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

吞吐泉

華中師範大學旅遊學專家在湖北京山縣楊集鎮銅衝村考察熔洞群時,意外發現一奇特的間歇吞吐泉。其“來源”與“去潮”奇觀不僅舉世罕見,而且現在還是個難解的科學之謎。

這一被當地村民稱為“潮水坑”的間歇吞吐泉,每逢夏秋季節,山泉每天上午9時左右、下午2時左右和4時左右臨潮。臨潮時,隨著一陣隆隆的轟鳴聲傳來,隻見一股清純透亮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20分鍾後,這裏——4米見方的凹地,便成為——水深1.5米、其間“水”草叢生的清水潭。

更為奇特的是,待水潭將漫時,泉水有如被一股魔力吸住一般,又旋著水渦,緩緩重新流入岩縫中。20多分鍾後,滿潭的泉水被吸得一滴不剩,根本看不出被水浸過的痕跡。據當地村民介紹說,這一間歇吞吐泉最多一天可臨潮6次,每年發潮時間有200天左右,一般雨季水量較大。和其他一些間歇泉都隻是向外噴水相比,湖北京山發現的這一間歇吞吐泉吐納泉水的現象,國內外至今尚未記載,實屬罕見。大自然的管弦樂隊

在廣西靖西縣,有個叫“牛鳴拗”的山拗,橫臥著兩塊巨岩,中間留“一線天”讓人通行。左邊那塊三角形的巨岩有汽車那麼大,遠看過去猶如臥在地上的一頭大灰牛。岩石表麵光滑,內有許多交錯的孔洞。遊人貼洞吹氣,便發出一陣陣雄渾的“哞哞”牛叫聲,吹氣越大聲越響,頓時群山共鳴,勢如群牛呼應。古人有詩稱“伏石牛鳴吹月旋”,意思就是這裏石牛一叫,月亮也會跟著旋轉起來,用來形容牛鳴石的神奇。

牛鳴石是淺灰色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蝕出許多孔洞,螞蟻、蛇、鼠和鳥類穿行其中,把毛糙的洞壁打磨光滑了。人往一個洞口吹氣,互相串通的孔洞受空氣摩擦,便產生銅管樂器的效應,發出動聽的牛鳴聲。

再有河北青龍縣若嶺山東麵的“響山”,海拔約l000米,勢如黃鍾覆地,岩隙塘穴格外發達,加上周圍諸峰對響山形成合圍之勢,所以勁風一吹,擦壁如琴,入穴如笛,撥柱如鍾,穿塘如弦,於是百樂和鳴,琴管笛蕭齊發,時如高山流水,如泣如訴;時如黃鍾大鳴,抑揚洪亮,人們仿佛聽到一場大自然管弦樂隊的大合奏。

然而,世界各地還有許多諸如響山、音石、樂泉、語洞等大自然的音響勝地,人們對它的發聲奧秘仍無法探明。

在美國佐治亞州有一片“發聲岩石”異常地帶。拿著小錘敲擊這裏的石頭,無論大石、小石或碎片,都會發出悅耳的聲音,音色和諧清脆。可是,把這裏的石頭搬到別的地方去敲打,不管怎樣敲,隻有沉悶的嚶嚶聲,與普通石頭一般。

為什麼石頭放在異常地帶就能發出樂聲,挪動位置就失效呢?有人分析這是個地磁異常帶,存在著某種幹擾場源,岩石在輻射波的作用下,敲擊時會受到諧振,於是發出樂聲來。然而這僅僅是一種推測,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科學證實。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沙漠地帶的一塊巨石,足有幾間屋子那麼大。居住在附近的印第安人常常在明月高懸的夜晚來到這裏,點起一堆堆篝火,當滾滾濃煙籠罩時巨石竟然會發出陣陣迷人的樂聲,忽而委婉動聽,猶如抒情小夜曲;忽而又成哀怨低沉的悲歌。當地印第安人把這塊巨石尊崇為“神石”而頂禮膜拜。但時至今日,人們仍然不知為什麼這塊巨石隻有在寧靜的月夜,並被濃煙籠罩時才能發出悠揚的樂聲?這塊石頭究竟包藏著什麼奧秘呢?這還有待人們作進一步的探索研究。各種各樣的河

沒有夜晚的漠河

按照常理,每年夏至前後,夜裏9、10點鍾,應該到處都是漆黑,但是黑龍江南岸最突出的部分漠河,卻到處光明一片,農民仍在田裏耕作,有些人還在操場上打球、下棋;就連五號鉛字印的書報,也看得清清楚楚。淩晨3點,在中原地區,應該是繁星閃爍,夜色沉沉。可在漠河,卻是霞光萬道、旭日東升。這就是不夜城的奇特景象。

美味河

雲南省元陽縣馬街鄉老丙寨子腳有一條小河,河中的水被稱為龍漂水,河水細細的、清澈晶瑩,更奇特的是,用這裏的水煮飯,鬆滑可口。在那兒常常可見附近的傣族人民,手提鑼鍋,到那兒品嚐“粉紅米飯”。

珍珠河

甘肅有一條桃河,它是黃河上遊的支流,經過臨桃縣,在永清縣城附近彙入黃河。1989年春節前後,桃河出現了“流珠”奇觀:從九旬峽至劉家峽數百裏長的河麵上,無數冰珠隨水湧流,晝夜不停,觀者無不叫絕。

臨桃縣城緊靠桃河,從城外桃河的東岸遠望上遊,但見碧水滔滔,銀光閃閃。可閃光的並非水花,而是一個個圓潤晶瑩的冰珠,大的像櫻桃,小的像豌豆,或聚或散,隨波逐流,碰著岸邊薄冰,發出動聽的聲音。河水彙入劉家峽水庫時,在水庫入口處還形成半徑30多米的“珍珠扇麵”。

桃河為何會出現這種景觀呢?原來它海拔1800多米,在滴水成冰的季節,水珠便變成冰珠,瀑布河又成了“珍珠河”。

救命河

據記載,鬆江的楊扇湖地區在很久以前曾是一塊冬季也不冷的地方,從來也沒結過冰,但是明朝萬曆三十年一冬天,忽然刮了一場大風,漫天飛雪,第二天早晨,人們起來後發現外麵到處是冰山,高達五丈。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令人驚奇不已。但更讓人吃驚的是,在武宗時期(公元1506——1521年)霸州文安縣刮了一夜大風後,河裏的水忽然高高聳起,結成二丈多高的冰柱,冰柱中間有許多空隙,窄的約幾尺,寬的則達數十丈。這樣的冰柱,沿河長達七、八十裏都是。後來,流寇侵犯這個地區時,數十萬男女老少都藏匿到這些冰柱裏,竟然因此躲過了一場浩劫。後來人們把這條河稱為救命河,但它出現怪狀的原因仍是一個謎。

雙色溪

閩西梅花山自然保護區有條水質潔淨而奇特的“鮮水溪”。溪水呈現兩種顏色,一邊為潔淨碧透的“鮮水”,另一邊則是浮現乳白色絮狀物的“混水”。二水緩慢交融,流過數十米溪灘之後,合為一溪碧水。不管旱季雨季,都是如此景色。但兩色溪是如何形成的還有待研究。奇怪的溝、池、塘

帽子落下飛起的溝

瀘西縣三塘鄉村下,有一名叫風埡口的地方。站在這裏,遠看是峰巒疊嶂,向下看是懸崖峭壁,一線南盤江蜿蜒腳下,從江麵到此直線距離約有1000米左右。風埡口三麵環山,一麵朝南,每到開春季節,這兒的風特別大。人站在這裏把草帽或篾帽向萬丈深淵的溝底擲去,風會把帽子高高懸起,然後再慢慢落回原處。無論往返多少次均依然如故,誰也無法把帽子擲到溝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人們正在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