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南方日報》報導,1994年3月四川省旅遊局和長江三峽旅遊線規劃組的專家、教授,在萬縣市巫峽縣紅池壩考察時,新發現了世界奇觀——夏冰洞。夏冰洞坐落在紅池壩草場東一座大山頂的埡口。據當地人介紹,隻要紅池壩氣溫在攝氏15度以下,無論冬夏,洞內均不結冰,但壩上氣溫超過攝氏15度,氣溫越高結冰就越多;氣溫下降,洞內的冰則開始慢慢融化。
這一有悖自然常規的奇觀原因何在?專家教授認為,這可能與洞穴岩層中藏有超量的二氧化碳有關。與此相類,遼寧省東部山區桓仁縣境內,有一個夏冷冬熱的怪地方。這是一條長15公裏的“地溫異常帶”。炎夏,隻要在“地溫異常帶”的裂隙口6至7米遠處站上一兩分鍾,就會感到寒氣透骨。入秋後,地溫又節節上升,至隆冬寒風刺骨時,那裏卻熱氣騰騰,地上綠草如茵。目前這個“地溫異常帶”之謎尚未揭開。
林縣石板岩鄉西北部的太行山半腰有一個叫“冰冰背”的地方,太行山花盛開時,恰在六月炎暑。十冬臘月,惟獨冰冰背沒有積雪,而且熱氣如蒸。
真可謂無奇不有,四川省廣元縣龍門山上的陳家鄉,有一股隻要受以震動就蜷縮起水流的含羞泉,當地群眾稱它為“縮水泉”。在泉邊,隻要你把一塊小石頭往泉水裏一扔,泉水受到回聲與波震的影響,就緩慢地縮回去,水麵降低,就像一位見了生人就臉紅的姑娘一樣,羞答答地躲了起來。再過一會兒,泉水便又自動由細變粗地湧出來。
還有一眼水火泉,台灣省台南縣關子嶺有一眼水火同源的水火泉,稱為關子嶺溫泉。隻要劃一根火柴伸到水麵上就能讓水燃燒起來。原來這裏的泉水中有天然氣混含和水一起湧出,所以可以在水麵上點火。
貴州省安平縣城西有一個怪異的珍珠泉。當人們來到泉邊大聲喧嘩或鼓掌時,泉水就進出大量的氣泡往上竄,形如串串珍珠,聲音停止後,氣泡就隨之消失。貴州平壩也有個“珍珠泉”,遊人對泉水鼓掌,泉水就冒出氣泡。在左邊鼓掌,左邊的泉水冒泡;在右邊鼓掌,右邊亦然,好似在歡迎客人,因而也叫“喜客泉。”據地質學家解釋,這是由“聲震”造成的現象,與複雜的地質結構有關。
這麼多神奇的泉,對人類來說對於它們的許多成因來說至今仍是個謎?鬼湖
大自然的神秘莫測也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奇泊怪湖,讓人驚歎不已。
在我國雲南省高黎貢山的高山原始森林中,有一些怪異的池溏被稱為“鬼湖”。之所以叫它“鬼湖”,是因為它們有一種奇異的怪現象:無論是誰,隻要站在湖邊大聲說話,本來晴朗朗的天,霎時就會變天,接著也就下起大雨來。說話的聲音越大,雨下得也就越大。聲音延續的時間越長,下雨的時間也就越長。祖祖輩輩生活在高黎貢山上的傈僳族人,由於習以為常,並不理睬這種怪現象,卻為自己一到“鬼湖”就變成能呼風喚雨的“神人”而自豪。
“鬼湖”的四周空氣特別潮濕,像是無數水珠凝固的湖頂,隻要稍受振動就會紛紛落下。這可能就是人們能在“鬼湖”呼風喚雨的原因吧。不過,這種看法並不為氣象學家所認可,所以有關“鬼湖”的怪異現象,至今仍是一個有待考察和解釋的自然奇象。
甘肅省敦煌的哈拉湖附近,出產一種奇怪的彩色鹽。這種鹽有的隻是青色的,有的卻是彩色的,它們有黃、藍、白、綠、紅5種顏色,並與一顆杏子一樣大。在陽光照射下,這些鹽五彩繽紛,像寶石一樣美麗。更為有趣的是,這種彩色鹽還會放射出一種沁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其中。
新疆東部的羅布泊總喜歡“搬家”,當地人稱它為“遊移湖泊”。它是由塔裏木河和孔雀河的水彙集而成。但地處沙漠的塔裏木河,下遊經常改道,形成南北兩個羅布泊,當一個幹涸時,另一個便出現。
雲南麗江西南有個文筆湖,是個湖水清澈、水波漣漣、水鳥成群、野雁常鳴的地方。在湖的南岸傾斜草地上有一處麵積為30平方米大小的圓形水潭——天眼潭。此潭之所以叫“天眼潭”,是因為潭水高出湖麵有如一隻望天之眼。潭水嘩嘩不斷地流入湖中。此潭怪異非常,潭麵水靜如鏡,潭底卻翻江倒海,波濤滾滾,就是木頭、泥漿也會翻來倒去。對此,《滇誌》早有記載:“項南十裏曰龍潭,闊數十畝,四畔草結如封牌,履及一方,三方皆動。又或近之,風雨輒起。雲昔有耕者為暴風雨卷入潭,至今或見其人及牛犁繞其中。”
據地質專家稱,此處位於地震帶,是古代地質變遷時留下的怪異地貌,據考察發現,文筆湖湖底有斷崖、巨石和裂帶。
在雲南麗江一帶,還有一個比文筆湖大數倍的拉市湖,此湖也有天眼潭的特性。該湖湖底有一個海眼,此湖因有這個“海眼”而周期性地幹涸,一段時間又湖滿水足。湖水漏到何處?湖水又來自何方?“海眼”由誰控製開關?估計仍是地殼作用所致。麗江是地震帶,造就了許多奇異地貌水象。昆明北的黑龍潭也具有奇特表現——麗江大地震前(1996年2月3日)斷流幹涸,震後幾天又水旺如初,顯然,地麵水流與地下地殼有關。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本是自然規律,然而,有些地方的水卻奇怪地往高處流,讓人十分不解。
在台灣台東縣東河鄉都蘭一處地方,發現了一處違反自然規律的“水往上流”奇觀。這條往上流的小溪位於東靜公路都蘭附近,這裏的溪水都是流向下遊的水田裏,惟有靠山腳旁的一股溪水卻朝上流去。至於這股溪水往上流的原因,有關專家仍正在研究之中。
1993年國內報紙曾報道了我國新疆河水往高處流的消息,本書中已有介紹:新疆克孜勒蘇自治州的烏恰縣,距縣城190公裏處有條名叫什克的小河,呈南北走向,河水從低窪處沿著山坡,像蛇一樣逶迤而行,最後竟爬上一個高十幾米的小山包。此河為什麼會向高處流淌呢?測繪人員專程來此勘察,證實山包確實高出上遊河麵14.8米,但是到目前仍沒有科學的解釋。
除了上述二例外,我國雲南滇池水也是倒流的。古書《水經注》中注解道:“滇者顛也”,也即顛倒而流之意。滇池水是向北流,而北側地勢比南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