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花的栽培與管理2(3 / 3)

1盆花的春季管理

出室不宜快在室內越冬的盆花,因較長時間適應了室內的環境,出室太早,容易受風吹,霜凍危害。一般可在“清明”至“立夏”出室,出室前10天左右,可采用開窗通風的方法,使之逐漸適應外界氣溫。

合理供給肥水春季是各種花卉生長發育的好季節,必須及時供應充足的肥水。澆水必須適量,見濕見幹;施肥應根據不同種類,適時施肥。

及時換盆換盆可除掉一些老根,有利於萌發新根;同時換上新的肥土可減少病蟲害的孽生機會,使花苗長的茁壯。一般花卉二、三年應換一次盆。如蘭花、白玉蘭、山茶、杜鵑花、桂花等。有的花卉一年要換一次盆,如茉莉、米蘭、月季花、金桔、一品紅等。結合換盆換土,加施基肥培養土。換盆宜換用比原盆規格大一些的盆。換入的培養土酸堿度應與原盆土大致相同。

合理修剪一般花卉當年的首次修剪都適宜在春季進行,剪除弱枝、病枝、枯枝,適度剪短長枝,保留適當數目的花芽,以促使其長出新枝。

2盆花的夏季管理

防酷暑高溫對一些喜涼爽的花卉。如杜鵑、仙客來、四季海棠、大麗花、丁香、石竹等,應及時放於蔭涼通風之處。注意勤往地上及盆花周圍灑些水,盆花澆水可早、晚各澆一次,注意見濕見幹的澆水原則。

防暴曬灼傷忌強烈陽光暴曬的花卉有:秋海棠、君子蘭、龜背竹、花葉芋、吊蘭、花葉萬年青及各種耐陰的蕨類觀葉植物等。中午時分,應注意適時為盆花遮蔭,文竹、曇花、蜈蚣草等應放置在遮蔭處,並經常噴水,保持濕潤。

防澇澆水時要注意花盆排水是否暢通,不能積水,要保持通風透氣透水。

勤施肥每周施肥一次,可用腐熟後的魚鱗水、淘米水、動物骨頭等混和漚製的水,施用時加水10倍~20倍施用。

預防病蟲害經常注意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多雨悶熱的天氣,玫瑰花易患黑斑病;雞冠花易患褐斑病;多數花卉易患立枯型萎倒病等。

幹熱的天氣,則是紅蜘蛛發病的時機。因此花卉應始終保持適宜的濕度及良好的通風,特別是適宜的土壤幹濕狀況,發現病蟲害後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杜絕蔓延。還要注意盆花應防暴雨淋,雨後及時將積水倒掉,以防根部腐爛。

防治病蟲害方法:一是做好表土疏鬆,增加透氣性。二是及時除去蟲源、病源,對病枝、病葉及時剪除。三是噴施農藥:將亞銨硫磷乳劑稀釋成1000倍和代森鋅粉劑稀釋成500倍進行噴霧,代森鋅稀釋液最好間隔7~10天後再噴霧1次,以達到防病治蟲的目的。

3盆花的秋季管理

秋後,天氣轉涼。許多花木又轉入生長旺盛的時期。這對大多數耐寒的花木來講是非常有利的,而對一些南方不耐寒的花卉則並不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秋季(特別是深秋)花木的瘋長會大量消耗植物體內的養分,使花木的抗寒性大大降低,造成冬季不能正常越冬。所長出的新梢待不到老化,天氣就進入冬季,嫩枝遇寒流很快就會凍死。花木不能安全越冬。

所以盆花秋季必須防新梢,對需入室越冬的不耐寒花木,秋後應徹底停肥,盡量少澆水多接受光照,使原有的嫩梢盡快老化。

入室前應盡量讓花木多接受耐寒鍛煉,隻要天不下霜,溫度不低於10℃,一般搬到室外不會對花木產生危害。可采取遲進晚出的方法,即春秋凍。幫助花木進一步提高抗寒能力,為越冬打好物質基礎。

入室前還需將沒有老化的嫩枝,開過的或未開的殘花蕾,徹底清除。將一些病枝剪去,以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保證花木有足夠的養分抵禦寒冬的侵襲。

4盆花的冬季管理

在怕冷的盆花中,米蘭、白蘭花、茉莉、扶桑等,應在降霜以前搬入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溫度要保持在10℃左右,不宜施用肥料,澆水要適量,一般10天澆一次水即可。含笑、杜鵑、茶花入室後,氣溫要保持在15℃左右,可正常澆水,適量的施磷肥、鉀肥,春節前後即可開花。

草木花卉中如倒掛金鍾、仙客來、天竺葵、秋海棠、瓜葉菊、蘭花、君子蘭、馬蹄蓮等,室內氣溫要保持在15℃左右,並要求有一定的濕度才能使它們繼續生長或開花。對冬季不凋但需要休眠的球根花卉如韭蘭、蔥蘭,耐陰的常綠花木中如萬年青、文竹、吊蘭等,則應放在光線不太強的半蔭處,不要澆水,隔上幾天向葉子上噴些水就可以了。對唐菖蒲、大麗菊、晚香玉等球根花卉,應在葉莖枯萎後,將根挖出,晾曬幹燥後,放在裝有沙或糠的木箱內貯藏,明年春天重新栽種。對比較耐寒的月季、花石榴、夾竹桃、桂花、柑桔類,則可放在無暖氣、爐火的冷房內,使其在低溫下休眠。放置越冬花木的室內,溫度不宜超過25℃,否則,將破壞花木正常休眠,引起徒長,影響明年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