橫著長的,中間稍空,和地上的竹子一樣有著節,而且節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或竹子,另一些芽並不長出地麵,隻在土壤裏橫向生長,發育成新的竹鞭,當它還嫩的時候,把它挖出來吃,就叫“鞭筍”。在秋冬時,芽在土壤裏生長,外麵包著筍殼,還沒有露出地麵,肥大的被采掘出來就是“冬筍”。
地下莖節上的芽,到了春天天氣轉暖時,就會向上長出地麵,外麵包著筍殼,我們就叫它“春筍”,吃起來也是很鮮美的,並可製成筍幹、鹽筍、玉蘭片和罐頭食品等運銷各地。但這時候常常因土壤還比較幹燥,水分不夠,所以春筍還長得不快,有的芽暫時還呆在土裏,好像箭在弦上還沒有射出去一樣。要是下了一場透雨以後,土壤中水分一多,春筍就好像箭被射出去一樣,紛紛躥出土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