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常見花卉病蟲害及其防治1
一、病蟲害防治
1真菌病防治
花卉真菌病害的防治有以下方法:
花卉生長期間,從臨近發病期開始,每隔7~10天噴一次65%代森鋅或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連續噴灑3~5次,可抑製病害的發生蔓延。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與澆水,注意通風透光與夏季降溫,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
冬、春季徹底清除枯枝落葉,發病後及時剪除患病枝、葉芽等,並集中銷毀,以減少菌源。
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或托布津)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灰黴病還可用70%五氯硝基苯與80%代森鋅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藥8~10克,進行土壤消毒。防治幼苗立枯病除了可采用土壤消毒和藥劑防治外,當播種苗出土20天左右,嚴格控製澆水,適當通風,是防治立枯病的關鍵。發現鏽病時,應將病葉剪除燒掉,並噴灑40%粉鏽寧4000倍液或敵鏽鈉300倍液防治。
2黃化病防治
黃化病又叫缺綠病。此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多發生於喜酸性土壤的花卉。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盆土中的鐵元素在堿性土中變成不溶性鐵,因而不能被花卉吸收,或是土中缺乏鐵元素所致。黃化病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斑點,以後葉片全部變成黃白色,尤以新葉表現的最為明顯,嚴重時局部壞死而呈現褐色。
但花卉枝葉發黃並不一定就患黃化病,很多因素(如缺光、長時間漬積,缺少氮、鎂、硫、錳、銅元素等)都會造成枝葉泛黃。可用如下方法診斷盆花是否患黃化病:稱取1克硫酸亞鐵,將其溶解在200毫升水中,放入一枚鐵釘並加入一滴濃硫酸(以防硫酸亞鐵被氧化變質)。將配好的硫酸亞鐵溶液倒入棕色瓶中密封保存。使用時,蘸些硫酸亞鐵溶液塗在患病花卉的一枚葉片上,10天後觀察,如果該葉片顏色轉綠,則說明患有黃化病,應及時治療。
黃化病的防治方法:
施用全元素複混花肥,酸性培養土。
用雨水或雪澆花。
花卉生長期每半個月葉麵噴施一次0.2%的硫酸亞鐵溶液或澆一次礬肥水,最好兩者交替使用。
3斑點病防治
斑點病是侵害花卉的一類普遍性病害。此類病害包括各種形狀(如圓形、橢圓形、輪紋形等)的葉斑病,多由真菌侵染所致。此類病發病初期多是在葉麵上出現針頭狀小點,以後逐漸擴展成圓形、角形、不規則形等斑點。病斑顏色為褐色、黑色、灰色、白色等。發病後期,病斑上出現小黑點。
菊花、萬年青、水塔花、紫背竹芋、馬蹄蓮、姬鳳梨、鶴望蘭、龜背竹、花葉常春藤、八角金盤、橡皮樹、葉子花、灑金桃、葉珊瑚、蘇鐵等均易患斑點病。
花卉一旦染上斑點病,施藥等措施隻能控製病情,而葉片上的斑點不會消除。因此,防治斑點病應從培育壯株開始,綜合防治。防治方法:
培育壯株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為此,要合理施肥與澆水,並注意通風透光。
盆栽用土要消毒後使用。
7~8月每10天左右向植株表麵噴灑一次80%代鋅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發現病葉及時剪除焚燒掉。
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或75%百菌清600~800倍溶液防治。一般每周噴一次,連續噴2~3次。
4立枯病防治
立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和鐮刀菌中的鐮刀黴及尖鐮孢黴等真菌侵染所致。這一類病菌均為土壤中的習居菌,腐生性強,可在土壤中或落入土中的病殘體上存活數年,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和寄主植物時便可侵入為害。病菌通過流水、雨水、農具以及帶菌肥料等傳播。苗床高濕是導致此病發生的重要因素。育苗時,溫度高,苗株過密造成幼苗徒長,或溫度低幼苗生長不良均易發病。光照不足,通風不良,幼苗生長衰弱,也易發病,多年連作地發病嚴重。
立枯病寄主範圍很廣,主要為害菊花、翠菊、石竹、雞冠花、百合、秋海棠、唐菖蒲、鳶尾等多種花卉的幼苗,嚴重影響幼苗成活率。此病從幼苗剛剛出土至成株期莖部已形成木質部時,都能為害,但多發生在育苗的中、後期。病菌多從幼苗的莖基部和根部侵入,幼苗出土後幼莖沒有木質化之前,患病部位初為水漬狀,繼而呈暗綠色,凹陷變細,根部變黑枯死;幼莖木質化後染病,莖基部皮層組織壞死腐爛,導致幼苗整株枯萎死亡,呈立枯狀,但不倒伏。
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有:
加強栽培管理:苗床要施用充分腐熟肥料,底水要充足,避免剛出苗就澆水,或剛扡插小苗就馬上澆水。平時要控製澆水,不使土壤過濕。
藥劑防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每平方米用藥8~12克與5千克細土拌和成藥土,施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便可控製其發病。此外,也可試用生物製劑木素木黴菌,按土重的0.2%用量拌入土壤後再播種。
5疫病、枯萎病防治
疫病:此病寄主範圍較廣,能為害一串紅、菊花、鳳仙花、長春花、矢車菊、芍藥、牡丹、百合、鬱金香、香石竹、人參、常春藤、丁香等多種花卉。主要為害花卉的莖部,條件適宜時病害發展迅速,能造成花卉大量死亡。
疫病的病菌多從莖基部和根部侵入。受害初期感病部位出現水漬狀暗綠色斑點,並逐漸擴大往上蔓延,後期發展為黑褐色斑塊,嚴重時整枝整株莖部變黑並腐爛。病菌破壞莖部皮層的輸導功能,導致上部葉片先黃後枯,進而全株枯死。在潮濕的環境下,腐敗部分產生稀散的白黴。此病是由疫黴屬中的一種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常隨病株殘體落入土中越冬,並能存活多年。來年條件適宜時通過雨水和灌溉水等傳播蔓延。植株上的病菌靠風雨傳播。在高溫多濕、地勢低窪、栽種過密、通風透水差和連作地發病嚴重。植株一旦發病就會很快傳播和蔓延,引起大片發病。如遇大雨,此病就會大量流行。
防治方法:一是選擇排水良好,地勢高、燥地段栽種。栽植不能過密,並注意通風透光。澆水不宜過多,澆水時避免泥土飛濺到莖葉上。地栽避免連作,盆栽每年換1次新的培養土;二是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銷毀,每平方米用5~10克70%五氯硝基苯粉劑消毒土壤,防止病菌擴大蔓延;三是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用8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