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常見木本花卉的培育2(1 / 3)

第三章常見木本花卉的培育2

四、玉蘭

1玉蘭的形態習性

玉蘭原產我國,在東部森林中有野生,在我國園林中栽培悠久。玉蘭性喜陽光和溫暖的氣候,肉質根,忌水濕,宜栽在幹燥,肥沃且排水好微帶酸性的沙壤土中。玉蘭是重要的早春花木,多配植在庭院及建築物前麵。花瓣肥厚清香可食,種子可榨油,樹皮和花蕾可供藥用。

玉蘭為落葉小喬木,小枝淡灰色,嫩枝及芽外披黃色短柔毛。冬芽大,密生灰綠或灰綠黃色絨毛。葉互生,倒卵形,葉端突尖,表麵有光澤、背麵順脈上有絨毛,淡綠色,全緣;花先葉開放,單生枝頂為鍾狀,白色有清香,直徑12~15厘米;花瓣9片,肉質,矩圓狀倒卵形,每1片排成1輪;雄蕊多數,在伸長的花托下部螺旋狀排列;雌蕊多數,排列在花托上部,果實在6~7月成熟。

“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須九畹始征蘭。”玉蘭的一枝一朵花,都開在枝梢,潔白如玉,香似蘭,形似蓮。一株開花數百朵,爛漫壯觀,如白雲雪濤,故又名白玉蘭,為我國傳統名貴觀花樹。玉蘭的變種二喬玉蘭(紫砂玉蘭),樹形較矮、枝葉細瘦,花白色,背帶淡紫色,是玉蘭和紫玉蘭的雜交品種。

2玉蘭的栽培

玉蘭樹壽命長,根係發達完整,不宜裸根移植,移栽時要帶土坨,所以定植時要認真選好位置,栽後就不要輕易搬動。定植玉蘭時要選背風向陽、溫暖濕潤、側方有遮蔭的地方,玉蘭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或微堿性土都可適應,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為適宜。

定植時,每穴要施腐熟堆肥數鍬,栽好後連澆數次透水。栽後最初兩年要防寒保護越冬。玉蘭喜肥,每年至少要施肥2次,第一次在頭一年入冬時結合澆封凍水施用,於樹冠邊緣,在地上開一條深20厘米、寬30厘米的外形溝,將腐熟糞肥均勻撒入溝中,然後埋土澆凍水。開花後5~6月份可再施追肥1次,以利花芽的形成,用腐熟液肥或複合肥均可。玉蘭長期生長在偏堿性土壤中時,常因缺鐵而使嫩芽變黃,妨礙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嚴重時生長遲緩,花芽縮小,甚至使枝葉幹枯。可用0.1%硫酸亞鐵於下午4時噴灑葉麵。

玉蘭生長季節要保持土壤濕潤,每月要澆透水1次,因土壤幹旱會導致花芽脫落,影響翌年開花,但雨季停澆,並注意排水防澇。11月中旬澆足凍水,水滲下後及時封土,以使花木安全越冬,防止早春抽條。

玉蘭秋季落葉後要適度修剪,除應剪去枯病枝外,對短於15厘米的中枝及短枝一般不剪,對長枝要剪短12~15厘米。剪口要平滑並微外斜,剪口距芽不短於5毫米。玉蘭枝幹愈傷能力差,剪後如能及時在傷口處塗抹波爾多液等防腐劑更好。

玉蘭枝條不多,一般不用修剪,但作觀賞用不留種的,可於花謝後,將花柄剪去,以免浪費體內養分。另外當樹勢衰老,開花稀少時,可用修剪進行複壯。具體做法是在剛發葉時,將生長不良的枝條從基部剪去,然後在與樹冠外圍等距離的地麵開一圈溝,以利於施肥澆水,促使發新枝。如新枝過多,可進行整形修剪,擇優保留,約再過2~3年,便可正常開花。

玉蘭枝條傷口愈合能力差,一般以少修剪或不修剪為宜。但為培養合理的樹形,幼苗期應注意主幹和主枝的合理布局。對於大樹則疏剪徒長枝、枯幹枝、病蟲枝、內向枝、交叉枝,使養分集中,促進多開花、開大花。整形修剪在花謝後展葉前,如不留種應剪掉殘花。

玉蘭對溫度很敏感,冬季溫暖時,花可以提前開放。另外盆栽玉蘭或大枝插瓶,提前1~2個月放在溫室裏,可在元旦或春節開放。

3玉蘭的繁殖

玉蘭可采用播種法、扡插法、嫁接法進行繁殖。

播種法:9月中下旬玉蘭種子成熟後,隨采隨播。也可將種子砂藏到第2年3~4月播種。育苗地施足基肥,整幹耙細打畦。播後覆土2厘米,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2個月後可出苗,夏季適當遮陽,第2年春再移栽。

扡插法:6~7月份選白玉蘭一年生枝條,剪插穗10~15厘米,上部2片葉剪去一半,然後在25ppm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20小時,促進生根,扡插後注意遮陽、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嫁接法:繁殖玉蘭常用的嫁接方法有芽接和切接。選2~3年生壯實生苗作砧木,芽接6~8月份進行,在秋季切接成活率高。切接後嫁接植株全部用土覆蓋,第2年4~5月扒去覆土,也可在6~7月份進行靠接。五、杜鵑花

1杜鵑花的形態習性

杜鵑花屬落葉或常綠灌木,花形為漏鬥狀,有單瓣和重瓣之分,花色有紫、紅、粉紅、白、黃等色,花期在春天或夏天。原產於我國西南部和中部,以及印度、緬甸與我國接壤處。

杜鵑花性喜陽光充足、通風涼爽和濕潤的環境,夏季忌烈日曝曬。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微酸性土壤,忌含石灰質的堿土或黏質土壤。杜鵑花怕澇怕旱、忌濃肥。盆栽可用腐葉土、園土、河沙按5∶2∶3比例,並加入少量豆質或骨質肥料混勻作盆土。廣州地區多用塘泥種植。栽植時宜壓緊土粒,切勿種植過深,否則會爛頭。

杜鵑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栽培曆史悠久。李白詩雲:“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子規鳥就是杜鵑鳥。杜鵑花開的春季,恰是杜鵑鳥引吭高歌的時候。“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據說杜鵑花的名稱也由此而來,杜鵑花色彩豔麗,性格堅強,深山峽穀到處可以生長。每年春天杜鵑花開,萬山紅遍,繡滿大地,美不勝收。我國是杜鵑花的主要產地,全世界的杜鵑花約有800多個品種,我國就占有650多個品種。

2杜鵑花的栽培

杜鵑雖喜肥,但濃肥易爛,應多用稀礬肥水、魚腥水、草汁、餅肥,每周一次。梅雨天改施幹肥,將餅肥碾末撒施盆麵,任其雨淋,自行分解。夏日需遮蔭,每天澆水一次,並澆足,其後經常檢查盆土,見幹即澆水。秋季宜稍幹,以提高耐寒力。冬季要防寒,每隔2~3天澆水一次。修剪工作根據樹勢而定,多於花後進行,杜鵑常見病蟲害有褐斑病、紅蜘蛛、軍配蟲等應及時防治。

病蟲防治以預防為主,冬季和春冬新梢萌發前,用托布津600~800倍液或等量波爾多液噴灑花盆、盆土和植株2~3次。新芽萌發後,用50%的可濕性多菌靈600倍液噴灑,每周1次,連噴3次。盛夏時節,易發生紅蜘蛛,可用50%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噴殺。

3杜鵑花的繁殖

杜鵑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繁殖:

扡插法:每年4~7月,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的嫩枝或木質化的粗壯新枝為插穗。長5~12厘米,插條剪口成“馬蹄形”,以利生根。除去下部葉片,上部保留2~3片葉,並把保留葉剪去一半。隨采隨插,不要久停,最好以砂土、山泥或蛭石作扡插基質。扡插深度為插條的一半。插後澆透水,放置蔭棚下,注意經常噴水,保持土壤濕潤。1~2個月杜鵑即可生根成活。有些地區氣溫低,扡插後盆上應罩塑料薄膜以達到密封有保溫保濕的作用。

切接法:4~5月用野生毛白杜鵑花作砧木,采用優良品種杜鵑花的新梢作為接穗,接後套上塑料袋,3個月愈合。如果用嫩枝劈接,春、秋兩季最好,嫁接後20天即可成活。1個月以後可去除綁紮物,使苗木正常生長。

靠接法:4~8月以毛白杜鵑花做砧木,選優良品種杜鵑做接穗,進行靠接,成活後第二年分栽。

高空壓條法:一般在春杜鵑花後進行,夏杜鵑6月份進行。選取1~3年生長健壯的粗壯枝進行環狀剝皮,在剝皮處綁上塑料薄膜,裏麵裝上潮濕的鬆末土和粗砂,保持濕潤。2~4個月生根,生根後剪下分栽,放置陰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