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植物能否“欣賞”音樂之謎
植物世界尤為奇妙,除一般的普通植物外,還有能吃動物的植物,如“豬籠草”等;還有劇毒植物,如“箭毒木”等,如果人或動物的皮膚破裂處碰到該樹的汁液,不及時搶救,很快就會死亡。這些作為一種科學常識了解很重要。
但近年來,科技人員更感興趣的是建設有益人類健康的空中“生物圈”,根據這種設想,一些發達國家的科技人員對植物能否“欣賞”音樂或其他雜音開展了研究。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物圈”將會成為人們活動和社交的重要場所,而不再是“僻靜”的田野。
為此,法國農業科學院聲樂實驗室的一位科學家,用耳機讓一個正在生長的番茄每天“欣賞”3小時音樂,結果這隻番茄由於“心情舒暢”,竟長到2公斤,成為世界的“番茄之王”。英國科學家用音樂刺激法培養出了55公斤的甜菜、25公斤的卷心菜(甘藍)。
日本山形縣東北先鋒音響器材公司下屬的蔬菜場種植的音樂蔬菜,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味道也有改善。
科學家在研究中還發現,蔬菜植物不僅能“欣賞”優美的樂曲,而且也討厭那令人心煩意亂的噪音。在觀賞和果樹植物中,有的對音樂有增產作用,但有的其結果恰恰相反。
我國詩人曾記述了“彈琴菊花動”的故事。此人叫侯嵩高,他非常喜歡彈琴種花。有一天夜裏,他點蠟彈琴,當他彈得起勁的時候,書房裏的菊花也隨著悠揚的琴聲,“簌簌搖擺起舞”。
1981年,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猛臘縣尚勇鄉附近的原始森林裏,發現了一棵會“欣賞”音樂的小樹,當地群眾叫它“風流樹”。
人們發現,在風流樹旁播放音樂,樹身便隨著音樂的節奏搖曳擺動,翩翩起“舞”。令人驚奇的是,如果播放輕音樂或抒情歌曲時,小樹的“舞蹈動作”婀娜多姿。
如果播放強烈的進行曲或嘈雜的音樂,小樹便不舞動了。
音樂對植物究竟有什麼影響,到底是哪些生理因素在起作用,這將是全球21世紀需要深入探討的熱題。
目前,日本和美國正在開展創建“生物圈”競賽,在“生物圈”建設中,他們不僅要配製植物能生長的基本條件,同時,還將配備為人類在這“世外桃源”中開展許多活動的基本設施。
另外,人們如果知道不同植物對音樂的“愛好”之後,就可以有意識地為它們定時播放某種音樂,促使它們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豐產和育種等目的。寄生植物之謎
在植物這個龐大的“家族”中,大多數成員都“安分守己”,自己養活自己,但也有一些不“安分守己”的壞分子,像寄生蟲一樣,靠別人養活它們,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寄生植物。寄生植物種類很多,如列當、野菰、大王花、桑寄生、柳閻王等。它們各自寄生的方式不一樣,一般有全寄生和半寄生兩種。
人們最熟悉的菟絲子,它的全身金黃色,呈絲狀。說它是植物,沒有一片綠葉,也看不到它的根,說它不是植物,它卻會開花結籽和傳播後代。春天,菟絲子種子發芽,也有根,主要靠種子裏的營養,莖中有少量葉綠素,能製造很少很少的養分。但它一旦找到寄主,根很快便死亡,從此過上全寄生的生活。菟絲子是農作物的大敵,輕者嚴重減產,重者顆粒無收。為此,農民稱之:“從小像根針,長大纏豆身,吸了別人血,養活自己命”。菟絲子看不見根,也沒有嘴巴,它又是如何生活呢?奇妙的是,它莖細長,最長可達1米以上,並有分枝。莖上長了很多吸盤,象嘴巴直接伸進大豆等植物的莖皮中,它每10厘米就有一個吸盤,都可單獨成活,為此,它繁殖蔓延速度很快。
槲寄生與菟絲子又不一樣,菟絲子屬草本植物,而槲寄生屬木本植物。它高30~60厘米,枝叢生,有分枝,能開花結果和四季常青的葉子。它主要半寄生在槲樹、樸樹、榆樹、楊樹等高大的樹體上。種子傳播方式很絕妙,主要靠愛吃它果實的鳥來進行廣泛播種。大鳥把果實吞進去,因種子無法消化,又從糞便隨意排在樹上,小鳥因果汁粘嘴,靠鳥嘴在樹皮上磨蹭,把種子粘在樹上滋生萌發。
槲寄生有根,並把根伸進寄生樹木的皮層,吸收養料。到了冬天,寄生槲樹落葉,而槲寄生青枝綠葉,它除吸收別人的養料外,自己也能進行一些光合作用,為此,植物學上稱它為半寄生植物。正是槲寄生冬季常綠不凋,舊社會迷信的人稱此為“神樹”,給它燒香叩頭,采神樹枝治病,因為槲寄生是一種很好的藥材,所以竟有病治好的,結果越傳越神。直至目前,槲寄生在我國一些落後地方仍是人們的不解之謎。
植物界的寄生植物的繁衍奇觀,要逐個揭開它們的謎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世界上第一次記載大王花“懶蛋”的約節菲·阿爾諾爾特,為此在熱帶大森林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返老還童藥物之謎
湖南省湘西山區,一位80歲的老翁,害了一場怪“病”,“病”中渾身骨頭脹痛。“病”愈後,他從頭到腳脫了一層皮,蛻掉了老年斑,接著長出一口新牙、一頭烏發。20多年前老人已喪失勞動能力,現在竟又能挑七八十斤的重擔子走山路了。有兩位軍隊幹部發現了這一返老還童的奇異現象,就去查訪,從而得知,老人在“病”前經常采摘山上的某種藥物“嚼一嚼”。他們在老人兒子的幫助下,上山找到了這種藥物,並將有關資料寄送醫藥部門。湖南中醫藥研究院已派出專題小組前往實地考察。
當年秦始皇為了找到“長生不老藥”,曾費盡人力財力,甚至派人到海外去。湖南這位80歲老人的返老還童,是常嚼這種藥物的結果嗎?這種藥的成分和生長條件是什麼?該怎樣嚼?如果不是這種藥物所致,那又是什麼原因使老翁“還童”了呢?實在是些讓人感興趣的問題。“石油”植物之謎
隨著現代機械化的發展,現代交通工具的大幅度增加,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石油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多,全球將麵臨著石油能源危機。為此,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把探索“石油”植物作為科技攻關的重點,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卡爾文,已在加州南部培育出了續隨子柴油林。續隨子是一種生長在半幹旱地區的多年生灌木,也稱美洲香槐。最近,又成功地從這種植物中分離出了“石油”。目前正在美國西部4萬平方英裏的地區推廣種植,如果按每英畝產10桶油計算,一年就可提供2.56億桶“石油”。