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粒種子因顆粒較小,不易撒勻,可以根據種子多少,用適量的細園土或養土、草木灰或細黃沙與種子混合,拌勻後用撒播方法均勻撒在苗床上,不需要另行蓋土。播種後,再用木板稍微鎮壓一下,使種子與土壤密接。
播種後,如果是露地播種的可用噴壺澆水,但注意不可過量,水分太多會使種子浮起來聚集一堆。要分數次噴澆,使水分慢慢滲透;盆播的可用盆內透水法,將盆的下半截浸入水中,使水從盆底排水孔徐徐滲入,至盆土濕潤為止。然後放在陰涼通風處,用玻璃蓋上。盆土再幹燥時用細噴霧器噴霧澆水。
露地播種的,在播種後應及時在苗床上蓋些稻草,然後用噴壺澆水,這樣就可以防止雨水衝刷,避免衝掉種子或泥土板結。
播種細粒種子,要播得早。多數種子一般都可早播半個月,有的可提早一個月,使種子內部物質逐步轉化,有利於出苗早,出苗齊,長得健壯。若播種太晚,因氣溫已經升高,易造成種子腐爛。
播種後要注意保溫。盆播的可以放在較暖處,並用玻璃罩、塑料套等遮蓋。最好能較長時間保持比外麵的溫度稍高,這樣可促使種子提早發芽。
注意播種後,盆內表土未見白即應澆水,如果表土見白,表明盆土已幹,不利於種子萌發。盆栽花木一般要求見幹見濕,即表土見白再澆水。但盆播種子卻不能如此,因為種子萌發尚無根須貯水,一旦遇幹,萌發就要停止,幼芽就要萎縮。受傷或死亡。所以盆土要一直保持較高的濕度,地播的亦應如此。
注意播種後不能見光。多數種子發芽並不需要光線和陽光。陽光直射會加速盆土表層幹燥,使種子缺水。地播的也不例外。
要避免風吹,因為風吹也會加速土壤幹燥。
總之,春播要做到早、暖、濕,其中最關鍵的是保持土壤濕潤。種子從播種到發芽生根,一般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隻要有一兩天不小心,即會造成盆土過幹,影響種子萌發。
種子在發芽時呼吸活動旺盛,要有一定的空氣、溫度、水分及光線條件。種子發芽的溫度,一般以保持15℃左右為宜(熱帶花卉為18℃~20℃);水分更是種子發芽必不可少的條件,缺水則發芽緩慢甚至不發芽,但是,土壤水分過多,也會因通氣不良造成爛種;一般的花卉種子在發芽階段僅需漫射光,但大岩桐、薄色花、四季櫻草、秋海棠等,卻要求有充足的光線。
7花卉播種後的管理
花卉播種後,先要掌握好澆水,澆水要均勻,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稍現幹燥即用細孔噴壺噴水,不可使土壤出現過幹、過濕現象。播種初期可稍濕潤一些,確保種子發芽,往後水分則不可過多。如果天氣炎熱,土壤幹燥,可用細孔噴壺每天清晨或傍晚噴水1~2次。露地播種在雨季要防止積水,苗床旁邊應開溝排水。夏季陣雨較多,為防止雨水衝刷,苗床上麵可蓋一薄層稻草或麥稈,提高種子發芽率。盆播草花種子,采用盆底透水法浸透水後約3~4天可不澆水,以後根據盆土幹濕程度再噴水。盆上可以加蓋玻璃,放在室內或室外半陰場所,傍晚可將玻璃揭去,或用筷子架起以利通風透氣,白天仍然蓋好,保持盆內濕度。
播種後,要經常檢查出苗情況,發現種子已經發芽出苗,應將覆蓋物揭去,使幼苗逐漸見到陽光;如果覆蓋時間過長,幼苗容易發生徒長,生長柔弱。由於幼苗吸收能力差,組織柔弱,拆除覆蓋物之後,不能放在烈日下。夏秋陽光強烈時,需要做好遮陰工作。另外,早春室內播種的,由於趨光性作用,幼苗常常向南傾斜,為此每隔數日就要轉動播種盆,以保證幼苗的直立生長。
種子發芽出苗後,要逐漸減少澆水,使幼苗茁壯成長,大雨期間注意防雨。在幼苗長出1~2片真葉後,可施5%腐熟液肥一次,促使幼苗生長健壯,但肥液不可過濃,以免燒壞幼苗。
真葉出現後應做好間苗工作,擴大幼苗間距,使苗株生長健壯。盆栽的間苗可以和移植同時進行。起苗前先用細孔噴壺澆水,後用細尖筷子起苗移植,這樣可以減少幼苗根部損傷,間苗後需立即澆水,以免留苗部分土壤鬆動。間苗也可以分幾次進行。在幼苗長到4~5片真葉時便可以進行定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