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2
為什麼沒有空氣植物就不能活
植物和動物一樣,它們生活的各個過程,一刻不停地要進行呼吸,白天和晚上同樣都要吸進氧氣,吐出二氧化碳。所不同的是植物在白天除呼吸作用外,還要利用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而且在正常情況下,光合作用強度都超過呼吸作用。正像我們在白天要吃飯一樣,植物在太陽光下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與礦物質,依靠葉子中葉綠素的作用,形成它所需要的有機物質(如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等)來營養自己。
通常,空氣中除氮氣和氧氣外,還含有003%的二氧化碳,如果我們設法把它的濃度提高,那麼,光合作用的強度還會提高。有人利用液態二氧化碳在冬季溫室或玻璃房內慢慢地放出二氧化碳,那樣,在裏麵栽種的黃瓜、番茄等就會長得好些,果實產量也會提高,因為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有促進雌花發育的效果。
這樣看來,空氣對植物的重要性就很顯而易見了。沒有空氣,植物就要被悶死和餓死。雖說植物平時除了製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食物以外,還貯備著一些多餘的食物。但植物體貯藏的東西畢竟有限,“吃”完了就要餓死。另外,也因為植物的能量是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養料分解以後得到的,因此,呼吸不能有片刻停止。如果沒有氧氣,植物也就沒有“力氣”來活動了。用一個玻璃罩子罩住一株植物,不到2天,植物就會萎蔫。有時候田間積水的時間一長,大豆、棉花等旱作物的根,由於得不到氧氣,不能進行正常呼吸而死亡,就是這個原因。為什麼有些植物長出來的嫩芽、新葉是紅色的
春天一到,大地活躍起來了。
田野裏一片新綠,花草樹木,欣欣向榮。
要是注意一下這些綠色的形成,倒是挺有趣的:看看河邊的垂柳吧,它那千萬根柳條上,先綻出一粒粒的小點,然後是嫩嫩的葉芽,不需多少日子,就成了一片蔥鬱的翠綠;薔薇向花架上攀去,伸出那麼多帶紫色的新枝,宛如珊瑚,可是也不需多久,珊瑚成了碧玉;即使隨便低頭看看地上不知名的野草,在它那湛綠中,也可以發現中心部分的嫩紅,仿佛害羞似的不肯抬頭。
許許多多樹木和花草,在它們披上綠袍之前,嫩芽、新葉,多少會帶些紅色。
我們知道,植物之所以有綠的顏色,是因為它有著葉綠素的緣故。可是植物的葉綠素,並不是和它的枝芽萌動同時發生的,它往往要比植物生枝發芽來得遲些,因為葉綠素本身也是由許多元素在複雜的條件下才形成的。
植物的嫩枝和新芽,就像初生嬰兒。嬰兒是要依靠母親的乳汁喂養才能長大;植物的嫩枝、新芽,也要依靠植物體內其他部分供應養料。當嬰兒成長到一定階段以後,生出了牙齒,就漸漸地有能力吃各種食物了;植物的嫩枝、新芽也是這樣,到一定階段以後,葉綠素產生了,自己開始能夠製造養料,也就不再需要依靠其他部分的供應。
但是嫩枝、新芽中葉綠素的產生,各種植物並不相同,有的葉綠素產生得較早,嫩枝、新芽就綠得快;有的葉綠素產生得較遲,嫩枝、新芽就綠得慢。
那麼,植物的枝芽在葉綠素產生之前,為什麼不是無色而帶有紅的顏色呢?
這是因為植物體內有著一種叫花青素的物質,在葉綠素產生之前,它早就存在著了,花朵的種種美麗的顏色,基本上是花青素變的戲法。花青素不僅把花朵染成了各種顏色,也把嫩枝、新芽染成了紅色。其實,嫩枝、新芽並不單有紅色,也有紫色的、略帶藍色的和黃色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