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常見觀葉觀果花卉的培育3(2 / 3)

4月間接穗放葉,就可除去塑料袋,或扒開濕土。九、棕竹

1棕竹的形態習性

棕竹原產於我國西南部和東亞。喜溫暖、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怕寒冷和烈日曝曬,要求疏鬆、肥沃的沙壤土。

棕竹為常綠叢生灌木,株高為1~3米,稈細有節,不分枝,上部有褐色網狀纖維葉鞘。葉片集生頂端,有掌狀深裂,通常裂片為7~20片。葉呈條形,長20~25厘米。葉緣有細鋸齒,葉柄細長,兩麵拱凸。花小,黃色。花期在4~5月。棕竹枝繁葉茂,四季常綠。葉形秀麗,姿態瀟灑,美觀清雅,有節如竹。是室內常見的觀葉植物。

2棕竹的栽培

棕竹喜陰濕,夏季應放在蔭棚下,保持濕潤和通風良好的環境。如烈日直曬,葉子易枯焦。10月下旬應將棕竹移進室內向陽處,室溫保持在10~15℃,則可安全越冬,4月份出室。

澆水:棕竹喜土壤濕潤。夏季每天澆水1~2次,立秋後每天澆水一次,冬季可每3~5天澆水一次。常向植株和地麵噴水。

施肥:每月應追施馬蹄片液肥一次,5月下旬宜追施腐熟的餅肥,立秋後則應停止施肥。

3棕竹的繁殖

棕竹一般采用種子繁殖,9~10月采集種子,連穗采下、晾幹,於次年4~5月露地盆播。盆土用素沙土,播後壓實,覆土約3厘米,放置在半蔭處,每2~3天澆水1次,40天後即可發芽,在繁殖過程中,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選種:首先應選取優良的種子,這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條件,要求每株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生長發育健壯;其次要挑選成熟種子,要籽粒飽滿,粒大而重的種子作種。那些種體殘缺、皺縮以及半紅的籽實,應棄之不用。

掌握好采種時間:在南方暮冬先後種子即成熟。成熟種子發芽力強。采收過早,種子未成熟,即使能萌芽,常因胚珠發育不全,或營養不足而芽子夭折。

貯藏:新采收的種子,一般含水分高,種子所含澱粉、蛋白質等物質容易發黴或感染病菌而降低發芽力。因此,對新收種子要進行幹燥處理。通常用陰幹法。若置於陽光下直曬,種皮易褪色,從而會降低種皮防護能力。陰幹後貯藏於陶瓷罐或布袋中,以利於通風換氣,減少發黴條件。

消毒催芽:為使種子發芽整齊,播種前可用45℃溫水浸泡種子48小時。其次要用50%可濕性多菌靈加水250~300倍對種子進行消毒滅黴。滅菌時間,一般掌握在10~15分鍾。然後撈取種子,用清水衝洗,涼幹水分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棕竹性喜溫暖氣候,春播要選在仲夏,氣溫穩定在25℃左右時進行。溫度過低,發芽緩慢;溫度過高,苗床管理麻煩。播好後覆蓋土厚度應為種子直徑的2~3倍。

播後管理:播種前注意介質溫度,床土可稍濕,以供種子吸足水份,以利於種子發芽。中後期,水分不可過多,土壤保持潤而不濕,幹而不裂,利於生長,幼苗出土後應防止陽光灼傷幼苗,遮光率不少於60%;陰雨天或夜晚,應揭去遮蔭物,讓幼苗接受露水和早晚弱光練苗。

其次,要間好苗,對過於稠密的苗要拔小留大,扯密留稀。經過2~3次間苗,再進行定苗,並中耕除草,施稀薄氮肥液提苗。因棕竹苗留床時間長,生長期長,要每間隔2~3周噴托布津滅菌。待幼苗有一定高度時,便可移植。

十、香櫞

1香櫞的形態習性

香櫞原產於亞洲。在我國浙江、福建、廣東、四川一帶普遍栽培,為熱帶樹種。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宜肥沃、排水良好、通氣性佳的沙質壤土。不甚耐寒,冬季越冬最低溫度要求在5℃以上。忌幹旱。

香櫞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開展,具棘刺。葉互生,呈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波狀齒,先端鈍,葉柄頂端無關節,無翅。花呈圓錐花序或簇生葉腋間,花瓣外麵帶紫色,內麵白色,有香氣。果橢圓形,圓形或近圓形,大小差異較大,為檸檬黃色,外皮粗厚,有芳香。花期從春至秋,開花2~3次。果熟期在10~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