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花的栽培與管理2(2 / 3)

3無土栽培的方法

無土栽培方法大體可分為兩大類:水培和基質培。

固定植株,保持水分,貯存養料,增加空氣含量是栽培基質的主要目的。無土栽培觀葉植物可供選擇的基質很多,常見的基質有:

珍珠岩、蛭石、陶粒、沙粒、泥炭、鋸末、聚苯乙烯泡沫、浮石、玻璃纖維、岩棉、棉粒皮、甘蔗渣等。

其中,陶粒是最常用的一種,它有一定的比重,固定植株的作用較好。蛭石屬於雲母類礦物,具有較好的保水性和緩衝性,並含有一些花卉所需的礦物質;岩棉是國外新興起的一種無土基質,它具有比重小、幹淨美觀的優點,也常用在屋頂花園的設計中。

基質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單獨使用,另一種是混合或分層使用。陶粒、岩棉和沙粒應單獨使用,而珍珠岩和蛭石、泥炭可按1:1混合,泥炭與沙粒則為3:1的混合比例。栽培時,還應根據植株的大小、植株的體重、持水力和容氣量等因素,來選擇基質。

選好基質後,先要對其進行消毒,家庭可用熱水澆、用鍋蒸、上鍋炒等方法,或噴淋幾次0.2%的高錳酸鉀溶液。

我國北京植物園40年來一直用泥炭土、沙等盆栽基質栽培了大量的溫室植物,絕大多數是成功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盆栽的條件,使過去用普通培養土時複雜的澆水、施肥工作變得簡單、容易掌握了。

愛好養花的朋友們,在進行盆花的基質栽培時,可參照一般盆栽方法,隻將盆土改用上述基質,並用營養液澆灌代替澆水和施肥。

4營養液酸堿度的調節

不同花卉對酸堿度的要求不同。使用一般飲用水配製的霍格蘭等人研究的營養液配方,雖然適用多種花卉,但不能適用全部花卉。因此,使用這種營養液時應根據不同種類花卉的需要適當調整其酸堿度。pH值等於7表示中性,pH值大於7表示堿性,pH值小於7表示酸性。測定營養液的pH值,最簡便的方法是用精密試紙,更精密的測定可采用酸度計。如pH值偏高,表示營養液偏堿性,可加入適量硫酸或磷酸進行校正中合;如pH值偏低,表示營養液偏酸性,應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液進行校正中和。營養液在使用過程中,通常培養1~2周以後,pH值一般就要降低1左右,此時應及時再進行調整。

5配製和使用營養液酸的注意事項

配製營養液時一定不要使用金屬容器,更不能用金屬容器存放營養液,而應當使用陶瓷、搪瓷、塑料及玻璃器皿,以避免發生化學反應,使營養液變質。

使用營養液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一是無土栽培時,在花卉生長正常的情況下,當營養液減少時隻需添加新水,而不必補充營養液;二是在向水培槽或大麵積無土栽培基質上添加補充營養液時,應從不同部位分別倒入,各注液點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3米,以使營養成分均勻分布,這樣有利於無土栽培的花卉均衡吸收營養。

6家庭無土栽培法

在一般家庭條件下使用營養液養花,通常可用塑料盆等容器,用蛭石等作基質。栽植時先把各種基質按一定比例混合或單獨裝入塑料盆內,再將已長出了3~5片葉子的幼苗栽植在盆中央。栽前先把帶土的根係放在清水中,輕輕地把根泥洗淨,再把根部放入比正常濃度營養液稀5~10倍的溶液中浸泡約10分鍾,讓其充分吸收養分。栽好後再鋪一層石英砂或小石子,使植株固定,並立即從容器四周澆放0.5倍的營養液,直至盆底排水孔有營養液流出為止。以後每隔1~3天澆1次水,7~10天澆1次稀營養液,待植株恢複正常生長後再澆正常濃度的營養液。

澆營養液的次數及用量,要根據花卉種類、植株大小、不同生長發育階段、不同季節及放置地點等而定。一般室內盆花生長期間大苗每7~15天澆1次營養液,小苗每15~20天澆1次。一般花盆內徑為20厘米左右的陽性花卉,每次約澆營養液100毫升,陰性花卉用量應酌減。如果使用的是長效花肥,其用量要參考產品說明書。對於初養花者來說,澆營養液時要注意適量,寧可少些,不可過多,若施用過多常易造成焦葉等為害。

無土養花除應注意掌握澆營養液的時間和用量外,還要根據不同種類花卉對水分的需要量及時做好澆水工作,以保持基質經常濕潤,才能使花卉健壯生長。

為了避免營養液流失,最好選用不漏水的容器。因為容器漏水不但損失營養液,而且也容易形成鹽分積累,從而影響花卉生長發育。適合家庭使用的容器可設計成兩部分,上麵為一個裝有基質的花盆(底部多孔),把花苗栽入其中;下麵安裝上一個不漏水的裝營養液的容器。使用這種容器栽植時,植株根係未伸入營養液前則需適當多澆些水,每5~7天澆少量稀營養液,待根係伸入營養液後即轉入正常管理。

根據花卉生長習性定期加營養液和水,一般每月要徹底更換1次營養液,並洗淨盛營養液的容器。平時容器內裝營養液的數量約為容器深度的2/3為好,若裝得過多,不留孔隙,使根係全部泡在營養液中,則會因空氣不足使之缺氧而引起爛根。用無土栽培的花卉,平時的養護管理工作與土培法基本相同,也需要根據每種花卉的習性給予適合其生長發育的光、溫、濕等環境條件。三、盆花的四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