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接法:利用靠接可得一株兩苗,其方法與蓋頭皮靠接法相同,隻是在接穗成活後,從接穗的接口處向下保留10~12厘米長的枝條剪離母株,隨時將接穗下端的剪口插入盆土中,然後正常管理,待剪口處生根後,再從靠接的接口處下端剪斷。既可以得一株靠接苗,又可以得一株扡插苗。
高空壓條:每年5~7月份選擇生長健壯的高枝條或者結果枝,在適當部位由下向上斜向進行刻傷,在刻傷處放一小石片,然後用油毛氈或塑料薄膜套在刻傷處,下口綁緊,裝上濕土,每天澆水,1個月後即可生根,8月份可以從母株上剪下移入盆內,放在陰涼處,保持盆土濕潤。
扡插法:每年4~8月選生長健壯的枝條,先截成長約12厘米的插穗,插穗上有4~5個芽,然後插入苗床或盆內,插深6~8厘米,上端留2個芽,插後澆透水,20~30天即可生根。也可在2月份埋條,即將插穗每50根為一捆,埋入室內土中,埋深3~5厘米,保持土壤濕潤,待4月上中旬,取出埋的插穗,此時愈合組織已產生,再進行室外或盆內扡插,成活率可高達98%。六、南天竹
1南天竹的形態習性
南天竹原產我國及日本,性喜溫暖濕潤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要求半陰條件,在強光直射下生長不良,葉色不正,且難於結實。南天竹不耐寒,北方地區多作盆栽。
南天竹為常綠灌木,高達1~3米,莖直立少有分枝,如竹。葉為三出羽複葉,小葉全緣。花頂生,圓錐花序,白色。果實為球狀漿果,成熟時為紅色。栽培變種有玉果南天竹和五彩南天竹等。
南天竹枝葉稀疏,冠形優美,秋葉變紅且果實累累,經久不落,觀果賞葉俱佳,在古典園林中常與山石配植,格外秀麗。也可植於屋前或牆角,天井等半陰環境。我國民間在春節常用南天竹、臘梅、鬆枝相配插瓶,紅果、黃花、綠葉相映成趣。
2南天竹的栽培
南天竹喜溫暖及多濕的半陰環境。較耐寒,可以在-15℃的條件下不受凍害。所以南天竹的日常管理簡單,生長季節要每20天澆1次透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但開花時間不可過多澆水。立夏後到立秋期間可追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入冬前結合澆封凍水施基肥,每株施肥量為300~500克。觀果期過後至早春萌動前修剪整枝,先剪去幹果柄,再疏剪過密枝,對4~5年的老枝幹要從基部截去。分株繁殖後若地上部分生長不良,也可截幹處理,即將離地麵10厘米處的地上部分全部剪掉,翌春萌發新枝再開花結果。
盆栽天竹3年生苗可用口徑約20厘米的盆。盆土用草炭2份、沙子1份或腐葉土2份、沙子1份配成,以馬蹄角為基肥,於4月初上盆,栽後澆透水放入室內陰處緩苗20天,然後可放到庭院半陰處。5月上旬待新根長出後可每月追施1~2次腐熟液肥。在生長季節要保持盆土濕潤,冬季要放在有陽光的冷涼室內過冬。每3~5年換盆1次。換盆時間多在4月初,要剪去老根、枯根。有介殼蟲為害時,用50%殺螟硫磷1000倍液除治。
南天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宜土質肥沃疏鬆的土壤。培養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盆栽宜於每年早春換盆一次。換盆時,去掉部分陳土和老根,施入基肥,填進新的培養土(幼苗期宜用沙土5份、腐葉土5份、腐熟餅肥末1份混合調製,成株期腐熟餅肥末可加至2份)。
夏季應將南天竹放在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培養,每天澆水時要向葉麵及附近地麵噴水1~2次,以提高空氣的濕度,降低溫度。
水肥要適量。南天竹喜濕潤但怕積水。生長發育期間澆水次數應隨天氣變化而增減,每次都不宜過多。一般春秋季節每天澆水一次,夏季每天澆兩次,保持盆土濕潤即可。開花時,澆水的時間和水量需保持穩定,防止忽多忽少,忽濕忽幹,不然易引起落花落果。冬季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要控製澆水。若澆水過多易使其徒長,妨礙休眠,影響來年開花結果。南天竹喜肥,5~9月可每15~20天施一次稀薄餅肥水,約每兩個月澆一次0.2%的硫酸亞鐵水。幼苗期施液肥宜淡不宜濃(液肥與水按1:10),成株期可稍濃些(液肥與水按1:8),雨季改施幹肥,每月每盆約施肥20~40克。
盆栽10月上中旬應移入室內,入室後放在早晚能受到陽光照射的地方,室溫以不結冰即可。每周用溫水噴洗一次枝葉,以保持葉片清新。
結合換盆,進行修剪整形,從基部疏去枯枝、細弱枝,促使萌發新枝,一般以保留4~5個枝條為宜。
南天竹以其全株披散著綠色的羽狀細葉,秋冬葉叢中夾雜著串串紅色的小漿果而為家庭養花者所喜愛。
南天竹適應性強,性喜半陰、涼爽、濕潤的環境。南天竹喜排水良好的土壤,對土質要求不嚴,盆栽冬季室溫保持在0℃以上即可。夏季應放在室外的陰涼處,高溫幹燥和中午強烈日光曝曬會使葉子變紅。每天澆水的同時,應向附近的地麵灑水,以保持空氣濕潤。
盆栽南天竹往往多數不能結果,主要是生活環境有了改變,以及水肥管理不善或開花時授粉不好所致,所以盆栽南天竹要做好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