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法:將種子采後曬幹翌春播於花盆內,盆土可用山泥或鬆末土拌粗沙,插後稍覆淺土,溫度保持在18℃左右,半個月後即可發芽。夏季置蔭棚下,冬季防霜凍,第二年春季移栽4~5年才能開花。多用於雜交培育新品種。
高枝換頭法:早春用杜鵑單瓣花品種“粉大葉”或“東方紅”做砧木。選花色豔麗、花冠大、花瓣層多的優良品種作接穗。在砧木適當高度的位置上,平截去頭,留下的砧木高3~5厘米,用左手捏住砧木主幹,右手持刀在砧木截斷處的中央,向下劈深約5毫米的切口。剪取粗細與砧木相同,且木質程度與砧木劈口處相同或相近的接穗,長2~3厘米,去掉3~5枚葉片,然後用刀把接穗削成楔形,插進砧木劈口處,以離手不掉即可。將接穗稍微傾斜一點,傾斜不能太大。用塑料條捆綁,不必綁得太緊。嫁接後用塑料袋套在花盆上,下口與花盆綁緊,保持花盆中的水分和溫度。花盆可見弱光,不能放在陽光下直曬。20天嫁接成活後去塑料袋。接口下不能有砧木的枝芽。這樣能使花枝生長快、健壯、不發生變異。六、山茶花
1山茶花的形態習性
山茶花原產於我國,栽培曆史悠久,在我國西南、華南、華東地區均有栽培。一般能耐陰,在半陰半陽的疏林邊生長最好,花諺:“陰茶花,陽牡丹。不陰不陽四季蘭”。山茶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怕寒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18~25℃,溫度超過35℃以上時,易引起嫩葉灼傷變黃。山茶忌堿性土壤,因根肉質脆弱,喜歡土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如果土壤黏重,因排水不良或澆水過多,會使根部發黑腐爛,葉片脫落而死亡。
山茶花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呈灰褐色,平滑無毛,枝條從主幹上抽出,小枝稍有棱狀,棕褐色,稍粗糙。單葉互生、革質,呈長橢圓形或卵圓披針形,葉表麵為深綠色有光澤,葉背為黃綠色;葉片大小因品種不同而異,邊緣有細鋸齒,有些品種全緣。花芽形成於秋季,花蕾為卵圓形,外被鱗片,上有茸毛。花單生或對生於枝頂或枝腋;萼片5片或更多,覆瓦狀排列;花有紅、白、淡紅或雜有斑紋等花色變化;雄蕊多數。蒴果淡綠而表麵光滑。種子呈球形或有棱,無胚乳。花期在10月至次年3月。
山茶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其花朵五彩繽紛,豔而不妖,麗而不媚。寒冬臘月嚴寒徹骨,山茶花雪裏舒蕊,冒寒而開,生機盎然。山茶周年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其壽命長達千年,不同品種,不同樹姿;不同花期,不同色彩,饒富詩情畫意。山茶繁花似錦次第開,盛開數月耐久絕倫。陸遊詩:“雪裏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社酒香浮甕,春蔬綠滿盤。山茶雖慰眼,不似雲海看。”都描寫了山茶的花色及花期。
山茶根據花瓣的排列形式可分為單瓣、文瓣、武瓣三個群和五個亞群。
2山茶花的栽培
山茶花的土壤要求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盆栽用園土或竹根泥和堆肥相混合,放在樹蔭下。3~9月結合澆水,每月施淡肥1次,用油餅水、人糞尿,均以腐熟稀薄為宜。地栽可在9~10月結合鬆土在根部埋土施肥。在6~7月適當摘除頂梢花蕾,每枝頂端僅留1~2朵。其生長適宜溫度為18~25℃,相對濕度為30%左右。早春及晚秋2~3天澆1次水,夏季每天早晚在葉麵澆水1~2次,雨季防積水爛根。
3山茶花的催花技術
山茶花的催花技術是用赤黴素進行催花處理,這樣花朵開得大、開得好而且早。赤黴素種類多達30餘種,其中活性最大,效果明顯的是“GA3”。實踐證明,赤黴素處理的茶花有以下優點:
一般情況下可使花期提早30~40天開放。對於早花品種,9月底前可開花,中花品種11~12月份可開花,晚花品種次年2~3月份可開花。
通常可使花徑增加30%左右。
可使花色更加鮮豔奪目。特別對於紅色、粉色或複色品種,用赤黴素催花處理後,花色會變得鮮嫩,甚至出現紫色或藍色花。
花瓣質地增厚,整個花朵更加堅挺,有時花瓣邊緣會出現規則的鋸齒狀。
可相對延長開花期。對不同花期的品種或者同一植株的不同花蕾,分階段進行催花處理,能使整個花期達到7~8月之久。
茶花的催花處理方法十分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切芽滴藥法,用刀片將臨近待處理花蕾的一個營養芽橫向切支1/3,然後用皮頭滴管或注射器在切口處滴1滴1%的赤黴素水溶液,催花處理便完成了。二是削蕾塗藥法;用刀片在待處理的花蕾頂尖薄薄地削去約1~2毫米,再將醮有0.1%赤黴素水溶液的藥棉用鑷子小心覆蓋在花蕾頂尖的削口上,每隔30天重複塗1次,連續3次。可用出售的赤黴素粉劑。粉劑先用少量酒精或衡堿溶液(如氨水、氫氧化鈉溶液等)溶解後,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市售的赤黴素水劑,則直接加水稀釋即可使用。
應該注意的是,每株茶花用赤黴素處理的花數不應超過總花量的1/4,每星期人工處理幾個花蕾,適當拉大處理間隔時間,以使被處理的花蕾能陸續開放,從而延長茶花的欣賞時間。所用赤黴素濃度,隨著季節的推後,應適當減少。如8~9月切芽滴入法所用的濃度為1%,10月份則為1.3%,11月份1.5%,12月份為2.2%。在催花處理後,由於花蕾迅速膨大,應加肥水管理,多施磷鉀肥。如果碰到簇狀花,赤黴素處理前應將多餘的花蕾疏掉,隻留1個健壯的飽滿的花蕾,再滴加赤黴素液催花。
4山茶花的繁殖
扡插法:在4~7月份最為適宜。選擇當年生、粗壯、無病蟲害的嫩枝作插條,插條長約10厘米,上留頂芽1個,側芽1個,葉片2~3片,下部葉片全部除去,將插條先在萘乙酸或吲哚丁酸(濃度200ppm~500ppm)的溶液中浸8~12小時,再用清水洗淨,插入備有細砂或蛭石的苗床或盆裏,防止陽光直射。插入後及時澆水,晴天噴水2~3次,以保持土壤濕潤。陰雨天,不必遮陽,精心管理60~70天就有新根發出。
壓條法:一般在4月份,選當年生的嫩枝條,入土部分用刀刻傷或環狀剝皮,然後將切口壓入土裏,常保持土壤濕潤,生根後剪離母株。
劈接法:2~3月份選用生長健壯的單瓣類山茶或用油茶種子的實生苗作砧木,用當年優良品種的新梢為接穗,接穗帶1~2片葉,基部削成1厘米呈楔形。在砧木距根頸3~5厘米處截斷,然後縱切2厘米深將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內讓砧木和接穗形成層對準,並用麻綁緊,放在陰涼處。6~7月用靠接法進行嫁接。七、桂花
1桂花的形態習性
桂花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冠呈圓球形,樹幹粗糙為灰白色,樹葉繁茂。葉革質,對生,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幼葉邊緣有鋸齒。花序簇生於葉腋,花梗纖細;花冠為黃白色,極芳香。花期在9~10月。核果為橢圓形紫黑色,俗稱桂子,在10~11月成熟。
桂花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曆史。桂花枝葉繁茂,常年翠綠,樹姿優美,花香濃鬱。古詩吟詠桂花的名句有很多,“風流直欲占秋光,葉底深藏粟蕊黃。共道幽香聞十裏,絕知芳譽亙千鄉。”人們還常把桂花視作崇高、美好、幸福、文雅、勝利和吉祥的象征,以“桂冠”表示榮耀,以“蟾宮折桂”示意事業青雲直上,飛黃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