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櫞在1年開花多次,芳香宜人;果實碩大而金黃,懸垂枝頭,倍加秋色。適宜栽於庭院,也可盆栽。花果均可入藥,有理氣寬中、消脹降痰之效。
2香櫞的栽培
小苗移栽需多帶宿土,大苗則需帶土球。盆栽後,宜放置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一般每隔2年換盆1次。盆土宜保持適度濕潤。在掛果期要控製澆水。生長期間應每10~15天施淡腐熟餅液肥1次。掛果後再每10~15天,施淡肥2~3次。為使盆株多結實,促進花芽生長,在換盆時需進行打頭除芽,當年生枝長到20厘米左右時需摘心,新生的側枝也要隨時摘除。在開花時還要適當疏花。修剪一般隻疏剪交叉枝、重疊枝、過密枝、纖弱枝和病蟲枝。
3香櫞的繁殖
用扡插或嫁接均可。一般多用盆插,插後放在半陰處,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每天葉麵噴水1~2次,約1個月左右可發根。嫁接繁殖砧木常用枸桔、黎檬、蟹橙等。在3~4月間,用枝接或靠接,成活容易。十一、桑椹
1桑椹的形態習性
桑椹原產於我國。朝鮮、日本、歐洲也有分布。我國各省區均有栽培。喜陽光充足,氣候溫暖和濕潤的環境,在肥沃濕潤及稀稍帶黏性的土質上生長良好。
桑椹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為卵形或寬卵形,先端爭尖或鈍,基部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有時不規則分裂,上麵有光澤,下麵脈上有疏毛,並具腺毛,托葉披針形,早落,花為單性,雌雄異株,均排成腋生穗狀花;雄雌花被片各4,結果時變肉質,無花柱或花柱極短,柱頭2裂,宿存,花期在3~4月。聚花果(桑椹)為黑紫色或白色。果成熟期在6月。
2桑椹的栽培
喜陽光充足,氣候溫暖、濕潤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強,在生長期視土壤幹濕程度澆肥水2~3次,每年冬季需修剪頂枝,促進分枝,發葉茂盛,便於采摘桑葉。
3桑椹的繁殖
桑椹主要采用嫁接法繁殖,以切接為好,將砧木在離地麵1/2厘米處切斷,在靠近樹皮的位置切口並略帶木質部,接穗留2~3個芽,在下部斜削,兩麵削成2厘米長左右的斜麵,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然後綁縛,培土。也可劈接。十二、橄欖
1橄欖的形態習性
橄欖原產於我國南部。分布於福建為最多,廣東、廣西、台灣等省區次之,浙江南部,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橄欖為亞熱帶樹種,生長期需要高溫,最適生長的地區,平均溫度在20℃左右,不耐霜凍。主根肥大而深入土中,較耐旱。不耐過於潮濕。最適宜沙質壤土,石灰質壤土以及土層深厚的衝積土。
橄欖為常綠大喬木。高10~20米。幹直立,枝開展,樹冠如蓋。幹與枝的枝脂有特殊芳香。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有11~19片,對生,具短柄,革質,濃綠色有光澤,呈長橢圓披針形,上端尖,基部稍歪斜,網脈兩麵均明顯,背麵葉脈稍隆起。圓錐花序,花小,兩性或雜性,黃白色,有芳香,花期在5~6月。核果為橢圓形、卵圓形或紡錘形,幼果為青綠色,熟時為黃綠色,皮光滑,10~11月成熟。
2橄欖的栽培
一般在4月底5月初(穀雨至立夏)種植。種植時需剪去主根先端1/3。每年需施肥2次。采果時要剪去冗枝、枯枝、病蟲害枝等。老樹枝幹上常有地衣寄生,應及時刷除,也可用石硫合劑的沉澱物或波爾多液塗刷。
3橄欖的繁殖
橄欖常用播種法與嫁接法繁殖。播種需采收霜降後果核已堅硬、果仁已充實的果實,剝去果肉,用濕沙層積;或采後埋存在濕土中,保持果肉腐爛後取出種子播種。2~3年生實生苗高達1~1.5米時即可定植或作嫁接砧木。嫁接過去多用大苗就地在主幹2~3米處高接2~5個接穗(楔形嵌接),現在多用小苗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