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常見宿根球根花卉的培育3(1 / 3)

第五章常見宿根球根花卉的培育3

十一、仙客來

1仙客來的形態習性

仙客來原產地中海沿岸。性喜涼爽、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境,秋、冬、春季為其生長季,夏季休眠;仙客來要求疏鬆、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土壤,生長發育適溫15~25℃,土壤pH值為6~6.5,要求空氣濕度60%~70%。

仙客來塊莖為扁球形,深褐色。葉片為心髒形,葉麵為綠色並有白色斑紋,葉背為紫紅色,葉緣呈鋸齒狀,葉梗及花梗從球莖生長點處抽出,花梗細長,頂生一花,花瓣共5片,並向上反卷,花色有紅、白、粉、紫等顏色,有的帶芳香。花期在冬、春季。

2仙客來的灌溉施肥

仙客來在小苗長出3~5片葉子時,移栽在10~15厘米大的盆內,種植時盆土不必壓實。讓球莖頂端露出表土為宜。栽後保持表土濕潤,澆水不能過量。每2周施一次以磷、鉀為主的複合肥。

3~4月氣溫轉暖,仙客來的發葉增多,宜換稍大的盆,球莖露出盆土1/3。換盆後應噴水,注意每7~10天追施1次肥,使葉片肥厚,植株旺盛。隨氣溫升高,光漸強時宜遮陽,防葉片曬焦發黃和灼傷。

5~6月應將仙客來放在室外蔭棚下,保持通風和氣溫涼爽及濕度大的環境,經常向地麵噴水降低溫度。

7~8月仙客來的莖極易腐爛,植株應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中午向蔭棚和地麵灑水。並嚴格控製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停止施肥。

9月初仙客來球莖新芽開始萌發,可將球莖從盆中取出,更換新土。盆土配比以園田土4份、細爐渣3份、餅肥渣3份混勻。栽後澆透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10月下旬入房,待出現花蕾時再施磷、鉀肥。施肥和澆水時不要弄髒葉片、不要淹沒球頸以防腐爛。

冬季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5~20℃,自11月份起仙客來開始開花。若噴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大色豔。冬、春為仙客來旺盛生長期,為使花蕾繁茂,應給充足的光照,加強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濕潤。但花期不要多施肥,尤其要少施氮肥,以防枝葉徒長,縮短花朵壽命。仙客來花期為4個月,常有老葉和老花退化,注意去掉黃葉和老花,減少養分消耗。花後應停止施肥,控製澆水。

為選育新種,在盛花期可選擇花色鮮豔、花形美觀、生長健壯,並具有香味的植株作為留種母株。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控製盆土稍幹燥,使花朵自然下垂。

采用異花授粉者,應在花開時及時進行人工授粉。受精後,花梗彎曲下垂,3個月後果實成熟,待先端開裂時,切取花梗,放於通風幹燥處,選取優良種子備用。

仙客來老球可生長開花,花數多達50朵以上,但花期晚。老球3~4年後,生長勢漸弱,且球莖易腐爛,一般4年後的老球不宜再用。

3仙客來的繁殖

仙客來多用播種法進行繁殖。播種時間以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為好,這樣可使仙客來的幼苗避過炎夏及寒冬。

為提高仙客來種子發芽速度,可用溫水浸泡種子2~3小時,再用紗布包好,在25℃溫度下經2天催芽,這樣入土後半個月即可出芽。種子播於盆內後,上麵覆土不要太厚,0.5~1厘米即可,盆上應蓋玻璃或塑料薄膜,但不要蓋得太嚴,然後放在室內陰涼處,用浸盆法保持盆土濕潤,氣溫保持在18~20℃。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要及時分栽,如移苗遲了,植株纖弱,就不能形成球莖。苗上盆後需放陰涼處緩苗,逐步見陽光。半個月後可每周施肥1次,生長期間盆土不宜過濕或經烈日高溫。

仙客來也可用葉扡插和塊莖分割法來繁殖。葉插於3~4月或9~10月進行,切下葉片時葉柄必須帶一部分塊莖,所帶塊莖越大,發根成苗越快。插床一定要通氣保濕,一般多用蛭石作插床基質。塊莖分割法繁殖可於花後的5月進行。切除塊莖上部1/3作葉插材料後,下部球莖仍保留在土中,在切麵上即會生出不定芽,經3~4個月,將帶新芽的塊莖分割移栽即可。這種方法育苗比播種快,開花早且能保持品種特性。十二、曇花1曇花的形態習性

曇花原產墨西哥、印度。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耐旱、耐半陰但不耐寒,夏天不宜曝曬於烈日下,曇花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怕積水。

曇花為多年生常綠肉質植物。老莖為圓柱形,節間距較長。莖為浪形較堅厚。花大且生長在莖節邊緣的波凹處。但無花梗,花萼呈筒狀,紅色,花重瓣為純白色。6~8月開花,多數於晚上開放。

2曇花的栽培

盆栽曇花盆土宜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盆底可放些骨粉,或墊入蹄片作基肥,開花前後多施幾次稀薄的油餅水。越冬最適溫度為15℃左右。同時還應注意以下要點:

盆土要求:栽培曇花宜用含腐殖質較多的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可用粗沙3份、腐葉土或泥炭土3份、園土3份、有機肥料1份配製。加少量過磷酸鈣或骨粉酸劑混勻後使用。

栽培溫度:曇花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3~20℃,故夏季酷熱要放在通風良好的半陰處,不可日光直射。冬季宜保持在10℃左右,溫度太低影響花芽的形成,且越冬困難。溫度太高,又會使它抽生新的莖枝,消耗營養,也影響花芽形成及來年開花。

澆水適量:曇花適宜稍濕潤不積水的環境,澆水量應根據季節而定。冬季溫度低,應控製澆水,以不過幹為宜,春季應增加澆水量。夏季生長季節要充分澆水,以滿足生長期的需要。但澆水要掌握間幹間濕的原則,不能長期積水。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宜,並且注意在花蕾期不宜澆大水,以免造成落蕾。

施肥得當:施肥的種類要以低氮高鉀的複合肥料為宜,不宜單一大量施用氮肥。要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不宜施濃肥,以免植株遭受肥害。一般來說,生長期間每半個月施1次充分腐熟並稀釋的肥水為宜,現蕾後要停施氮肥,多施骨粉或過磷酸鈣,以促使花多花大。花凋謝後應施氮肥1~2次。在冬季溫度偏低或夏季溫度偏高時,不宜施肥。

修枝整形:曇花的枝莖比較柔軟,一般在盆內可用竹棍紮支架,將莖枝固定,形成不同的造型。這樣既可提高觀賞價值,又可避免枝莖互相遮擋,影響透氣性。曇花的莖長到一定數量後要適當控製其生長,可將基部長出的新芽剪掉,同進也應把花莖頂部長出的細新枝摘除。這些軟弱莖一般發育不好,不能孕育花蕾。

3曇花的繁殖

曇花可用扡插和播種法繁殖,扡插簡便易行,又可縮短開花時間。因此多用此法。扡插在5~6月進行最為適宜。選用的插條要為生長健壯、充實的變態莖。不宜過嫩。將插條剪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放在通風良好處晾2~3天,使切口幹燥,然後再扡插。插入深度為插條的1/3。插後需保持土壤潮潤,在18~25℃的溫度條件下,20~30天即可生根。插種苗生長較慢,需要4~5年才能開花。十三、蘆薈

1蘆薈的形態習性

蘆薈原產非洲南部、地中海、印度。我國雲南省的元江地區也有野生蘆薈分布,現各地溫室均有栽培。蘆薈喜光,喜暖熱、幹燥的環境,不耐寒。

蘆薈為多年生常綠多肉的植物。莖節較短,直立,葉輪生、肥厚而多肉,多汁呈藍綠色,狹披針形、長漸尖,莖部闊,邊緣有針狀刺。總狀花序自葉叢中抽出。小花密集,為橙花色並帶有紅色斑點,十分美麗。花萼為綠色,花期在7~8月。朔果為三角形。

2蘆薈的栽培

蘆薈宜盆栽觀賞,冬季室溫不得低於5℃,不需要大水大肥。生長期宜稍濕,休眠期宜幹。蘆薈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壤土。不耐陰,冬季要少澆水,使其充分見光。全年可追肥4~5次,蘆薈生長較快,在扡插苗成活後的頭幾年,應在每年春季出室時換土1次,夏季要放在通風、有散光的地方。

蘆薈性喜溫暖、幹燥環境,宜在沙壤土中生長。盆栽蘆薈切勿水量過大,防止根腐爛。蘆薈肉質葉內貯存大量水分,具有極強的耐旱力。

在生長季節,蘆薈宜每兩周施用1次經發酵的有機肥(濃度為0.1~0.2%)。如豆餅、麻醬渣浸泡液,也可選用黃豆浸泡液,可將黃豆用溫水泡開,然後用沸水燙一下,取黃豆泡爛在玻璃罐頭瓶內,泡豆水用後再加清水浸泡,每瓶可連續泡3次。此外,也可少量施些複合化肥。

3蘆薈的管理

蘆薈不耐寒,立秋後要置於室內向陽處。可分株或扡插繁殖。分株在早春結合換盆進行;扡插四季皆可,剪取頂枝,經晾曬2~3天後,直接插入素沙土內,25℃約30天生根。新株上盆後,須在花蔭處緩苗3~5天,然後移至向陽處蒔養。

盆栽蘆薈經過2~3年的生長,葉片逐漸增大增多,常會由於頭重腳輕而倒伏。可采用下述方法,既可有效地防止倒伏,又可使植株越長越壯:

在蘆薈生長季節(濕條件下四季均可進行),用利刀將有倒伏跡象的蘆薈從恰當的位置切主莖,原盆加強肥水管理,待長出腳芽後可切下扡插。切下的主莖部先去掉基部幾片葉,然後放在幹燥通風處晾1~2天,待切口幹後用排水良好的培養土直接上盆。

上盆後夏季應遮蔭,避雨;冬季置室內陽光充足處,溫度保持18℃以上。基質幹時及時澆透水,經一個月左右就會生根成活。植株生長2~3年後可再依上述方法處理,如此處理蘆薈的植株就會越來越壯,觀賞價值也越來越高。

現代科學分析,蘆薈含有大量天然蛋白質、維生素、葉綠素、活性酶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蘆薈大黃素、蘆薈甙、水解產生蘆薈瀉素等70多種成分。它具有催瀉、健胃、通經、解毒、消腫、止痛、止癢、清熱、通便、涼血、抗炎、抗菌、抗腫瘤、抗潰瘍等藥理作用,對腸胃病、肝病、糖尿病、心髒病、高血壓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尤其對各種灼傷、燙傷、曬傷有顯著療效,且有抑製過濾性病毒、黴菌和癌細胞的作用。十四、仙人掌

1仙人掌的形態習性

仙人掌原產墨西哥及南美熱帶地區、中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區。現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仙人掌喜陽光直射、不耐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